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志愿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思考

2019-05-27 10:36蔡智勇
青年與社會 2019年14期
關鍵詞:深度融合互聯網+互聯網

蔡智勇

摘 要:大學生志愿服務在我國已經開展了20年的時間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目前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服務內容單一、組織管理不健全等?;ヂ摼W的發展為志愿服務注入了新的活力,志愿服務信息化是時代的要求和召喚。文章主要探討了如何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互聯網+”;深度融合

一、志愿服務及其發展狀況

(一)何為志愿服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發布《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基本規范》(MZ/T 061(2015)中指出:志愿服務是“不以獲取物資報酬為目的,自愿以自己的時間和知識、技能、體力等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精神的精髓是奉獻精神。志愿服務可以鍛煉志愿者自身的辦事能力,同時對社會的進步也有著重大的意義。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高校大學生具有思維活躍的特點,樂于參與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活動,對于志愿服務活動也非常感興趣。一方面,參與志愿活動是學生與社會接觸的一個窗口,學生希望在活動中鍛煉自己人際溝通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同時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大學生希望從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當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享受自我主導的感覺,希望在實踐中得到成長和發展,而志愿服務恰恰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二)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發展現狀

目前各高校紛紛設立了自己的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漸漸成為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受到自身定位、資金、人員等多方面的制約,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具體表現如下:

(1)組織形式欠缺。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管理者非職業化公益人群,往往由團委某一教師擔任,也缺少相關的培訓,對志愿服務形式和公益認知水平提升緩慢。此外,目前以信息化手段輔助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已經成為趨勢,但是各高校發展水平良莠不齊,交流不充分,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志愿服務信息化機制來規范和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成長。

(2)前期評估缺乏。很多高校在承接志愿者活動時,并沒有對活動項目的效益、風險、活動形式及志愿者、公眾參與度進行前期評估,致使很多活動流于形式或在低層次徘徊。此外,有許多志愿活動內容沒有從大學生志愿者自身專業或資源優勢出發,項目的專業性、技術性不突出,沒有真正發揮出志愿者自身的價值,影響了志愿活動的最終效果。

(3)執行質量不明確。高校大學生志愿者參與服務活動普遍重宣傳,而輕監督、管理和總結,很多志愿服務活動因為形式單一,內容缺乏新意,活動執行情況又不充分公開,形成一定監督上的空白,志愿服務具體執行情況及執行效果并不明確。

(4)社會認可度有待提升。由于高校大學生長期處于校內,與社會接觸不夠,因此對社會狀態了解程度不高,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往往沒有從受助群體的真正需求出發,項目停留在給予、幫助、“施舍”階段,沒有挖掘到服務對象乃至社會更廣泛群體的需求和能力,淡化了他們的參與價值,有些甚至起到反面效果,引發輿論壓力。

(5)經費保障問題。志愿者活動經費的來源多是學校共青團組織額行政劃撥,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志愿服務是有成本的,如志愿者的組織、培訓、宣傳、獎勵、項目維系等方面都需要一定費用,如果缺乏有效的物質保障會使志愿服務的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學生組織自發通過社會渠道募集資金,但資金來源并不穩定,學校與社會企業、基金會等渠道的溝通并不順暢,致使資金保障出現問題。

二、“互聯網+”及其對志愿服務的影響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所謂“互聯網+”是指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其中關鍵為創新[1]。自我國政府提出“互聯網+”以來,各行各業都順應時代潮流,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相融合,以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來帶動傳統行業的提升。志愿者服務管理也不例外,中華志愿服務網、志愿云、志愿時等平臺相繼推出,借助“互聯網+”已逐步成為我國開展志愿服務首選的方法和手段。從已有經驗來看,“互聯網+”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志愿服務提質增速,也能讓志愿服務過程變得更加透明,結果變得更加明確,更能夠讓我們國家的志愿服務活動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中。具體作用表現為:一是志愿者組織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通過互聯網搭建起的溝通和傳播橋梁, 各類志愿者組織及其開展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認同和參與;二是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更加豐富,隨著新媒體手段的運用,從線下到線上,志愿者組織面對的是更加廣闊的舞臺,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三是志愿者組織的管理更加科學,志愿者信息交流平臺的建設及利用, 可以整合多種先進的技術手段,使得志愿者組織的業務流程管理更加程序化、數據化、規范化、科學化。

