?

隱/明喻的恰當性-規約度-熟悉度多維擇選實證研究

2019-05-24 06:26王鑫孫毅
外國語文 2019年1期
關鍵詞:明喻規約喻體

王鑫 孫毅

(1.西安外國語大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 陜西 西安 710128;2.河南大學 外語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0 引言

隱喻和明喻研究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兩千多年前的亞里士多德時代。亞氏認為隱喻和明喻并無二致,兩者唯一的區別僅在于“明喻比隱喻多了一個喻詞而已”(Chiappeet al., 2003: 86),因此隱喻逐漸淪為明喻的縮略形式(孫毅 等,2018:5)。20世紀80年代,隨著認知語言學理論的興起,Lakoff et al. (1980)創始了現代隱喻學,將隱喻提升至認知層面,并明確提出,隱喻不僅是修辭手段,還是重要的認知方式;我們的所思、所行從根本上講都是隱喻性的。不過認知語言學家并不分割隱喻和明喻,而是將隱喻看作一個上位范疇,把隱喻和明喻全部置于該范疇之中。然而,隱喻和明喻的區分還是有必要的(彭宣維,2007)。從形式上看,二者呈現差異。隱喻與直義范疇化陳述一致,明喻與直義比較宣稱吻合。例如,隱喻 “love is a journey”在表達上與范疇化陳述 “a peach is a fruit”相仿,明喻 “love is like a journey”在表達上同比較陳述 “a peach is like an apricot”類似。此外,從內容上看,隱喻并不僅是省略喻詞的明喻。關于隱喻和明喻所表內容,有如下三種模型:比較模型 、范疇化模型和隱喻生涯模型。比較模型判定隱喻和明喻表達的均為比較宣稱,彼此可以互換。范疇化模型 (Glucksberg et al., 1990;Glucksberg et al., 1993;Glucksberg, 2001)提出隱喻表達不是比較宣稱,而是一種范疇化陳述,其喻體具有雙重指代:既可指本義,也可指上義范疇。在隱喻中, 喻體指上義范疇,本義是上義范疇的原型,因而被用來轉指上義范疇, 明喻表達的是比較宣稱。例如,在隱喻 “music is medicine”中,喻體 “medicine”既指本義“治病的藥物”,也指上義范疇“任何具有治療作用之物”。由于 “music”是上義范疇的典型成員(原型),因而被用來轉指該范疇,此喻表達的是一種范疇化陳述,即“音樂有療效”。與之對應的明喻表達 “music is like medicine”中,喻體 “medicine”指本義“治病的藥物”,該喻將“music”和 “medicine”兩相比較,表達一種比較宣稱,即“音樂像藥物一樣有療效”。隱喻生涯模型 (Bowdle et al., 2005;Gentner et al., 2008)將比較模型和范疇化模型整合起來,指出新奇隱喻表達的是比較宣稱,而規約隱喻表達的是范疇化陳述或比較宣稱。

既然隱喻和明喻無論在形式還是在內容上都有差異,那么對于同樣的本體和喻體,是何因素促使人們選用隱喻或明喻形式呢?比較模型將隱喻和明喻看作同樣的表達。因此,隱喻 “my job is a jail”被降為明喻 “my job is like a jail”的簡化形式,除了簡潔性的考量之外,二者并無任何差別。范疇化模型認為,恰當性 (aptness)在隱喻的擇選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恰當性關涉喻體對本體特征的捕捉,捕捉的特征越多,恰當性越高。例如, “life is a valuable gift”中的喻體 “a valuable gift”抓住了本體 “life”的一些重要特征:寶貴、擁有其是幸運的等。然而,該喻并沒有 “life is a journey”恰當,因其沒有后者捕捉的特征多,比如,生命有目標,有終點,過程充滿起伏曲折,有同伴等。隱喻生涯模型認為規約度 (conventionality)在隱/明喻的擇選中起關鍵作用。該模型區分規約隱喻和新奇隱喻。規約隱喻的喻體既有本義也有隱喻義,如 “a gene is a blueprint”,而新奇隱喻的喻體只有本義,尚不具固定喻義,如 “science is a glacier”。隱喻生涯模型認為,新奇喻句偏好明喻形式,規約喻句偏好隱喻形式,隨著新奇喻句漸向規約喻句演化,使用者的選擇偏好也會隨之改變。除規約度和恰當性兩個因素外,Chiappe 等 (2001)還發現相似性和熟悉度對隱/明喻的擇選影響同樣重大。本體和喻體相似性越多,隱喻選擇的可能性越大;同樣,熟悉度越高,隱喻選擇的可能性也越大。他們認為,雖然相似性和熟悉度都對隱/明喻的擇選施加影響,但相似性比熟悉度更重要,熟悉度通過相似性產生影響。Chiappe 等(2003)探討了恰當性和可理解性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發現恰當性和可理解性都能預測隱/明喻的擇選,但恰當性的預測性更強。

