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過程與系統化: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2019-06-17 07:34劉明旭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12期
關鍵詞:系統化全過程

【摘 要】闡釋分流與淘汰的概念內涵,總結高校博士生培養過程中分流淘汰制度建設的現狀與問題?;谌^程、系統化的理念,提出建立博士生分流淘汰機制的基本思路。結合中央財經大學的探索與實踐,進一步說明建立全過程、系統化的博士生分流淘汰機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全過程;系統化;博士生培養;分流淘汰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01-01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走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道路,關鍵在于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全面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其中,建立分流淘汰機制是重要舉措之一?!督逃?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明確提出分流淘汰的培養理念:“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和學業考核……暢通分流渠道,加大淘汰力度?!薄秶鴦赵簩W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號)進一步要求“制訂研究生課程學習、中期考核、資格考試和學位論文開題等各階段的分流與淘汰辦法?!苯⒎至魈蕴瓩C制,已是各高校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

一、分流與淘汰的概念闡釋

“分流”與“淘汰”在中國傳統語義上是有區別的?!胺至鳌笔侵行栽~匯,“淘汰”則有貶義傾向,一般是指事物由于競爭力不足或質量不高而被選擇性放棄。從概念范疇的廣度上理解,“淘汰”是“分流”結果的一種。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建立分流淘汰機制,之所以將“分流”“淘汰”并用,一方面由于“淘汰”在“分流”的結果中所占比例更大,另一方面,“淘汰”一詞具有一定的警示內涵,可以給研究生“增壓”,發揮激勵作用。

高耀認為,博士生培養的分流與淘汰機制是指培養單位在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對研究生進行分流乃至淘汰的一整套制度設計,是一種多目標、競爭性的,動態調整的選拔與分流機制[1]。分流淘汰不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標,而是為提升博士生培養質量而采用的輔助手段。本研究對博士生分流與淘汰機制的探討正是建立上述概念和理念基礎上,“分流”不只包含向下分流(即“博轉碩”)和強制性退學等淘汰性結果,還包括向上分流(即“碩轉博”)和代表學生主觀意愿的選擇(選擇性退出)。

二、當前高校博士生培養分流淘汰制度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分流與淘汰實際上貫穿了從研究生入學到離校的整個培養環節。從歷史數據來看,我國碩士生淘汰比例一直以來相對較低,一度在社會上形成“嚴進寬出”的印象。與碩士生相比,博士生淘汰比例較高,尤其是2014年國務院學位辦加大對博士學位論文抽檢力度以來,各院校不斷加強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管控,博士生“出口”淘汰率有所提升。然而,與美國等研究生教育強國相比,我國博士生分流與淘汰比例仍舊偏低。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在于在博士生培養的關鍵環節并未建立有效的分流淘汰機制。

1.課程考核環節不規范,難以發揮分流淘汰作用。

由于高校人才評價體系“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長期以來研究生課程教學環節未得到的應有的重視。課程教學管理不規范、教師隨意調停課、課程考核形式化的問題較為突出,學生隨便拼湊一篇課程論文就能輕易“混”得學分的情況也不罕見。一些高校課程考核環節形同虛設,不能有效發揮分流淘汰作用。

2.中期考核把關不嚴,“走過場”現象較為普遍。

中期考核是博士生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在課程教學環節完成后,一些學校設置了博士生綜合考試環節,作為對博士生課業學習情況的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科基礎和專業素養,主文獻閱讀的深廣度,對博士生是否具備足夠的科研能力進行綜合評價。中期考核目標較為明確,然而由于一些導師礙于“面子”“人情”不愿對學生“下殺手”,導致中期考核往往變成了“學生填表、導師簽字”的“走過場”行為,分流淘汰更是無從談起。

3.學位論文過程管理制度不健全,論文評審答辯“放水”嚴重。

一些高校未建立嚴格的學位論文過程管理制度,導師和博士生對學位論文寫作不夠重視。一方面,部分博士生導師忙于行政或學術兼職事務,與學生溝通交流較少,缺乏對博士生的有效指導;一方面,博士生對論文寫作標準了解不夠,未能投入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寫作。有的博士生在開題之后即處于“放羊”狀態,臨近畢業才勉強拼湊出論文匆忙答辯。學校論文評審把關不嚴助長了這種風氣。未經過層層把關的論文質量參差不齊,然而學生因答辯委員會有導師的“關系”而順利過關的情況卻屢屢出現。近期引發社會熱議的一些學術不端事件恰恰反映了一些高校在論文質量管控方面嚴重缺位,更談不上實現博士生培養的“優勝劣汰”。

三、建立全過程、系統化的博士生分流與淘汰機制

為解決以上問題,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博士生分流淘汰力度逐漸成為各個高校的共識。結合多年研究生培養管理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建立分流與淘汰機制應覆蓋博士生培養的全過程,只有各個培養環節的制度設計相互銜接、相互支撐,才能形成一個系統化的工作鏈條,各項管理制度聯動發揮作用,才能形成科學有效的分流淘汰機制。

因此,筆者提出一套基于全過程、系統化理念的博士生分流淘汰機制設計方案。全過程,就是制度設計要覆蓋招生選拔、課程教學、中期考核、論文寫作與答辯等整個博士生培養過程。系統化,就是以系統化思維全面審視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注重各個關鍵環節的制度設計與銜接運轉,注重培養管理制度與學籍管理制度形成聯動機制,從而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可行的分流與淘汰機制。

〖XC5.JPG;%30%30〗

圖1 全過程、系統化的分流淘汰機制

四、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分流淘汰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中央財經大學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在博士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使培養過程管理與學籍管理緊密銜接,形成了一套全過程、系統化的博士生培養分流淘汰機制。

