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繼聯接與俄語存在構式范疇的建構*

2019-06-12 03:11易綿竹
外語學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構式句法俄語

趙 亮 易綿竹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北京 100032/信息工程大學,洛陽 471003;信息工程大學,洛陽 471003)

提 要:俄語存在句句法語義的現有研究成果以描寫為主,對于俄語存在句對存在動詞的選擇機制、存在句不同意義之間的衍生關系,以及背后的認知動因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闡釋,因此,有必要從新的角度對俄語存在句進行深入研究。由于語義和語用條件影響俄語存在句的句法條件,并使其區分于處所句,因此,可以在構式語法框架內對俄語存在句進行描寫和解釋。俄語存在構式的形式構成為“存在閾+存在動詞+存在事物”,交際中強調的重點是“存在事物”。俄語存在構式為原型性范疇,包括中心構式和具體擴展構式,具體擴展構式與中心構式通過承繼聯接建立認知關聯。

1 引言

對“存在”概念的句法語義研究一直是俄語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俄羅斯學者Апресян(1995)根據быть的不同配價,研究該詞的5個意義。其中,“處所”“領屬”“系詞—分類”“系詞—等同”4個意義在表層句法體現быть的兩個語義配價,而表示“存在”意義時,быть第二個配價在句法形式上不體現。與Апресян (1995)的動詞配價研究不同,Арутюнова(1976)從邏輯語義角度探討俄語存在句(экзистенциаль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與處所句(локаль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之間的關系。Арутюнова (1976, 1999)從邏輯語義角度,將簡單句的邏輯句法關系分為存在關系、等同關系、稱名關系和描述關系(即狹義的述謂關系)。在其分類體系中,быть表示“存在”意義時,主要用于存在句,быть表示“是”時,是典型的述謂句用法,而處所句是述謂句的一種。國內學者姜崇周(1989)、徐存良(1992)、董政民(1995)和郭淑芬(2002)闡述存在句的結構和語義問題,宗恒然(1986)、張秀鈺(2005)、張志軍和高原(2009)著重探討存在句中есть等存在動詞的使用情況,李巖(1993)、田文琪(1993,1999)、于鑫(2011)、王冬雪和王文斌(2018)從對比的角度,描寫多種語言中存在句的異同。

因此,俄語存在句句法語義的現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存在句的句法構成要素及其意義、存在句中存在動詞(быть等)的語義和搭配、存在句和處所句的句法語義關系,以及俄語存在句和漢語存在句的對比研究等方面?,F有研究以描寫為主,對于俄語存在句對存在動詞的選擇機制、存在句不同意義之間的衍生關系,以及背后的認知動因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闡釋。由于語義和語用條件影響俄語存在句的句法條件,并使其區分于處所句,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在構式語法框架內對俄語存在句進行描寫和解釋。

2 構式及其承繼聯接

2.1 構式語法中的構式

Lakoff(1987)曾研究“There-構式”,Fillmore等(1988)通過分析英語習語 let alone ,提出構式語法理論。隨后Goldberg(1995, 2006)對英語論元結構構式的研究以及從使用和二語習得角度對構式的探討,將構式研究的觀點進一步發展,從而使構式語法成為系統理論①。構式語法同樣站在轉換生成語法的對立面,是認知語言學理論的重要研究方向。

Lakoff(1987:467)認為,構式作為“形式和語義的對子”(a form-meaning pair(F, M)),對其分析和解釋,就是發現構式的句法條件和語義/語用條件限制,發現句法條件和語義/語用條件之間的對應關系。Goldberg將構式界定為:C是一個獨立的構式,當且僅當C是一個形式(Fi)和意義(Si)的對應體,而無論是形式還是意義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從C這個結構的組成成分或其他現存結構得到完全預測 (Goldberg 1995:4)。

