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藝術初探

2019-06-18 01:30周基蓉
神州民俗 2019年3期
關鍵詞:藝術價值風俗

[摘? 要]“馬貴土牛舞”是最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被列為茂名、高州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這個“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起源于南北朝,經過發展成為今天“馬貴土牛舞”。同時,這個古老的舞蹈也是現時鄉村最為流行的“春牛舞”和“舞春?!钡脑菩?,具有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學、舞蹈學與歌謠藝術學價值。反映了高州山區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地方風情,體現出他們的追求美滿生活情感,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文化內涵也體現了其民間藝術精華在民俗中復活,其中隱藏著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

[關鍵詞]馬貴土牛舞;土牛山歌;風俗;藝術價值

一、歷史發展狀況

“馬貴土牛舞”是廣東省高州市現存最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起源于南北朝,最早在冼夫人統領的俚人部落山洞寨中流行,多在鬧春宵活動中出現,后來流入民間,經過發展成為今天“馬貴土牛舞”。同時這個古老的舞蹈也是現時鄉村最為流行的“春牛舞”和“舞春?!钡脑菩?。

清朝《光緒重修茂名縣志》卷三(經政·禮典篇)有載:“迎春造芒神土牛之春……耆老一名牽牛,農夫二名扶犁,農童六名唱《耕耤歌》,邊唱邊舞……芒神、土牛、鼓樂前導,各宦后從迎入城置于公所,各官執采杖環立,樂工擊鼓,土牛三舞后各退?!庇纱俗C明“馬貴土牛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高州勞動人民生活的一個縮影,民間最普遍的一種說法,認為“馬貴土牛舞”在當時南北朝俚人部落村寨中,都有固定的集會,和年例(元宵)或慶?;顒佣忌俨涣恕榜R貴土牛舞”助興,尤其是俚族少數民族將銅鼓作為至高無尚的神器,每年遇到祭鼓、慶典、節慶和策勛官兵等大型活動,都有“馬貴土牛舞”出現,以歌舞形式祈求豐年,吉祥、平安的一種表演儀式。馬貴土牛舞是勤勞勇敢的高州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和稻作習俗中形成的娛神、娛人為內容,以歌舞、崇禮活動為載體;包含歷史、民俗、藝術、商貿等文化內容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

“馬貴土牛舞”伴隨著“士牛山歌”經歷了南北朝的生產,戰斗中的孕育期,宋代至明代由“獨角土牛舞”發展到“群體土牛舞”轉型期,明清至民間年代是舞蹈豐富的成熟期,也是最興盛的時期,新中國成立至現在是興衰更迭的曲折發展期,“文革”期間以“封、資、修”罪名,備受冷落、這是一個沉寂期,七十年代末開放改革以來,高州縣委、縣政府組織文化工作者對“馬貴土牛舞”和“土牛山歌”進行挖掘、搜集、整理、修輯和復原,“馬貴土牛舞”在這個復蘇時期有了新的發展,2000年之后,高州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聯合馬貴鎮政府正加大力度對“馬貴土牛舞”和“土牛山歌”進行搶救和保護,在馬貴鎮專門成立“馬貴土牛舞”傳習研究機構,使這個民間傳統舞蹈重放光彩。近年來,“馬貴土牛舞”在許多大型文藝晚會登臺表演和展示,在“年例”、“冼夫人誕辰節”等大型文化活動期間演出數百場次,得到廣大群眾一致好評。

二、藝術程式與民俗個性特征

(一)表演藝術程式

“馬貴土牛舞”舞蹈長期活躍在高州城鄉,大凡春節、年例、慶典等大型民間文化活動,都有它的參與。舞蹈隊藝人多數是農民,亦農亦藝,遇上活動,來自四面八方的藝人便準時赴會。這支舞蹈隊伍通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其中表演形式具體分述如下:(1)三人扮牛,其中一人頭戴用竹編織成的牛頭,邊跳邊舞,另一個人舞牛身,一人擺牛尾,依農歷陰陽之年,其牛身的布顏色多有變化,有相應的顏色時年就產生匹配的外披;(2)有兩個牧童,均穿開襟白掛衣裳,手執趕牛鞭,不時駕馭?;蝌T在牛背吹著橫簫開導引領土牛走向,其時有多位老農身披簑衣牽牛行進,還有一群農夫荷鋤、挑糞簊、背犁耙,有樵夫束腰短襟擔柴,有漁翁身背魚簍,有農婦眾人有手執秧籃、水桶、茶壺、茶杯,有提芒果、荔枝、香蕉、龍眼果品,有擔禾、擔谷、扛番薯、金瓜等農作物,還有滑稽,花俏入時的茶娘(婆)、與茶公邊行邊逗樂,再加上牧童互拍嬉戲,逗牛翻跟斗、逗牛眨眼;(3)有兩個老農各牽一頭牛作親牛摸牛動作,從牛頭、牛角、牛眼、牛耳、牛頸、牛腹、牛尾順次用手撫摸,邊摸邊唱,老農唱時,一邊摸牛不止,直摸得土牛趴在地上,撒嬌不起來,引人陣陣發笑。扮演牛者,技藝要求相當高,能使牛眨眼,擺耳朵,能騰上騰下,模仿出欄,上田、犁田、耕地、滾地、舔毛、擦癢等高難動作。