在“互聯網+”為志愿服務帶來一系列積極改變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對于互聯網的運用還遠遠不夠。目前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常見的“互聯網+”模式還處于信息化的初級階段,即“志愿服務+QQ、微信、微博等”,屬于以傳統志愿服務為主,以技術手段為輔,并未產生新形態。而真正的“互聯網+”不是簡單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加,而是要升級改造進而產生新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當傳統志愿服務與“互聯網+”技術融為一體,大學生志愿服務才會出現質的飛躍,才稱得上“互聯網+志愿服務”。解決這些問題的路徑之一就是集中資源建設“互聯網+志愿服務”管理平臺,實現志愿服務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的力量促使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跨越式發展。

三、大學生志愿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途徑

要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就要構建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組織管理平臺,通過建立集各項管理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平臺, 實現基本工作規范化和信息化。通過這一平臺, 可以構建大學生志愿者注冊登記制度、志愿服務認證制度以及志愿服務的信息管理制度等。通過新媒體手段,將大學生志愿者的動員、招募、培訓、激勵、保障等各項工作都引入信息化平臺。

(一)整合大學生志愿者個人信息

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大學生志愿者信息數據庫。雖然目前各高校、志愿服務機構都有了自己的志愿者信息數據庫,但是各個平臺之間信息并不共享、數據相互封閉?;ヂ摼W帶給我們的一大利好就是資源的共享,通過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學生志愿者信息數據庫,整合所有志愿者信息資源,形成大數據,可以有效的減少資源的重復和浪費。

(二)借助新媒體資源進行志愿宣傳

新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力量,具有成本低、傳播快、效率高以及范圍廣的優勢。通過建立“互聯網+”志愿服務平臺,應用新媒體技術對志愿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宣傳,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工作,同時可以借助新媒體資源對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開展組織策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行業中,讓大學生志愿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適合他們需求的幫扶。

(三)建立大學生志愿者激勵保障系統

首先,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資金募集平臺,借助社會的力量,發揮媒體的作用,以規范化的制度來保證大學志愿服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2]。其次,完善志愿服務的評價機制,通過建立互聯網服務評價系統使志愿服務貢獻量化,記錄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時間及效果,結合對志愿服務評價的反饋記錄,建立一套適合志愿服務的獎勵激勵機制。同時,相關公益部門也可以通過相關政策給予志愿者一定的優惠或補貼,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四)構建志愿服務供需對接平臺

利用互聯網供需對接平臺,需求方可以將信息在網上進行公開發布,大學生志愿者組織可以第一時間看到需求志愿服務的相關信息,在對項目進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專業及資源優勢制定志愿服務方案,有效實現供需要求的精準對接,大大提高志愿服務的水平和效果,對于有緊急或特殊需求的求助方還可以開通“綠色通道”。

(五)建設大學生志愿服務網上學校

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網上學校,使大學生志愿服務更具專業化?!爸驹阜站W上學?!笨梢詫χ驹刚叩南嚓P培訓發布到網上,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在線學習并考試取得學分,修滿學分就可以取得相應證書,以此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專業化、職業化,也使得學生畢業后能夠有能力、有途徑繼續從事志愿服務工作。

四、結語

志愿服務對于現代文明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互聯網給大學生志愿服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互聯網+”為志愿服務打開了全新領域,如何將互聯網的創新更深入的融入到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實現兩者的真正融合,提升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創新與升級,是我們應該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邢翠霞,付海霏.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6(21).

[2] 張奕晗,等.“互聯網+”與護理志愿服務融合發展研究[J].經濟管理,2019.3.

猜你喜歡
深度融合互聯網+互聯網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