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熒光原位雜交技術聯合尿脫落細胞學、膀胱腫瘤抗原對尿路上皮細胞腫瘤的診斷效能分析

2019-06-04 07:04梅玉峰王春陽魏寶珍沈利華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9年10期
關鍵詞:原位雜交細胞學尿路

熊 鉆,梅玉峰,王春陽,魏寶珍,劉 萍,王 亞,沈利華,劉 慶

(1.鄂州市鄂鋼醫院檢驗科,湖北鄂州 436000;2.鄂州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湖北鄂州 436000)

上尿路上皮細胞癌是我國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因臨床癥狀不是十分典型,很容易被漏診而延誤治療,導致患者預后較差[1-2]。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診斷方法較多,包括尿脫落細胞學、血清膀胱腫瘤抗原(BTA)、影像學(尿路造影、CT和磁共振成像等)、內窺鏡檢查等。BTA及尿脫落細胞學檢測雖對腫瘤具有明確的提示作用,但靈敏度較低;影像學檢查對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分期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但對較小體積癌、早期癌的診斷靈敏度較低;內窺鏡則是一種侵入性手術,將其納入常規檢查較為困難,故提高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早期診斷率、減少無創性操作一直是近年來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研究熱點。目前,臨床常使用的檢測方法均不能完全滿足此目的[3-4]。最新的臨床研究表明,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發生與某些基因位點缺失、染色體數目異常等密切相關[5-6]。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可準確、清晰地檢測腫瘤細胞染色體改變,或許可成為早期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一種新技術。故本研究選取泌尿外科經膀胱鏡活檢確診為尿路上皮細胞癌患者10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檢測,比較不同方法對上尿路上皮細胞癌診斷的差異,并分析了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的診斷效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取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同意。選取2014-2017年鄂州市鄂鋼醫院經膀胱鏡活檢確診為上尿路上皮細胞癌患者105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鄂州市鄂鋼醫院健康體檢者100例作為對照組。與兩組研究對象講明本研究目的,并獲得同意后共同簽訂知情書。兩組研究對象均分別接受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及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檢查。觀察組患者中男73例,女32例;平均年齡(51.58±6.37)歲;高分級乳頭狀尿路上皮癌42例,低分級乳頭狀尿路上皮癌31例,低度惡性傾向尿路上皮乳頭狀癌32例。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齡(51.24±6.78)歲。

1.2方法

1.2.1采集尿液標本 使用清潔、干燥的一次性大口杯的容器留取兩組研究對象50 mL以上的新鮮晨尿,為防止時間較久的尿液成分會發生變化、出現細胞溶解或其他原因導致的污染,最好在留取后1 h內送檢,每份樣本分為2份,分別進行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及尿脫落細胞學檢查。留取尿標本過程中防止精液、月經血、糞便、白帶等摻入,并準確區分標記研究對象的個人信息。

1.2.2采集血液標本 留取兩組研究對象靜脈血5 mL,進行BTA檢查。

1.2.3利用對照組設立正常閾值[7]對對照組研究對象的尿液標本進行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查,每份標本采用9p21區帶探針和17、7、3號染色體著絲粒探針組合計算100個尿路上皮細胞,統計出現正常細胞數目、不同類型異常細胞數目的百分比,建立參考閾值。檢測指標若大于閾值計為陽性,小于閾值計為陰性。

1.2.4結果判讀

1.2.4.1尿脫落細胞學檢查 取新鮮尿液40 mL,離心后將沉淀制成細胞涂片,常規蘇木精-伊紅染色后使用顯微鏡觀察。每例研究對象均接受3次檢測,發現1次異常細胞即判斷為陽性。

1.2.4.2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查 當1個位點有2種以上出現異常,如p16有3信號點異?;?信號點異常,即計為陽性,任意2個以上位點出現異常,如7號或3號染色體出現非整倍增加,計為陽性。若只有1個位點出現1種異常,需重新檢測判斷。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2種方法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比較 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81.90%、92.00%,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37.14%、93.00%,2種方法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靈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表1 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診斷上尿路上皮 細胞癌的靈敏度、特異度