1.招生選拔環節。

為提高博士生生源質量,2011年起中央財經大學施行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模式,2017年制訂《中央財經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選拔與培養管理辦法》,進一步推進碩博連讀培養制度改革。招生覆蓋面擴大到全體學術型碩士生,允許碩士生在任一學年申請碩博連讀項目。建立碩博連讀退出機制,允許碩博連讀生在必要時申請退出,以碩士生身份繼續學習,徹底打通了碩士博士身份轉換渠道,博士生招生選拔環節的分流機制基本形成。

2.課程教學環節。

為加強研究生教學過程管理,扭轉“寬、松、軟”的學風狀況,2017年修訂的《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教學管理規定》將研究生課堂考勤制度與考核成績掛鉤,學生每缺勤一次課程總成績扣減10分,無故缺勤三次取消課程考核資格。同年實施研究生教學檢查月報制度,各學院每月要進行教學檢查,研究生院隨機抽查,定期公布檢查及處理結果。2017-2018學年共有322人次因缺勤被扣分處理,部分學生因此課程成績不合格。

2018年制訂《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課程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管理辦法》,實施課程論文抽檢查重制度,抽檢結果與課程考核結果掛鉤。對于文字復制百分比高于30%的,課程考核成績記為零分,對于文字復制百分比在15%-30%之間的,由授課教師視情況做降分處理。2018年共有15名研究生因存在學術不端行為被降分或記零分處理。

教學檢查月報制度和課程論文抽檢查重制度的實施,以及與學籍管理制度的銜接關聯,使研究生課程考核環節切實發揮了分流淘汰作用。課程考核不合格的,若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程重修,將面臨延期畢業甚至退學的可能。

3.中期考核環節。

中期考核是博士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實施碩博連讀項目以來,中央財經大學將中期考核作為考查碩博連讀生能否轉入博士階段學習的主要手段。中期考核通過的,以博士生身份正式進入科學研究階段,中期考核不通過的,退出碩博連讀項目,按碩士生要求繼續培養。以統考形式入學的博士生,中期考核以學科綜合考試形式進行。學科綜合考試是對博士生課程學習水平和主文獻閱讀情況的綜合考核,考核通過的方能進入論文開題階段,考核不通過的可在三個月后參加補考,補考仍未通過的一年后進行第三次考試,三次考試仍未通過則取消其申請博士學位資格,按結業處理。

中期考核是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體系中十分關鍵的一環。2018年起,為加強博士生科研能力培養,中央財經大學實施博士生學年論文考核制度,作為中期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士生(含碩博連讀生)從入學后第二學年開始,每一學年應完成一篇學年論文并參加答辯,未能通過學年論文答辯的作延期處理,但不得超過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生學年論文考核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加大了分流淘汰力度。

4.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環節。

根據2018年修訂的《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學位論文過程管理辦法》,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應先后經過開題、預答辯、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匿名評閱、答辯五個環節,是分流淘汰機制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論文開題一般通過開題論證會進行,通過開題的博士生進入學位論文寫作過程,未通過開題的博士生應對開題報告進行修改,并于三個月后進行第二次開題。每名博士生最多有三次開題機會,如果三次開題論證仍未通過,則取消其申請博士學位資格,做結業處理。

預答辯一般在博士生申請正式答辯之前的兩個月內進行。通過預答辯的博士生可申請進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和匿名評閱。未通過預答辯的博士生應根據預答辯委員會提出的修改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并于六個月后進行第二次預答辯。每名博士生最多有三次預答辯機會,如果三次預答辯仍未通過,則取消其申請博士學位資格,做結業處理。

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是防范學術不端行為、嚴肅學術紀律、提高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博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的必經環節,通過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博士學位論文,才可以申請進行學位論文匿名評閱。未通過檢測的博士學位論文,應進行修改并于六個月后重新提交檢測。如果第二次檢測仍未通過,則取消其申請博士學位資格,做結業處理。

匿名評閱是對博士學位論文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進行客觀評價的有效方式,是博士學位論文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未通過匿名評閱的應修改論文,至少六個月后方可申請復評。

通過學位論文匿名評閱的博士生,可提出學位論文答辯申請。2018年起,中央財經大學實施畢業與學位授予分離的答辯機制。對于“論文答辯通過”而未被答辯委員會建議授予學位的博士生視作畢業論文答辯通過,對其先做畢業處理,允許其在兩年以內重新申請學位論文答辯一次,如仍未達到學位授予標準,則取消其授予學位資格。對于未通過論文答辯的博士生,應對論文進行修改,再次申請答辯須間隔六個月以上,第二次答辯仍未通過,則做結業處理并取消其申請博士學位資格[2]。

通過以上制度設計,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培養的各個環節與學籍管理緊密聯動,形成了系統化的博士生分流淘汰機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結論

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分流淘汰機制的探索與實踐,有力證明了建立全過程、系統化的分流淘汰機制是有效提升博士生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只有研究生培養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各類培養管理制度與學籍管理制度緊密聯動,才能充分發揮警示引導作用,督促博士生重視培養過程的每一環節,踏踏實實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高耀,陳洪捷,沈文欽.學術型博士生教育的分流與淘汰機制設計[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7):61-68.

[2]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辦法(修訂)(校發〔2018〕78號)(內部文件)[Z],2018-04.

作者簡介:劉明旭(1984—),男,內蒙古赤峰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系統化全過程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民主立法
堅持系統化思維 構建大安全格局
系統化推進回遷提速
讓創新貫穿深化醫改的全過程
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控制探討
系統化護理干預在預防腦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
電視欄目系統化包裝與宣傳
系統化工藝在商用車制造中的應用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