2.2 構式的承繼聯接

Goldberg認為,構式的解釋功能在于構式的“理據性”,并將理據性定位于“預測性”和“任意性”之間(同上)。構式之間的“理據性”關系為“承繼聯接”(inherit link,或“承繼關系”,inherit relations),承繼聯接可以用來解釋語言中存在的構式間的語義和句法聯系。所謂“承繼聯接”,是指語義和句法上相聯的不同構式之間的不對稱關系,即當且僅當構式C2承繼構式C1的特征時,構式C1才是構式C2存在的理據。承繼聯接可以用來描述兩個構式在某些方面相同,而在其他方面不同的語言現象。Goldberg用下圖表示構式的承繼關系(同上:73):

圖1構式的承繼聯接

Goldberg(1995)將承繼聯接分為多義聯接(Ip-link)、子部分聯接(Is-link)、實例聯接(II-link)和隱喻聯接(IM-link),其中構式內部的承繼聯接有多義聯接、實例聯接和隱喻聯接,構式之間的有子部分連接、實例聯接和隱喻聯接。

3 俄語存在構式

3.1 俄語存在構式的構成

俄語存在構式的句法成分由存在閾(область бытия)②、存在動詞(бытийный глагол)和存在事物(бытующий предмет)③組成,存在構式的形式構成可以表述為:存在構式=存在閾+存在動詞+存在事物。

① В этом краю есть леса.∥在這個地區有森林。

其中,存在閾為в этом краю,存在動詞為есть,存在事物為леса. 需要指出的是,該詞序為典型詞序,即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同時,借助語調和重音,存在構式可能會有其他變體形式,如:

② Случилась в это время одна история.∥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Арутюнова 1999:773)

③ Тетради в сумке нет.∥練習本書包里一本也沒有。(Всеволодова, Владимирский 1982:21)

在例②中,存在動詞случилась位于句首,存在閾в это время位于其后,存在事物одна история位于句末。在例③中,存在事物тетради(二格形式)位于句首,存在閾в сумке位于其后,存在動詞нет位于句末。相應地,俄語處所構式同樣包含存在閾、存在動詞和存在事物,其形式構成可以表述為:處所構式=存在事物+存在動詞+存在閾。

④ Леса находится в этом краю.∥森林在這個地區。

其中,存在事物為леса,存在動詞為находиться,存在閾為в этом краю. 處所構式同樣可能會有其他變體形式,如:

⑤ Жили они в деревянном домике над Волгой.∥他們住在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屋里。 (Всеволодова, Владимирский 1982:162)

在例⑤中,存在動詞жили位于句首,存在事物они位于其后,存在閾в деревянном домике位于句末。

存在閾可能表示空間(如в городе<在城市里>,тут<在這里>)、時間(如в воскресенье<在周日>,скоро<馬上>)、領屬關系中的領有者(посессор)(如у меня<我有……>),以及抽象概念或范圍(如в этой мысли<在這個想法中>)。按照Арутюнова, Ширяев (1983)的分類,存在動詞包括純存在動詞(чисто бытийные глаголы)(如быть<存在>), 詞義虛化動詞(делексикализованные глаголы)(如стоять<站著>和詞匯化動詞(лексикализованные глаголы)(如расти<生長>,гудеть<轟鳴>)。存在事物包括具體事物(如диван<沙發>)、抽象概念(如правда<真理>)和事件(如тренировки<訓練>)等。

由于存在構式具有不同于處所構式的交際目的,因此,在句法形式要素和語義要素方面不同于處所構式。在交際中,存在構式強調的重點是“存在事物”,是說話人向聽話人描述“在雙方共知的場景中存在著某事物”,所以В этом краю есть леса對應的疑問句是Что в этом краю? 而處所構式強調的重點是“存在閾”,是說話人向聽話人描述“雙方共知的某事物位于何處”,所以 Леса находится в этом краю對應的疑問句是 Где находится леса?

