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微信公眾平臺在職業院校中的應用

2019-06-21 05:28安舒怡
職業·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公眾平臺職業院校微信

安舒怡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和網絡技術日趨成熟,人們對網絡平臺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深化教育改革,全國各類職業教育院校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公眾平臺,并把公眾平臺運用到教育教學與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對學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顯示出了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結合應用的巨大優勢。本文通過對這一現象的分析,探討微信公眾平臺在職業院校中的應用,研究其價值和所產生影響。

關鍵詞:微信 公眾平臺 職業院校 應用

據官方數據,微信平臺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學生。微信平臺一經推出,就受到他們的熱烈追捧,并逐漸滲入到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了他們獲取和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學生用戶群體中,職業院校學生對網絡的敏感度、活躍度非常高。

根據國家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各大職業院校也不能再像從前一樣采取傳統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而是要緊跟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潮流,把公眾平臺運用到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去,構建學校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新通道,用更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式,完成學校教育和管理。

一、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到職業院校的意義

1.教育模式必須改革

職業院校的學生是使用新媒體和傳播新資訊的中堅力量,他們喜歡追逐新鮮事物的特點和巨大的信息接受能力讓他們在新時代快速成長,而傳統老舊的管理思維和呆板無趣的教育模式也越來越難以跟上他們成長的步伐,因此,職業院校的教育和管理改革勢在必行。根據國家創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微信公眾平臺則可以成為個性化學習的新途徑,因為它能夠根據每個人能力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微信公眾號的作用

學校是學生們學習知識、樹力“三觀”、培養人格的重要陣地,職業院校的學生又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學校投入更多的關注,加強對他們的培養。因此,建立新的平臺,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采用平等對話甚至能夠親密互動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讓學生知道學校的管理工作與他們的發展息息相關,以此增進彼此的溝通和了解。微信是2011年由騰訊公司推出的一種支持單人、多人通過手機網絡進行圖片、信息、文字、語音、視頻等傳輸的公共平臺,因其多渠道、準確快捷、新穎有趣,且與職業院校學生黏合度高等特點,成為了職業院校新媒體管理平臺的主要選擇。把新媒體運用到職業院校的教學和管理中,不但符合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適應學生發展,而且能夠提升學校的管理效率。

二、具體應用方面

1.引導正確思想

職業院校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時候是他們學習知識技能、培養獨立人格的黃金時期。因此,他們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院校的公眾平臺也必須擔負起這一重要教育任務。公眾平臺的主題思想必須積極正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向社會傳播正能量。主要教育內容包括時事熱點政治、黨團活動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安全教育等方面。通過微信平臺的構建,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形式或怎樣的內容更感興趣,以便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教育內容以他們喜歡和愿意接受的方式進行傳播,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在微信公眾平臺中還能與學生進行互動,能夠快速地判斷出學生是否有思想波動,能夠在線上線下及時進行疏導,以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不僅可在完成教育目的的同時,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更好地提升教育質量,還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學習資源共享

以前學生學習知識是由老師在課堂向學生直接講授,雖然直接授課感染力比較強,但由于這種授課方式同樣存在很多局限性,導致知識的傳遞效率并不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也并不強。而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和手機電腦的普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學生不但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自己想學的知識,還能與其他人一起交流,打破時間、空間、班級的限制,使教學效率最大化。如果能夠在職業院校的微信公眾平臺上推出共享學習資源,不但能夠了解到學生們學習的情況,讓學生在平臺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學習伙伴,互相交流促進、增強學習主動性。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圖文和視頻傳輸功能,可以利用這個功能非常方便地收集豐富的學習資源,打造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平臺,讓職業院校學生也能成為更高水平教育資源的受益者和傳播者。

3.宣傳管理制度

學校除了是一個由學生和老師們組成的大家庭以外,還是一個需要制度進行管理的團體,每一個學生與老師都要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并且接受這些制度的制約。由于職業院校學生具有追求個性和自由的特質,強制要求其學習這些規章制度往往效果不佳還會激起大家的逆反心理,用傳統的手冊等宣傳方式又總是容易被束之高閣很難引起重視,而微信公眾平臺則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蓪W校的規章制度進行精心編輯,以令學生們耳目一新的方式,在日常的信息推送時進行宣傳,如以漫畫或者故事的形式把各項制度和要求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進行推送。而且使用微信公眾平臺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即相比傳統的廣播、告示欄,其覆蓋面更廣,如果學校有重大事件需要通報,用微信公眾平臺通知會更為準確和及時,影響力也更大。

