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少數民族語境下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的當代價值及傳承

2019-06-18 01:30譚韻
神州民俗 2019年3期
關鍵詞:當代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記憶的重要見證,是言語傳承與心靈溝通、傳承和發展無形的璀璨絢麗的文化瑰寶,它匯集著整個華夏文明智慧的結晶,凝聚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心血,是中華民族靈魂的重要表現形式。在全球化推進迅猛和現代化步伐家快的時代背景下,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傳承更是暴露出層出不窮的問題?;诖吮尘?,為了有效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以土家族為例,結合實際背景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得出相關啟示,為守護和繁榮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借鑒意見。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價值;守護;傳承

一、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繁榮的意義

自古以來,土家族聚集在中國的核心地帶,一般聚居在我國東、西、南、北的交匯點上,自古占據著要塞。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顯著的地理位置,聚集地一般為各種文化的匯集地,被稱為“文化聚集中心”“傳統文化聚寶盆”。土家族具有浩繁淵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貯博物館。保護和傳承土家族豐富寶貴的文化遺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是不可拖延,不可推卸的民族責任。長期以來,土家族人一直為了保護和傳承本民族的文化而殫精竭慮,但仍舊不可避免路漫漫而困難險阻重重,不容樂觀的發展前景。令人擔憂的是,國人未曾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境界預期及效果。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現存表現形式之一。我國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在于中華民族全體對其的保護和創新,傳承過程中不斷萌發新形式和新內涵,傳承和保護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意義及其現實價值。但是在全球信息高速發展和人類生活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逐漸衰落,默默消失,這種趨勢不可小覷,極為嚴峻。

二、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

(一)歷史價值

土家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累創造了豐富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族音樂,舞蹈,人生禮俗等各種文化,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別具一格的內涵與鮮明的民族特色,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體現了土家族的發展歷史,文化心理素質及倫理道德和審美意識,世界觀及方法論等意識形態,具有獨樹一幟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藝術品格,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精髓。土家族的文化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時代記憶,如膾炙人口的民間作品《梯瑪神歌》是土家族的代表性吟唱式的長篇史詩,記錄了對土家族的歷史、遷徙歷程、生產勞作方式、民族習慣等,是流傳至今珍貴文化遺產,被稱為土家族的維基百科。民間舞蹈“茅古斯”是土家族傳統的未經改造的舞蹈,表現了土家人在漁獵、農耕生產生活及婚姻狀況的真實場景。站在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說,茅古斯是一筆格外珍貴的帶有濃厚時代印跡遺產。而從戲劇發生學來說,茅古斯是有利于尋找戲曲的創作起因和歌舞表演的起源。因此又被贊譽為我國戲曲的追溯源頭。立足于宗教學,茅古斯體現了遠古時代傳承至今的精神表達形式,為現代人鉆研學習華夏宗教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寶藏。

(二)社會價值

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部分都有獨一無二的特點,僅有一部分是與其他民族有相似點或共同點,因此不同的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也蘊含著多層次多方面的民族特征特色,是多民族文化共通的綜合體,因此多元化的發展是民族存在的重要條件。而現如今,在土家族背景下產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整合為一個相互包容,不可切割的整體,并且內化為識別土家族民族特征的首要因素。同時,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展現為民族的文化之魂,從中可洞悉到該民族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身后的文化底蘊。促進社會價值觀認同,凝聚種族力量方面,土家族更是發揮了排頭兵的作用,在促進天地合一,生態平衡與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方面,體現了多姿多彩的社會價值與社會地位,不僅可幫助促進地區和諧穩定,推動國內外的交流與協作,更可以增進世界各族人民之間的友誼,培養感情,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更好地促進地區和諧穩定,實現共同發展。