(二)歌唱形式

“馬貴土牛舞”形式別具高州地方特色,歌主要是以高州山歌和《竹枝詞》為主,但以唱富有代表性的土牛山歌《耕耤歌》為多見。內容由年頭的春耕唱到秋收冬藏。演唱者的音樂曲調是以茂北高州山歌為基調作主旋律,其套用的調子是“牛娘調”(又名賀年調、山水調)等單一唱腔,在曲式上是屬于一種典型的“單牌子”的音樂結構的民歌小調。調多以民族調式羽調為主,偶有宮調、微調、角調。唱詞多采用高州民間流行的《竹枝詞》為基礎,有唱有道白,以祝禱、祈福、耕作、豐收等與農事和生活有關的題材,其中有:“鑼鼓響哩,響咚咚啰,人哋舞獅我呀舞牛,人哋舞獅來慶賀啰,我哋舞牛盼豐收啰?!本实牡腊子校骸按禾锷嬛亻_荒,盡把勤勞格上蒼,遍鑿瀛洲成沃土,谷香隨處涌村莊?!边@歌詞與道白相襯,體現一派豐收景象,正道出農家豐收的祈求和愿望。唱詞與道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隨意性很強,都是三、七、十字偶句,采用高州地方的方言,聲韻平仄分上、下句,演唱者自由發揮“爆肚”內容。

“馬貴土牛舞”因“土牛山歌”而生一點都不假,“土牛山歌”中的“耕藉歌”歌詞采用了比、興、賦,而曲調則采用了民族調式,多以羽調式為主,但也有宮調、角調、徵調,是采用十首套曲聯唱形式的山歌聲樂套曲而成。每首歌幾乎都有前奏并伴有道白,其前奏的素材都是從山歌中的旋律中提煉出來的,并由一至兩個樂句組成。在演唱時作為引子,為毎首歌間奏與山歌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前奏與間奏都是由樂隊演奏,也成了山歌前奏、間奏、與后奏的連接橋梁作用。這舞蹈里的山歌一開頭釆用了兩聲部輪唱(卡農)唱法,去烘托豐收的喜慶與人們幸福生活的向往,以民間的舞曲式的方整性結構,突破了一般高州山歌的單樂段上下句結構,從而提升土牛山歌中的音樂藝術形象和敘事性的內容。例如第一曲的A句采用上行級進,B句下行采用下行級進,而曲的結束有一個襯詞“嘿嘿嘿嘿”安插在第二聲部作為第一聲部的填充去揚高氣勢,沖出平穩顯示出內在的動力。

(三)音樂演奏形式

“馬貴土牛舞”的樂隊演奏也很有特色。打擊樂器:以大鑼、高邊鑼為主,大釵、小釵、木魚、梆筒、叮鈴等;吹奏樂器有:大角(大嗩吶)、小角(小嗩吶)、長號、短號、喉管等,絲竹樂器有:二胡、中胡、椰胡、大胡、大阮、小阮、秦琴、三弦、琵琶、月琴、橫蕭、洞簫加上鑼鼓釵伴奏和唱,合為一體,情景十分熱烈而壯觀。

(四)道具形式

“馬貴土牛舞”的道具形式也很講究,既質樸又大方,保留鄉村農家韻味,顯得大方得體,不入俗套,使民間群眾雅俗共賞。其道具多數采用高州馬貴、大坡竹的天然材料,用竹篾加騰紙條,按土牛的牛頭比例規格1:1編扎而成,牛尾用麻繩和粽毛編扎而成,可隨意擺動。牛身用土制大粗布,按高州地方風俗特色和民間習俗,每年使用在土牛身上的布的尺寸和顏色都有所不同,都是以農歷為標準,規格是身長八尺,(合八個節氣與八卦之數);尾長1尺2寸(合十二個月和十二個時辰);高四尺(合四時數);牛尾甲乙年為青色;丙丁年為紅色;戊巳年為黃色;庚辛年為白色;壬癸年為黑色,周而復始,依此類推。

三、“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藝術價值

(一)“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體現了南北朝年代,俚族(百越族)對冼夫人的崇拜和社祭文化,承載著古代馬貴人許多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通過土牛的生活以歌舞的形式在民間中保留下來,成為高州茂北地區馬貴一帶民間文化得以保持和延續的重要因素。

(二)“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有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土牛舞蹈實質上是茂北山區民間民俗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古老歌舞文化的一大薈萃,是音樂歌舞藝術大展演,它匯集了流行于嶺南(包括所有冼夫人活動過的地區)的所有門類的舞蹈和音樂表演藝術,充分展示了“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的存在和高度的藝術成就。

(三)“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傳統文化的傳承平臺

“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是從古至今流傳最穩定的民間文化藝術項目。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包含的舞蹈藝術皆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固定模式。由于該舞蹈在民間文化生活中的影響,因此已成為每年通過“冼夫人紀念活動”、“年例”等民間節慶,民間音樂舞蹈進行技藝交流和傳承的重要舞臺。平常生活中,“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雖然很少展示,但是它在民間中已具有一定地位,從它整體規模展現,通過民間文化活動和“年例”等民俗活動,它才以民間古舞蹈和山歌形式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為群眾喜聞樂見。

結語

“馬貴土牛舞”與“土牛山歌”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它是一套完整的、豐富的山歌,無論在音樂形象的塑造、樂曲的曲式結構以及旋律發展手法、調式、節拍以及伴奏等方面,都很具高州地方特色,既有鮮明的風格,又有民間習俗禮儀習慣,其中的藝術內涵很深,很值得我的去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鄭業崇,潘泰謙.光緒重修茂名縣志.清朝光緒十四年;

[2]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概論.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年5月。

作者簡介:周基蓉(1978-),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專業,從事幼兒師范音樂教學和民間音樂研究,現任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音樂教師。

猜你喜歡
藝術價值風俗
風俗與文化
《紅樓風俗譚》
融合與創新:偽滿洲國建筑研究
淺談當代藝術在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研究
跟蹤導練(四)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