這些研究具有不菲的借鑒價值和啟發意義。然而,縱觀現有文獻,我們發現先前研究往往只關注單一或雙重因素,且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具體而言,存在以下不足之處:首先,除個別研究外 (Roncero et al., 2016),已有研究大多只考慮兩種因素對隱/明喻選擇偏好的影響,比如恰當性和規約度 (Chiappe et al., 2003;Bowdle et al., 2005; Jones et al., 2006; Haught, 2013),恰當性和可理解性 (Chiappe et al.,2003),相似性和熟悉度 (Chiappe et al.,2001),而很少同時將兩種以上的因素考慮在內,因而無法全面探明決定隱/明喻選擇偏好的因素;其次,研究結果之間亦有抵牾之處。Zharikov et al.(2002)、Gokcesu et al.(2003)、Bowdle et al.(2005)、Gentner et al.(2008)、Thibodeau et al.(2011)等認為規約度而非恰當性是影響隱/明喻偏好的關鍵因素,而Kennedy et al.(1999)、Chiappe et al. (2003)、Jones et al.(2006)、Glucksberg et al. (2006)、Haught (2013)、Roncero et al.(2016)等發現恰當性而非規約度是影響隱/明喻選擇偏好的關鍵因素。再次,先前研究選用的均為英語語料,受試都是本族語者,鮮有考慮二語學習者;最后,部分研究受試量過少,如Bowdle 等(2005)和Chiappe 等(2001)的受試都只有16個,樣本量的不足制約著結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有鑒于此,在前人基礎上,本文擬通過實驗方法,聚焦于恰當性、規約度和熟悉度,以中國的英語學習者為受試考察此三種因素對隱/明喻選擇偏好的影響,以期更加全面地探明隱/明喻選擇偏好全過程。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恰當性、規約度和熟悉度對隱/明喻的擇選是否有重要影響?(2)如有影響,哪種影響因素更加重要,換言之,哪種影響因素對隱/明喻的擇選預測力更強?

1 實驗方法

本實驗旨在調查規約度、恰當性以及熟悉度三個維度在隱/明喻選擇偏好中的作用。實驗采用問卷形式。受試、語料和實驗程序描述如下:

1.1 受試

以漢語為母語、英語為二語的某綜合類大學2016級英語專業本科生121人(年齡19-23歲),其中,30人參加恰當性等級評定,50人參加規約度等級評定,41人參加正式實驗。

1.2 語料的等級評定

用于評定等級的語料中名詞性隱/明喻共79對,全部采用“名詞A is/are (like)名詞B”的形式。語料直接源自或改編自前人的文獻 (Ortony et al., 1985; Gentner et al. 1997; Chiappe et al.,1999;Chiappe et al., 2003;Jones et al., 2006)。一組大學生對語料的恰當性評定等級,另一組進行釋義語料,還有一組對語料予以規約度等級評定。具體如下:

1.2.1 恰當性等級評定

Chiappe 等(2003)及Roncero 等(2015)的研究顯示,隱/明喻句的恰當性評定呈高度正相關(分別為r=+.85和r=+.82),因此,所有語料均以隱喻的形式出現。30名受試對隨機語料的恰當性進行等級評定。恰當性指喻體能在多大程度上體現本體的重要特征 (Chiappe et al., 2001: 254; Chiappe et al., 2003: 52; Jones et al., 2006: 19; Thibodeau et al., 2011: 206; Roncero et al., 2015: 804),或曰,使用者將喻體的特征施加在本體之上的容易程度 (Ashby et al., 2018: 162)。恰當性等級評定為1-7級,1代表“毫不恰當”,7代表“特別恰當”。研究者告知受試在恰當的喻句中,喻體能抓住本體的許多重要特征,如 “kindergartens are (like) zoos”,不恰當的喻句如 “colleges are (like) zoos”。

1.2.2規約度等級評定

Therefore,whenthe column ofbecomes equal to zero.In this case,drops rank and the determinant ofis zero.Thustheestimation problem offrequency parameterscan be converted into a peak searching problem,which is given by

首先,請20名受試用一句話寫出其對上述隱/明喻對的理解。然后,由兩名老師從出現頻率最高的釋義中提取出喻體的典型喻義,采用 “anything that X” 的句式。例如,喻句 “lectures are (like) sleeping pills”的喻體 “sleeping pills” 的典型喻義是 “anything that puts you to sleep”。最后,請30名受試根據所提取的典型喻義對喻體進行規約度等級評定。規約度指喻體及其典型喻義之間的關聯強度 (Gentner et al., 1997: 341;Bowdle et al., 2005: 204;Jones et al., 2006: 18;Roncero et al., 2015: 805)。例如,“money”的典型喻義是“任何重要的、有價值之物”,受試需判斷 “money”與該喻義間的關聯度。規約度等級為1-7級,1表示“毫不規約”,7表示“高度規約”。

1.3語料的選取

79對語料經標準化處理后,我們最終選取32對隱/明喻對作為刺激語料并將其分為兩組:一組是恰當性高的隱/明喻對16對,另一組是恰當性低的隱/明喻對16對,每組又各分為規約的和新奇的隱/明喻對各8對。4組隱/明喻對的規約度和恰當性的平均值見表1。

規約度的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t (30)=6.383, p<0.0005, 表明規約喻體 (M=5.99, SE=0.067)確比新奇喻體 (M=5.37, SE=0.069)的規約度高。對恰當性進行2(規約度)x 2(恰當性)方差分析,結果顯示,F(3, 28)=1.494, p>0.05,這表明各組數據代表的總體方差相等,適合進行方差檢驗。恰當性的主效應顯著,[F(1, 28)=121.748, p<0.0005], 表明恰當性高的喻句 (M=4.73, SE=.08)確比恰當性低 (M=3.44, SE=0.08)的喻句更加恰當,其他主效應和交互效應均不顯著。

表1 4組隱/明喻對的規約度和恰當性的平均值

注:括號里的是標準誤。規約度等級為1(毫不規約)到7(高度規約),恰當性等級為1(極不恰當)到7(十分恰當)。

1.4實驗程序

實驗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請41名受試給32對喻句的熟悉度賦分。熟悉度不同于規約度。熟悉度指受試對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搭配的熟悉程度 (Blasko et al.,1993; Jones et al., 2006: 19; Roncero et al., 2015: 805)而規約度是指喻體及其典型喻義間的關聯強度。因此,熟悉度對整個喻句而言,而規約度只針對喻體。一個喻句可能是熟悉的,但不一定是規約的,如“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也可能是規約的,但卻不一定熟悉,如 “pawnshops are goldmines” (Chiappe et al.,2001:260; Bowdle et al., 2005: 204)。熟悉度等級有7級,從“1”(毫不熟悉)到“7”(非常熟悉)。在第二部分中,32對喻句同時以隱喻句和明喻句的形式出現。隱喻句和明喻句分居兩端,中間用1-7級的量表隔開,二者左右排列的順序隨機。同樣的受試判斷是隱喻表達還是明喻表達更加自然,然后勾選相應的量表等級。受試被告知越是偏好左邊的表達式,評分越靠近1,越是偏好右邊的表達式,評分越靠近7。實驗的兩個部分交叉進行,一半受試先做第一部分,另一半受試先做第二部分。

