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教學對大學生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的影響

2019-07-02 09:35姜軍
課程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摘要】本文擬研究課堂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對中國大學生英語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顯性教學? 隱性教學? 批評言語行為

【基金項目】本論文由山東農業大學青年科技創新基金項目(項目號24076)資助。

【中圖分類號】H030;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104-02

1.引言

中介語語用學概念提出以后,語言研究者開始關注外語學習者語用能力的發展問題以及課堂教學對英語語用能力發展的影響。然而,多數的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幾個相對做出明確界定的言語行為,如“請求”“建議”和“拒絕”等語用能力的發展。本文擬研究課堂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是否對相對復雜的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的提高具有影響以及哪種教學方法的影響更為顯著。

2.研究過程

本研究過程包括前測和即時后測。研究被試為山東省某高校360名大一學生,隨機分成控制組、顯性教學組和隱性教學組,每組包括120名被試。

2.1 語用能力測試

在教學干預之前,對三組被試進行前測,教學干預結束之后進行即時后測。在前測和即時后測中使用相同的測試任務,包括語篇補全測試問卷和口語同伴反饋任務。語篇補全測試問卷使用所做的顯性聚焦于形教學與隱性聚焦于形教學對越南英語學習者批評言語行為影響的研究中使用的測試問卷。同伴口語反饋任務是在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兩個同學為一組,對彼此的寫作進行口頭反饋,即針對文章的組織結構、語法及單詞使用的準確性找出問題并給出建議,對同伴口語反饋的內容進行現場錄音并轉述。研究者對所得數據進行編碼及評分,編碼從批評言語行為策略和修飾語的使用兩方面進行。

2.2顯性教學干預

顯性組的教學干預持續八個星期,每個星期五十分鐘的課堂教學。前兩個星期研究者對被試進行語用意識提高的教學任務,并解釋元語用規則。其余六個星期讓被試從社會語用學和語用語言學兩個層面學習漢語和英語直接批評策略和間接批評策略,對于英語批評言語行為策略、語義程式和修飾語及其基本特征進行顯性教學干預。在教學的過程中制定相應的課堂活動,研究者對被試在活動中言語行為產出的適當性和準確性及時做出糾錯反饋,讓被試對自己的批評言語行為產出進行反思并加以改進。

2.3隱性教學干預

隱性組的教學干預同樣持續八個星期,每個星期五十分鐘的課堂教學。前三個星期進行目標形式輸入強化任務,研究者收集英語本族語者在同伴反饋活動中使用的批評言語行為策略、語義程式及修飾語的相關資料,對資料中的目標形式做字體加粗處理,通過理解性問題的提出檢測被試學習資料的效果。在此過程中,研究者引導被試注意到資料中的目標形式。在其余五個星期的教學中,被試參與到包括語篇補全測試和同伴口語反饋的交際活動中,交際過程中對自己的產出進行反思并加以改進。研究者通過重鑄的手段從語法和語用兩個方面及時做出反饋,最后研究者將目標形式的正確用法寫在黑板上幫助記憶。

控制組的被試不進行任何教學干預,只進行前測和即時后測。

3.研究結果

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編碼和評分之后,將量化的結果使用SPSS19.0進行分析。

首先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三組被試前測中批評言語行為的產出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語篇補全測試分析結果為p=.805(p>0.05),同伴口語反饋分析結果為p=.862(p>0.05),結果顯示在這兩個測試任務中,三組被試的成績不具備顯著性差異,說明在教學干預之前三組被試的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在同一個水平上。

3.1顯性組的研究結果

用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比較顯性教學組在前測和即時后測中所得的分數,語篇補全測試分析結果為p=.000(p<0.01),同伴口語反饋分析結果為p=.000(p<0.01),結果顯示顯性教學組在前測和即時后測中的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并且通過分析語篇補全測試結果Mean=1.3867(前測)和Mean=4.8247(即時后測),以及同伴口語反饋結果Mean=1.5343(前測)和Mean=6.1103(即時后測)兩組數據,結果顯示在這兩個測試任務中顯性教學干預后被試的成績明顯高于教學干預前的成績,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顯性教學有助于學生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的提高。

3.2隱性組的研究結果

用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比較隱性教學組在前測和即時后測中所得的分數,語篇補全測試分析結果為p=.000(p<0.01),同伴口語反饋分析結果為p=.000(p<0.01),結果顯示隱性教學組在前測和即時后測中的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并且通過分析語篇補全測試結果Mean=1.4453(前測)和Mean=3.2420 (即時后測),以及同伴口語反饋結果Mean=1.4903 (前測)和Mean=4.7397 (即時后測)兩組數據,結果顯示在這兩個測試任務中隱性教學干預后被試的成績明顯高于教學干預前的成績,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隱性教學有助于學生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的提高。

3.3控制組的研究結果

然而,通過對控制組在前測和即時后測中所得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結構顯示在語篇補全測試中前測和即時后測的成績不具備顯著差異,口語同伴反饋任務成績也是如此,結果顯示控制組在沒有進行教學干預的情況下,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沒有顯著提高。

3.4顯性組和隱性組的比較

通過分析比較控制組、顯性組和隱形組在即時后測中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都有助于學生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的提高。為了證明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哪種教學方法效果更顯著,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被試在即時后測中的成績,語篇補全測試任務的結果為p=.000(p<0.01),同伴口語反饋任務的結果同樣為p=.000(p<0.01),結果顯示顯性組和隱性組的被試在即時后測中的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并且通過分析語篇補全測試結果Mean=4.8247(顯性組)和Mean=3.2420(隱性組),以及同伴口語反饋結果Mean=6.1103(顯性組)和Mean=4.7397(隱性組)兩組數據,結果顯示在這兩個測試任務中顯性教學組的被試成績高于隱性教學組成績,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顯性教學對生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的提高效果更為顯著。

4.研究結果的分析

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都有助于學生批評言語行為的產出,原因在于:(1)通過對顯性教學組的被試進行語用意識的提高、元語用規則的解釋、漢英批評策略的講解,和對隱性教學組的被試進行目標形式的強化輸入以及研究者用重鑄的手段做出反饋,能夠讓學生習得批評言語行為的策略、語義程式和修飾語。(2)在口語同伴反饋活動中,顯性組和隱性組的被試強化對目標形式的理解和使用,得到及時的反饋后進行反思并改進。然而,顯性教學的效果優于隱性教學,原因在于隱性教學組的被試只接受了目標形式的強化輸入,研究者沒有對其進行語用意識的提高和元語用規則的解釋,因此隱性組的被試無法更深層次地理解批評策略和修飾詞的使用。

5.總結

研究結果表明在外語學習的環境下,無論是課堂顯性教學還是隱性教學都有助于學生英語批評言語行為語用能力的提高,而顯性教學的效果優于隱性教學。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此研究進一步證明課堂教學不僅對能夠做出明確界定并相對簡單的言語行為的習得有顯著影響,對更為復雜的言語行為的習得同樣有顯著影響。為外語教學者在今后的語言和語用教學的結合提供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聶新元,顯性教學對請求言語行為習得的影響.碩士學位論文[D].吉林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姜軍(1981.11-),女,漢族,遼寧省臺安縣人,碩士研究生,大學英語教師,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與外語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