4.服務學生窗口

職業院校搭建微信公共平臺其實就是增加了一條多功能化的溝通渠道,不僅讓學生和學校之間聯系更加緊密,還能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服務和幫助。比如當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上遇到問題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在平臺上發布求助信息,集合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予以解決;學??梢栽谄脚_上發布一些小貼士,比如學校附近的交通線路圖或標明重要機構的地理位置等,以方便那些對周圍環境不熟悉的師生外出;提供學校職能機構教職工的聯系方式,當學生有事情需要找校方咨詢和辦理的時候能夠迅速得到解決;提供用人單位的信息、增強學生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互動,指導大學生就業工作等等方式,都可以讓微信公眾平臺成為職業院校學校服務學生的一個窗口。

三、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1.平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對于職業院校的微信公眾平臺來說,每天發布內容的數量是有限的,一旦發送錯誤就必須進行刪除才能在第二天重新發送。而出現錯誤不但影響平臺的公信力,還會造成平臺的關注度下降,失去與學生交流互動的機會。因此需要一個專業的團隊提前策劃和再三審核發布內容,才能營造公眾平臺的良好口碑和提升較高關注度。目前許多學校的平臺管理團隊,因為缺乏新媒體運用經驗和編輯能力還不夠強,在平臺管理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一個成熟的平臺管理團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具備一定文字功底,讓文稿能夠吸引人閱讀;懂得攝影攝像、音視頻后期處理技術,使視頻和圖片符合較高水平的審美要求;有較強的責任心,能夠真正為大家提供服務。

2.標題和內容需進一步優化

在新媒體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的傳播內容一定要具有針對性,對于喜歡追逐新鮮事物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能夠迅速地吸引到他們的眼球,才能提高關注度。社會上每天發生的新聞大同小異,如果能雕琢出創意的標題,就能夠吸引人的眼球,照片和視頻也是如此,有趣的拍攝方式和搭配得當的色彩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

注重觀察社會熱點、捕捉學生們的興趣偏好,提高每一篇文章的質量,優化標題和內容就能發揮微信公眾平臺的作用。因為只有找準學生們喜歡的口味,才能更高地提升職業院校微信公眾平臺的關注度,使平臺的用戶更長久地保持關注下去。

3.網絡負面影響

科技是把雙刃劍,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同樣如此,它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會給不良信息傳播提供途徑。職業院校的微信公眾平臺面向的基本都是學生,人數多而且不完全具備識別風險的能力,是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影響的高危人群。因此,在日常運用公眾平臺的同時,尤其要注意不要在公眾平臺上散播不良信息,以免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當發現平臺上有不良信息或輿論散播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制止并進行處理。平時多注重引導和樹立正確的思想,加強學生思想建設,做到不傳播、不輕信,從源頭上杜絕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長期應用效果

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到職業院校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又是網絡科技與新媒體環境下的最好結合。因為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應用微信公眾平臺最大的好處在于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橋梁,而新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求師生之間有互動。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上的圖文、語音、視頻等形式進行授課,學生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前預習、及時提出疑問,平臺的資源共享更是可以將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讓他們可以不受拘束地選擇任何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關注網絡平臺,不僅把它當做一種社交工具,更是借助這些平臺提升自己。而高職院校通過微信搭建的教育平臺,也會不斷地更新知識、做好資源整合,為職業院校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蒙.淺談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廣東蠶業,2017(7).

[2]賈寶玲.淺談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7(25).

[3]喬春霖.微信公眾平臺在職業院校中的應用及對策探析——以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今傳媒, 2018(3).

[4]蘆瑤,徐磊.淺談微信公眾號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8(8).

[5]李紅兵.微信公眾平臺在職業學院政治思想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7(11).

(作者單位: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

猜你喜歡
公眾平臺職業院校微信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微信
微信公眾平臺在醫院圖書館的應用現狀調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微信
微信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