構式語法理論認為,句法意義不能憑借自足的句法規則推算,構式是普遍的象征理論模型(a general theory of symbolic models)的具體體現,該模型能夠對構式中具有認知現實性的形式—意義對應關系作出解釋(Lakoff 1987: 467)。在同一情景中,出于不同的交際語用目的,說話人可以選擇凸顯不同的語義角色。在“存在”這一情景中,如果選擇凸顯“存在事物”,則需要使用存在構式,如果選擇凸顯“存在閾”,則應使用處所構式。

3.2 俄語存在構式的詞匯限制

俄語存在構式具有引言性(интродуктивный характер),其最為典型的交際任務便是作為引言句(интродуктив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使用,用在語篇的開頭。存在構式的第一個構成要素“存在閾”,通常是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共有信息,對聽話人而言是已知(данное),因而是交際結構中的主題(тема),是交際的起點和基礎。而存在構式的第三個構成要素“存在事物”,則通常是說話人熟悉,但聽話人不熟悉的客體,這個要素對聽話人而言是新知(новое),因而是述題(рема)。存在構式的這一語用功能不僅影響構式中詞匯(“存在事物”“存在動詞”)的選擇,同時也影響句子的語調特征。

俄語存在構式的引言性決定存在構式中“存在事物”的不確定指稱意義(неопределенная референция),在語言形式上體現為可以使用один(相當于英語中的不定冠詞a/an),какой-то,кое-какой等限定成分。例如:

⑥ Есть у меня одна тайная мысль.∥我暗中有一個念頭。

⑦ У него какое-то несчастье.∥他發生了不幸。

⑧ У них были кое-какие неприятности.∥他們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與英語中表示不確定指稱意義的不定冠詞(a/an)不同,俄語中的один通??梢允÷?,因此,表示“存在事物”的名詞本身具有不確定指稱意義(缺乏形式標記)。這時,“存在事物”不能夠被表示確定指稱意義的指示代詞修飾。例⑦是不存在的,例⑧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句中的指示代詞是指示形容詞такой的對應形式,這里指示代詞это不表示確定指稱,而是指“如此的,這樣的”。

⑨ У меня есть брат.∥我有<一個>哥哥。

⑩*У меня естьэтотбрат.∥*我有<一個>這個哥哥。(確定指稱意義)

存在構式作為引言句的交際功能在語篇中能夠充分得到體現。在后續報道中,上一句的新知成為后一句的已知,同時成為后一句交際的起點,進一步引出新的述題。

相反,處所構式中的“存在事物”對交談雙方均為已知,是交際的起點,是主題部分,因此,處所構式中的“存在事物”通常為確定指稱意義,在語言形式上體現為可以使用этот, тот等限定成分,或者使用專有名詞(為說話人和聽話人共知)。與英語中表示確定指稱意義的定冠詞(the)不同,俄語中的名詞通??梢詥斡?,因此,表示“存在事物”的名詞本身能夠表示確定指稱意義(缺乏形式標記)。這時,“存在事物”不能夠被表示不確定指稱意義的不定代詞修飾,如:

句中“存在事物”Дед Матвей為交談雙方都認識的人,該句是為了回答Где посидел дед Матвей? 或者Что делал дед Матвей?的問題,“存在閾”和“存在動詞”是說話人知道,但聽話人不知道的新信息,為述題部分。

同時,存在構式對“存在動詞”也有限制,Арутюнова(1999:745-746)認為,находиться僅用于處所句,不能用于存在句。以下兩個句子語義有所不同,例為存在句,說話人對附近是否有儲蓄所不能確定,其預設是“這里某個地方好像有儲蓄所”,如果有,說話人想知道在什么地方。而例為處所句,說話人能夠確定附近有奶制品店,其預設是“這里某個地方確定有奶制品店”,說話人想知道具體在什么地方。

4 俄語存在構式原型范疇的建構

俄語存在構式具有相同的句法表達,即:存在構式=存在閾+存在動詞+存在事物。由于被允準進入存在構式的存在動詞具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存在構式本身呈現多義性,是一個原型范疇。該原型范疇的中心是最為典型的存在構式(存在動詞為быть),以中心存在構式為基礎,通過某些特定類型的多義聯接將中心意義與擴展意義聯系起來。擴展意義承繼中心意義的句法規定,以中心存在構式為基礎,形成一個依靠家族相似性相互聯系的原型性存在構式范疇。具體來看,俄語存在構式內部主要體現為擴展構式與中心構式的實例聯接和隱喻聯接。