2 結果與討論

首先,我們考察恰當性和規約度對隱/明喻選擇偏好的影響。恰當性、規約度與隱喻的選擇偏好的平均值見圖1。

圖1 隱喻偏好等級評定

從圖1可見,在規約喻句中,恰當性高的喻句的隱喻偏好等級評定 (M=3.90,SD=1.49)高于恰當性低者 (M=3.56, SD=1.08),在新奇喻句中,恰當性高的隱喻偏好等級評定 (M=4.21, SD=0.79)亦高于恰當性低者 (M=3.37, SD=0.82)。

隱喻生涯模型 (Bowdle et al., 2005)認為隱喻的選擇偏好受規約度影響:規約喻句多用隱喻,新奇喻句多取明喻,然而在本實驗中,規約句的隱喻偏好等級評定 (M=3.727, SE=0.318)甚至比新奇隱喻 (M=3.788, SE=0.223)還低。對數據進行了2(規約度)x 2(恰當性)方差分析,規約度和恰當性都是被試內和項目間變量,隱喻的選擇偏好是因變量。結果顯示(見表2),規約度的主效應在被試內和項目間均不顯著,[Fp (1,40)=0.264, p=0.610], [Fi (1, 28)=0.026, p=0.873],表明規約喻句和新奇喻句的隱喻偏好等級評定之間差異不顯著。因此,本實驗結果與隱喻生涯模型不一致,規約喻句并不偏好隱喻表達;相反,規約喻句和新奇喻句都偏好明喻表達,即無論是規約喻句還是新奇喻句,明喻表達都較隱喻表達更加自然。范疇化模型認為,恰當性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產生決定性的作用:恰當性越高,越偏好隱喻表達,恰當性越低,越偏好明喻表達。在本實驗中,恰當性高的喻句的隱喻偏好等級評定(M=4.05)高于恰當性低者 (M=3.46)。換言之,受試認為恰當性高的喻句使用隱喻表達更加自然,而恰當性低的喻句使用明喻表達更加自然。恰當性的主效應在被試內顯著,[Fp (1, 40)=20.885, p<0.0005], 在項目間不顯著,[Fi (1,28)=2.358, p=0.136],表明恰當性高的喻句和恰當性低的喻句在隱喻偏好評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因此,該發現支持了范疇化模型。規約度和恰當性的交互作用在被試內顯著,[Fp(1, 40)=5.271, p=0.027],在項目間不顯著,[Fi(1, 28)=0.428, p=0.518]。

表2 規約度恰當性的被試內和項目間分析結果

規約度和恰當性的交互效應顯著,說明規約度如何起作用要受恰當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規約度和恰當性這兩個因素進行簡單效應檢驗。簡單效應指一個因素在另一個因素水平上的變異(舒華 等,2008:94),結果見表3。

表3 規約度和恰當性的簡單效應

表3顯示,在高規約度水平上,恰當性的簡單效應顯著,[F(1, 40)=4.71, p=0.036];在低規約度水平上,恰當性的簡單效應亦顯著,并且顯著性水平更高,[F(1, 40)=21.58, p<0.0005]。這些結果表明,恰當性效應受規約度高低的影響,同規約喻句相比,在新奇喻句中,恰當性的效應更強。

然后,我們接著審視熟悉度對隱/明喻選擇偏好的影響。對熟悉度的等級評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熟悉度的平均值M=4.41, 標準差SD=0.866, 標準誤SE=0.0153。為了厘清恰當性-規約度-熟悉度之間及其同隱喻偏好等級評定之間的關系,我們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

從表4可見,規約度和隱喻偏好等級評定的相關系數r=0.073 (p=0.689),說明二者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恰當性和隱喻偏好等級評定之間的相關系數r=0.413 (p=0.019),說明二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因此,恰當性高的喻句更偏好隱喻形式;熟悉度和隱喻偏好等級評定之間的相關系數r=0.459 (p=0.008),說明二者之間亦存在高顯著相關。因此,熟悉度高的喻句更偏好隱喻表達。恰當性與熟悉度的相關系數r=0.820 (p<0.0005),說明恰當性與熟悉度具有高顯著相關:恰當性高的喻句熟悉度也高,反之亦然。恰當性和熟悉度的顯著正相關與Blasko et al. (1993)、Chiappe et al.(2000)、Jones et al.(2006)、Thibodeau et al.(2011)以及Roncero et al.(2015)相呼應。