表2 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診斷上尿路上皮 細胞癌的靈敏度、特異度

表3 2種方法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 靈敏度、特異度比較[n(%)]

2.22種方法對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分級檢測分析 2種方法隨上尿路上皮細胞癌分級的升高檢測陽性率逐漸升高,且各類型上尿路上皮細胞癌比較,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出率明顯高于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種方法對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分級 檢測分析[n(%)]

注:與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檢測比較,P<0.05

2.3聯合3種方法對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檢測分析 聯合3種方法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靈敏度、準確度均明顯高于單獨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檢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聯合3種方法對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檢測分析(%)

注:與聯合3種方法檢測比較,*P<0.05

3 討 論

上尿路上皮細胞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泌尿系統腫瘤,由于臨床癥狀不典型,常導致就診時腫瘤分期已相對靠后。雖然上尿路上皮細胞癌可經手術完全切除,但術后復發率較高,高達45.00%以上[8]。因此,如能對上尿路上皮細胞癌進行早期診斷,對患者的預后十分關鍵。臨床BTA、尿脫落細胞學、內窺鏡檢查是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較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尿脫落細胞學靈敏度較低,尤其是低級別腫瘤的靈敏度更低。

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腫瘤標記物除常用的BTA,還有人核基質蛋白22(NMP22)、Im-munocyt等,相關研究表明,對可疑上尿路上皮細胞癌患者進行BTA檢查和膀胱鏡檢,BTA的特異度為85.90%,靈敏度不超過60.00%,故BTA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確診依據,不能取代膀胱鏡,而只能是一種篩選手段;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金標準”為內窺鏡檢查,其靈敏度可達84.80%,但因其操作屬侵入有創性、檢測費用昂貴等缺點,不易在門診對所有患者普遍使用[9,11]。因此,探索一種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較高、創傷小的檢查測方法是上尿路上皮腫瘤早期診斷的研究熱點問題。

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可對9p21區帶和17、7、3號染色體著絲粒進行檢測,分別針對的是p16基因、HER2基因、EGFR基因和RAF1基因,最新研究表明,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發生與p16基因、HER2基因、EGFR基因和RAF1基因密切相關,而膀胱尿路上皮癌與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細胞核型改變一致,故提出可使用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進行檢測[12-13]。

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可通過4種熒光標記的DNA探針檢測腫瘤細胞染色體的改變情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14-15]。近年來,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應用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測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發現其靈敏度高于BTA、尿脫落細胞學檢查,且特異性差異不大[16,18]。2001年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可用于檢測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術后復查,而2005年時便被指南更新,批準用于無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病史的鏡下或肉眼血尿患者中診斷上尿路上皮細胞癌[19-20]。

本研究選取2014-2017年鄂州市鄂鋼醫院泌尿外科經膀胱鏡活檢確診為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患者10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檢測,結果顯示,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診斷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靈敏度高達81.90%,明顯高于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檢測,且2種方法診斷尿路上皮細胞癌的特異度相似,說明前者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本研究在隨后的細化討論中發現,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也可用于上尿路上皮細胞癌的分級診斷,且惡性程度越高,診斷靈敏度越高。最后將3種方法聯合分析發現,聯合3種方法確診為尿路上皮細胞癌的靈敏度、準確度均明顯高于單獨使用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檢測。

4 結 論

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因其技術特點尚不能完全取代內鏡診斷,建議UroVysion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尿脫落細胞學聯合BTA對可疑患者進行篩查,在可保證獲得較高診斷水平的基礎上節約成本、減少內鏡檢查次數、減輕患者痛苦,值得臨床推薦應用。

猜你喜歡
原位雜交細胞學尿路
不同通道經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的研究進展
微信授權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
熒光原位雜交衍生技術及其在藥用植物遺傳學中的應用
質核互作型紅麻雄性不育系細胞學形態觀察
常規腦脊液細胞學檢查診斷病毒性腦炎36例
肺小細胞癌乳腺轉移細胞學診斷1例
EBER顯色原位雜交技術在口腔頜面部淋巴上皮癌中的應用體會
染色體核型分析和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用于產前診斷的價值
乳腺腫塊針吸細胞學180例診斷分析
熒光原位雜交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遺傳學異常及預后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