4.1 中心構式C1

形式:存在閾+быть+存在事物;意義:“某處所閾存在某人或某物”

由于語體不同,該中心構式產生不同的變體形式(存在動詞為существовать<存在>, иметься<存在>等),這些變體形式除了包含從中心構式承繼的語義和句法限制之外,還有一些自身的句法語義特征,更多地用于書面語,因而存在事物多為抽象名詞。例如:

4.2 擴展構式C2和C2-1及其聯接機制

4.21 擴展構式C2

形式:存在閾+身體姿態動詞+存在事物;意義:“某處所閾站(躺、坐……)著某人”

該構式是由中心構式C1擴展而來,由于該類表人身體姿態的靜態存在動詞僅限于個別動詞,如стоять(站)等的個別意義(“存在”,在此意義上可以引申指非人的事物或現象,如Стоит хорошая погода <天氣很好>),因此,從C1到C2意義聯系的機制應為實例聯接。

4.22 擴展構式C2-1

以C2為基礎,可以擴展為表示事物存在的構式C2-1,構式C2-1與構式C2具有相同的動詞選擇限制,但存在主體不同。

形式:存在閾+身體姿態動詞+存在事物;意義:“某處所閾矗立(橫亙……)著某物”

此時,盡管存在動詞是стоять, сидеть, лежать等表示人的身體姿態的動詞,但是存在事物可以不再是人,而是事物,從C2到C2-1意義聯接的機制是隱喻聯接。例如:

作為存在事物的домик(小房子)和поленища(圓木)分別進入表示“某處所閾站著某人”和“某處所閾躺著某人”的存在構式中,原有的統制構式獲得新意義,用來表示物體“豎放”或“橫放”的空間狀態。承繼構式和統制構式聯接的機制是隱喻,即將存在事物看作是有生命的人,用表人姿態的靜態存在動詞描述非生命體的方位關系。這種由人及物的意義衍生體現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及人類對世界認識的起點正是人類自身。

4.3 擴展構式C3、C4和C5及其聯接機制

4.31 擴展構式C3

形式:存在閾+運動動詞+存在事物;意義:“某處所閾走(跑,蜿蜒……)著某人或某物”

該類存在構式與存在構式C1、C2、C2-1不同,其中的存在動詞為運動動詞,如идти(走), тянуться(蜿蜒)等,構式表示依靠自身運動行為所呈現的存在狀態。

4.32 擴展構式C4

形式:存在閾+動態動詞+存在事物;意義:“某處所閾樹立(放置……)著某人或某物”

該類存在構式中的存在動詞為動態動詞,如положить(平放), поставить(豎放)等的被動形動詞形式,構式表示被橫放或者豎放后的空間方位狀態。例如:

4.33 擴展構式C5

形式:存在閾+感官動詞+存在事物;意義:“某處所閾閃爍(呼嘯……)著某人或某物”

該類存在構式中的存在動詞為感官動詞,表示以某種能夠被看到的方式存在,如темнеть(發黑,呈現出黑色的……), виднеться(顯現出),начинаться(開始呈現出)等;或者表示以某種能夠被聽到的方式存在,如раздаться(傳來……聲音),посвистывать(不時輕聲打口哨;不時發出鳥兒輕聲啼囀的聲音)等。例如:

動態動詞、運動動詞和感官動詞具有實際的動作意義,和中心存在構式中的存在動詞быть意義相差較大,但是仍然被存在構式所允準。與之相比,一些其他類型的行為動詞(如例中的работать)就不能夠進入存在構式,例如:

Talmy(1976,1985)提出的“動態作用力”(force dynamics)框架下的“因果關系”聯接類型,可以很好地解釋中心存在構式C1到擴展構式C3、C4和C5的語義延申動因。Talmy將兩個實體之間的因果聯系看作力的相互作用,即同向的能量傳送將使一個事件成為“原因”,另一個事件成為其“結果”(Goldberg 1995:75-79)。通過這種“因果關系”隱喻模式可以對俄語存在構式的隱喻擴展聯接進行解釋。