從相關性分析不難看出,恰當性和熟悉度都與隱喻偏好顯著相關,同時二者之間亦具有高顯著相關。因此,恰當性和熟悉度都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施加重要影響。然而,單從分析結果我們還是無法洞悉恰當性和熟悉度中哪個因素影響更強。為了厘清恰當性和熟悉度哪個對隱喻偏好的效應更大,我們又對恰當性和熟悉度做了回歸和共性分析(見表5)。通過共性分析,我們能夠得到熟悉度和恰當性對隱喻偏好貢獻的獨有方差和共同方差并能解決恰當性和熟悉度之間可能存在的共線性問題。

從表5可見,熟悉度和隱喻偏好的相關系數的R2(決定系數)為0.211 (p<0.01), 也即熟悉度能解釋隱喻偏好21.1%的方差。21.1%的方差又可分解為4.4%的獨有方差和16.7%的共同方差,亦即和恰當性共同解釋的方差。恰當性和隱喻偏好的相關系數R2(決定系數)是0.171 (p<0.05),即是恰當性能解釋隱喻偏好17.1%的方差。17.1%的方差又可分解為0.4 %的獨有方差和16.7%的共同方差,也就是和熟悉度共同解釋的方差。由此可見,隱喻偏好被解釋的方差中大都是熟悉度和恰當性共有的,但熟悉度比恰當性的貢獻更大。

表4 恰當性-規約度-熟悉度與隱喻偏好的相關性分析

注:**p< 0.01 * p<0.05

表5 回歸和共性分析結果

從以上結果可知,規約度不能預測隱/明喻的選擇偏好,而恰當性和熟悉度均具有預測功能。因此,一方面,隱/明喻的選擇與喻句的恰當性有關,恰當性高的喻句更傾向于隱喻表達,這一發現與Chiappe et al. (1999)、Chiappe et al. (2003)、Chiappe et al. (2003)、Roncero et al., Martin et al.(2016)相吻合。另一方面,隱/明喻的選擇還與使用者對喻句的熟悉度有關。熟悉度越高,隱喻選擇的可能性越大,熟悉度越低,明喻選擇的可能性越大,該發現印證了Chiappe et al. (2001)的結論。雖然恰當性和熟悉度均對隱/明喻的選擇起決定性作用,但熟悉度比恰當性的作用更加凸顯。恰當性唯有通過提高熟悉度才能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產生影響。喻句越恰當,其本體和喻體的特征就越容易被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經過反復使用變得越發為人所知。恰當性的作用正在于增加喻句的使用頻率,提高其熟悉度 (Roncero et al., 2015)。因此,只有當恰當性對熟悉度施加影響時,才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產生重要的預測作用。這一結論與Chiappe et al. (2001)中的結果不甚一致。他們認為盡管熟悉度影響隱/明喻的選擇偏好,但其只有通過相似性才能起作用。換言之,相似性而非熟悉度是影響隱/明喻選擇的主要因素。然而本文的研究發現,熟悉度的影響更大。

以二語學習者為受試,在對大量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本文發現首先是熟悉度,其次是恰當性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施加顯著影響而規約度的影響并不顯著。該結果與比較模型和生涯模型不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范疇化模型,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較大的現實參考價值。

3 結語

隱喻和明喻的選擇并非任意,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本文聚焦于恰當性、規約度和熟悉度對隱/明喻選擇偏好的影響,嘗試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恰當性規約度和熟悉度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是否有重要影響?哪種因素的影響居于主導?恰當性關涉喻體對本體主要特征的捕捉,捕捉的特征越多,恰當性越高;反之,捕捉的特征愈少,恰當性愈低。規約度主要指喻體及其典型喻義之間的關聯強度,關聯強度越高,規約度越高;反之,關聯強度越低,規約度越低。熟悉度指人們對喻句的本體和喻體搭配的熟悉程度。本文發現:(1)規約度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不具備顯著影響,而恰當性和熟悉度卻起著關鍵作用;(2)熟悉度比恰當性對隱/明喻偏好的選擇更為重要。

