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健康信息類專業學生學習特性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

2019-05-27 10:36劉婷
青年與社會 2019年14期
關鍵詞:新工科應對措施

摘 要:以健康信息類專業學生學習特性分析為研究切入,以問卷調查進行多維度分析,找準痛點、短板,分析成因、趨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切實助力高?!靶鹿た啤苯ㄔO。

關鍵詞:新工科;健康信息類;學習特性;應對措施

為給“中國制造2025”、創新驅動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提供智力與人才支撐,主動適應全新的技術與產業革命,教育部自2017年開始著力探索和推進新工科建設,人才培養正是這其中的重中之重。學風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筆者嘗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以A校B學院全體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圍繞“新工科”背景下健康信息類專業學生學習特性開展調查,更加全面、實時的掌握學生學業情況,找準痛點、短板,分析成因、趨勢,精準提出應對措施,助力“新工科”建設。

一、研究設計與過程

本次研究以A校B學院全體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樣本個體共計676人,分屬生物醫學工程、生物信息學、醫學信息工程三個專業,均屬于“新工科”領域范疇,覆蓋大一至大四年級。問卷設計上主要分為學習要素、學習行為、學習效果三個部分,共設置46個問題。本次調查問卷投放周期為5天,主要依托問卷星平臺定點投放,并與輔導員聯系溝通,確保問卷實現全覆蓋,最終回收問卷767份,有效填寫742份,有效率96.74%。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學習要素。該板塊主要包含家庭地域環境、班級及寢室環境、專業認同度、學習動機等內容,其中四點較有價值。一是截止目前,學院本科生中重慶生源超過60%,此外西北、西南生源較多,這一部分學生在入校后因學習模式、環境類同能很快適應,但少部分外地生源學生則融入較慢,也較易出現網絡游戲成癮、人際交往單一等情況。二是大一新生普遍存在專業認同度不高的問題,尤其是在生物信息學專業(80%以上為調劑生源)體現明顯,這與較大比例的新生在入校初表示不適應大學的生活、學習方式有一定關聯度。三是環境對個人影響較大,調查顯示,班級和寢室學風好,其成員普遍呈現出積極上進的學習態勢,反之則學生學習動力明顯不足。四是學習動機方面,學院大二至大四學生中,51%學生學習目標較明確,31%學生目標模糊;大一學生則普遍學習目標不夠明確、自主性不強;進入高年級,大部分同學才逐漸明晰學習規劃,而此時的推進作用發揮則相對較晚。

(二)學習行為。該板塊主要涉及課堂、課后學習情況等內容,其中四點較有價值。一是學習狀態,調查表明,44%的學生學習狀態較主動,但有時需人監督、能利用時間,30%的學生學習較被動,需要監督和管理,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大部分同學認為上課收手機對于課堂具有積極效果。二是課堂參與度,調查表明,學生普遍存在課堂氣氛不活躍、回答問題不主動的情況,主要是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積極、自主意識不強所致;同時,僅有少部分同學對重點課程才進行日常預習和復習,這對課程學習效果尤其是課堂參與度負面影響較大。三是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絕大部分同學能夠及時自覺完成作業,但是遇到不會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真思考,并請教老師、學長或進行小組討論,而大部分則急于尋找答案完成,極少部分同學還存在抄襲、不完成作業的情況。四是課后學習情況,調查表明,學院依托班學長指導在各班建立學習小組的舉措,的確能夠有針對性地給予低年級同學專業學習方面的幫助;學院以寢室為單位開展的“小黑板”幫扶活動,利用同吃同住的優勢,對學生從生活、學習、作息等方面引導效果顯著加強。

(三)學習效果。該板塊調查主要從指標和主體兩個維度進行。指標維度,各年級英語、計算機過級率較去年同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因與畢業資格掛鉤取消,整體水平與往屆同期相比較來看明顯有下降;各年級補考、重修率與往屆同期水平相當,高年級比低年級略低,主要原因是對專業知識更加扎實且學習適應能力較強;學生普遍認為科研班是他們專注科研的重要平臺,“1135”小組式科研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各年級學生的科技競賽、活動參與率均超過50%,且逐年攀升,高年級學生論文發表、專利授權等突出成果也不斷涌現。主體維度,大四畢業生考研率依然在全校名列前茅,上線率達36.3%,但由于初試分數線下降、復試難度增大、調劑名額稀缺,最終升學率為26.8%,與此同時,就業率同樣保持前茅;大三學生中55%選擇考研,已進入復習階段,但是報考偏高、集中問題仍突出,選擇就業的同學也輔導員就業特性分析輔導中明晰了目標、開始著手。

三、應對策略與舉措

第一,加大學風建設工作,加強監督管理。重視輔導員、班導師隊伍建設,制定院領導、教學督導、輔導員、學生干部查課制度。

第二,完善學業輔導工程,提高學習效果。重點完善學業輔導工程,豐富輔導形式,發揮輔導員、班導師、學生黨員、班學長的合力。將科研班、班學長及駐班黨員制度落到實處,先進帶后進,將班級整體學習水平提升上去,再附以創新科研實踐。

第三,加強職業規劃宣傳,明晰未來目標。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尋找人生目標。針對準畢業生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認識,增強就業能力。

第四,注重分類分級引導,促進全面發展。根據不同專業、年級學生特點和需要,分別確定、實施、采取不同的教育思路、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一年級側重幫助學生明事理、講誠信、守責任、勤學習;二年級側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三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投身科研實踐、社會實踐,為未來奠定基礎;四年級側重畢業規劃及指導。

基金項目:重慶郵電大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互聯網視角下高校共青團工作創新研究”(項目編號:K2017(16)。

作者簡介:劉婷(1984.03- ),女,漢族,青海西寧人,重慶郵電大學生物信息學院輔導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

猜你喜歡
新工科應對措施
“新工科”建設的五個突破與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