(三)審美價值

土家族歷史上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提供了展示文化價值的平臺,與其他民族的審美觀不同的是,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體現了本民族的藝術觀,價值觀和審美觀。該民族在其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鄉俗活動中,總是體現在歌舞相伴,歌樂相慶。不論是在何場合都有歌樂的身影。所以,各式各樣的歌樂是土家族民族文化和習俗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歌樂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古典優雅,別具風情的包括“擺手舞”,“毛古斯”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藝術形式著重表現了土家族的別具一格的審美。土家族的民族審美水平更體現在土家族姑娘的挑花織繡上,土家族姑娘繡制的“西蘭卡普”往往在“花鋪蓋”加上“土”字的識別標志,以標示出這項民間工藝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風情,具有獨特的民族美麗和審美情趣。

三、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及傳承做法

根據當前情況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愈加嚴峻,不容小覷。在土家族地區,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不清,保護和傳承的方式認識不明。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傳統文化的沒落,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人年紀漸大,但卻沒有繼承人,傳承與保護難以為繼。不僅如此,由于各民族的文化的交融與發展,多民族文化混然一體,難以分割,并逐漸被漢族同化,而這勢必產生包括土家族在內的很多物質文化遺產的逐漸消失。更糟糕的是,盲目開發也導致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破壞了原有的面貌,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本的模樣。針對以上的種種問題,要做好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家價值的認識和傳承,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我們應該意識到,現如今的社會對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認識,傳承與保護已達成較為一致的共識。而單從我國的現實來看,中國政府已將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從土家族實際背景來立足,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利于土家族民族文化遺產生命力的延續,更可助力于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打造全新的民族文化品牌,實現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夢想。

(二)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的長效保護機制

立足于實際,土家族的保護不能完全指望民間力量。政府必須與民間通力合作,加強規劃,進行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政府要制定相應的保護條例,設立專項基金,允許民間資本在法律的合理區域內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投資,適度地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同時應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人是第一發展動力,重視人就是重視文化的發展,因此,我們既要有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又要鼓勵源源不斷的新動力加入其中,加強宣傳力度,鼓勵全員動員,共同致力于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面保護和傳承

立足于土家族的實際情況和時代背景,一是向國內外學習借鑒成功方法,例如與我們相近的韓國、日本,這些國家不僅積累了先進經驗,而且是最早提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家之一。二是要根據聯合國相關法律,切實采用具體可行的相應舉措,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起到領頭羊作用,拿出適宜實際情況實施辦法,真正實現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不能將這些法律法規失去微信,成為擺設與空談。三是重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特別是民間年事已高的在其專業有卓著貢獻的大師,既要落實好他們的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讓他們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做后盾,又要積極支持他們帶好徒弟,從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余生。

(四)積極宣傳,努力創新

作為新時代的文化館工作者,我們在對非物質的保護與傳承不能止步于本單位的努力與民眾的自發行為,而是要上升到國家及世界的角度。通過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號召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惜。也可以巧妙地利用當今的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基地的建設、保護結合起來。與此同時,繼承傳統的同時也要推陳出新,努力創新,要積極宣傳,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注入活力,讓其生生不息,歷久彌新。而文化館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力,當好文化保護的先鋒軍,積極宣傳,有目的性的創作和排練具有特色的、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體的文藝節目,促進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演藝活動,文化展覽等的有機結合,擴大影響力,吸引關注度,不僅讓群眾意識到文化保護的重要性,同時擴大土家族群眾對自身優秀文化的保護意識。選派優秀文化代表到異地演出或交流,增強對本民族的文化宣傳效果,擴大本民族在社會上,國際上的影響力,提高社會地位。同時,著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具有全局戰略觀的文化遺產品牌,向其他國家學習,加強文化互補,共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將土家族全方位地推向全國和世界。

參考文獻:

[1]孟高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域下安慶地區方言的保護與傳承[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57-62;

[2]張妍,張婕.基于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下的傳統手工藝生產性保護研究[J].包裝工程,2019,40(04):192-196。

作者簡介:譚韻(1973—),女,中級館員 ,大專,研究方向:社會文化。2015年創建廣東省志愿服務示范項目:“一帶一路情.同飲一江水”兩廣交流活動平臺,2018年創作云浮市重點打造文化精品,音樂情景劇《南江人家》?,F任郁南縣文化館館長。

猜你喜歡
當代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