該發現與隱喻的比較模型和生涯模型不一致。比較模型認為隱喻是簡化的明喻,人們選擇隱喻只是出于簡潔性的考量,所以,恰當性或熟悉度等因素對隱/明喻的選擇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生涯模型認為規約隱喻表達的是范疇化陳述,新奇隱喻表達的是范疇化陳述或比較宣稱,規約度在隱/明喻的選擇偏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人們對隱/明喻的選擇主要是基于規約度的考慮。規約度越高,越可能選擇隱喻;規約度越低,越可能選擇明喻。但本研究顯示:規約度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并未施加顯著影響,規約度不能預測受試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規約度高的喻句并不偏好隱喻表達。本研究結果支持了范疇化模型,認為隱喻表達的是范疇化陳述,明喻傳遞的是比較陳述,恰當性是影響隱/明喻選擇偏好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恰當性與隱喻的選擇偏好呈顯著正相關:隨著恰當性的提高,隱喻偏好也隨之提高。除恰當性外,熟悉度也是關鍵性因素,熟悉度高的喻句偏好隱喻形式,低的偏好明喻形式。這是因為對于不熟悉的喻句,我們一般會通過比較本體和喻體來描述本體的特征,而對于熟悉的喻句,我們則不需要經過比較的過程,而直接把本體當作喻體的一個范疇成員進行表達 (Chiappe et al., 2001: 253)。這表明,隱/明喻的選擇是本體和喻體交互的結果,而規約度只是關乎喻體,對本體的考慮不夠 (Jones et al., 2006: 20),因而影響甚微。相反,恰當性和熟悉度都是既關乎本體又涉及喻體,所以影響顯著。不過,盡管恰當性和熟悉度都是預測隱/明喻選擇偏好的重要指標,但回歸和共性分析表明,熟悉度對隱/明喻選擇偏好的預測作用更大。因此,熟悉度而非恰當性是影響隱/明喻選擇的主要因素。恰當性能夠提高熟悉度。恰當性高的喻句更易被人反復使用和識記,逐漸為人所知,習焉不察,并最終影響隱/明喻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恰當性并不單獨起作用,而是通過熟悉度對隱/明喻的選擇偏好產生間接影響。

總之,本研究的結果與比較模型和生涯模型不相吻合,而與范疇化模型基本一致。我們發現:恰當性和熟悉度在隱/明喻的選擇偏好中均發揮重要作用,而且熟悉度比恰當性的作用更大。與此同時,恰當性和熟悉度只能解釋隱/明喻選擇偏好一部分的方差,說明影響隱/明喻選擇偏好的因素遠不止于此,還需考察其他因素,比如相似性、抽象度等。此外,本文并未將語境涵蓋在內,而語境對恰當性施加著重要影響。有研究表明,充足的語境信息可以提高恰當性 (Gibbs, 1994),因此,在有上下文語境的情形下,一些不甚恰當的喻句也可能會變得恰當。那么,在特定語境中,恰當性高是否仍然意味著隱喻偏好也未可知 (Chiappe et al., 2003: 65)。語境及其他因素的作用究竟如何,筆者將另文再敘,以期最終勾勒誘發隱/明喻選擇過程的制約因子全景圖。

猜你喜歡
明喻規約喻體
從語言符號象似性比較隱喻和明喻
中國文學“譯出翻譯”的修辭研究
——以《三體》明喻翻譯為例
傳統自然資源保護規約的民俗控制機制及其現實意義
基于無線自組網和GD60規約的路燈監控系統的設計
英語明喻的語序功能研究
一種在復雜環境中支持容錯的高性能規約框架
明喻翻譯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譯為例
一種改進的LLL模糊度規約算法
《紅樓夢》比喻的喻體類型研究
從喻體選擇對比哈薩克語和漢語比喻的民族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