在俄語存在構式中,擴展構式C3、C4和C5有相同的聯接機制。無論是表示物體自身“運動”的事件、“被橫放或者豎放”的動態事件,還是以某種方式“被看到”或者“被聽到”的感官事件,均屬于“原因”事件,該類事件所引起的必然結果便是,該物體以某種空間方位狀態“存在”于觀察者(即說話人)的視野之中。因此,是否能夠導致存在物被觀察者發現這一“結果”事件,將是判斷某類動詞是否能夠成為“原因”事件,判斷該類動詞是否能夠與中心存在構式建立“因果關系”聯接的關鍵所在。由于行為動詞,如работать(工作),завтракать(吃飯),рисовать(畫畫),отдыхать(休息)等所代表的事件不能直接導致被觀察者發現,從而使物體進入觀察者視野,因而行為動詞不能進入存在構式。因此,例構成主謂構式,其中,работать是述體(謂詞),в деревне為其非凸顯論元。主謂構式的否定形式只能否定謂詞或主語,表示“在村子里戰士們沒有在工作(В деревне неработалисолдаты.)”或者“在村子里工作的并非戰士們(В деревнеработалине солдаты.)”,而不能否定“存在”本身,不能等同于存在構式的否定形式,即不可為*В деревне не работало солдат.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用圖2表示俄語存在構式原型范疇的承接聯接:

圖2 俄語存在構式的多義承繼聯接

C1:中心存在構式(存在動詞為быть<存在>, существовать<存在>, иметься<存在>等)

C2:身體姿態靜態存在構式(存在動詞為стоять<站>, лежать<躺>, сидеть<坐>等)

C2-1:物體靜態存在構式(存在動詞為стоять<站>, лежать<躺>, сидеть<坐>等)

C3: 運動存在構式(存在動詞為идти<走>, шагать<走>, проплыть<流過>等)

C4:動態存在構式(存在動詞為положить<平放>, поставить<豎放>等)

C5:感官動作存在構式(存在動詞為темнеть<發黑,呈現出黑色的……>, поблескивать<閃爍>,начинаться<開始呈現出>;раздаться<傳來……聲音>,посвистывать<不時輕聲打口哨>等)。

在俄語存在構式原型范疇中,不同具體存在構式之間存在理據關系,中心構式C1是其他擴展構式的統制構式,以其為基礎,借助不同的聯接方式使引申意義同中心意義建立認知關聯,從而構建原型性存在構式范疇。具體講,從C1到C2為實例聯接(II-link),從C2到C2-1為隱喻擴展聯接(IM-link),從C1到C3、C4和C5均為隱喻擴展聯接(IM-link),即“因果關系”隱喻擴展聯接。

注釋

①Croft和Cruse(2004) 指出,認知語言學的構式語法研究有4個派別,即以Kay和Fillmore 為代表的構式語法、以Lakoff 和Goldberg 為代表的認知構式語法、以Langacker 為代表的認知語法和以Croft為代表的激進構式語法。本文的探討以Kay 和 Fillmore的構式語法、Lakoff 和 Goldberg的認知構式語法為主。

②“存在閾”為Арутюнова(1976, 1999)所用術語,Арутюнова和Ширяев(1983)所用術語為處所詞(локализатор)。

③“存在事物”為廣義理解,即可能是人、動植物,或者無生命事物、抽象概念等所有可以存在的實體。

④此處單橫線為主題,表示確定指稱意義;雙橫線為述題,表示不確定指稱意義。

猜你喜歡
構式句法俄語
漢語構式化理論研究回顧及展望*
構式語法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時代背景下關于針對本科生的俄語學習APP的思考
句法二題
《空間句法在中國》段進、比爾?希列爾等(著)
詩詞聯句句法梳理
構式語法對二語教學的啟示
里加市長因講俄語屢被罰
“分”的音變構詞及其句法語義特征
語言的單位究竟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