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智語文看圖學文中提升學生讀圖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9-07-03 02:31歸芳芳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智障學生讀圖能力

歸芳芳

【摘要】智障學生生活經驗少,知識面窄,識字量有限,要理解一篇課文,多借助于文中的插圖?!杜嘀菍W校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中對學生閱讀方面有這樣一個目標:能閱讀圖文結合的短文,了解大意??梢妼W生具備讀圖能力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析當前智障學生看圖學文中讀圖能力的現狀及如何提升讀圖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看圖學文;智障學生;讀圖能力

智障學生生活經驗少,知識面窄,識字量有限,要理解一篇課文,多借助于文中的插圖。無論哪個版本的培智語文教材,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材料。圖片雖然比文字更加直觀、形象,讀起來更加通俗與省力,但其中也包含了諸多的信息,要讀懂暗含其中的信息,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

一、智障學生看圖學文中讀圖能力的現狀分析

1.沒有讀圖意識

在智障學生自主閱讀中如果教師不提示,學生很少會注意到課文中的插圖,更不會一邊閱讀文字一邊觀察插圖,沒有利用插圖這個資源幫助自己理解課文的意識。

2.讀圖能力不強

輕度智障學生能夠讀懂含義簡單、構圖簡明的插圖,但大部分中重度智障學生如果沒有指導便看不懂插圖,不理解圖意。智障學生觀察缺乏精確性、目的性、順序性,不能全面細致地感知客體的細節,觀察隨意性強,對所觀察事物做出整理概括的能力差,表述事物特征不系統,分不清主次,往往注意于各種無意義的特征而忽略了有意義的特征,很多智障學生并未真正學會讀圖。

二、提升智障學生看圖學文中讀圖能力的策略

1.將主題圖形象化,激發學生讀圖興趣

智障學生都有一個特征:注意力很難集中。一些直觀具體的事物和形象新穎、色彩鮮艷的物體,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培智學校語文教材中有些插圖構圖簡單、色彩不夠鮮艷,吸引不了學生。教師可以借助相應的實物或者多媒體資源,通過美化、添加圖片等方法將主題圖形象化,這樣不僅能降低學生的讀圖難度,還能激發其讀圖興趣。

例如,培智語文教材中《多彩的夏天》一課,圖上只有一個個夏天特有的西瓜、游泳圈、裙子等物體,比較單調。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音頻、視頻和圖片,為其營造相應的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夏天的情境中感受知了悠長的鳴叫、青蛙的賽歌會、螢火蟲點點光影在閃耀、孩子們提著漁竿去釣魚、提著水桶去捉蝦、背著救生圈去游泳,感受夏天的多彩,激發學生的讀圖興趣,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到圖片或視頻上,促進課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2.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掌握讀圖策略

(1)確定圖的主體

看圖學文中有單幅圖學文,有些圖有主體部分和多個細節部分組成。圖的主體部分基本在圖的中間,而且所占空間位置比較大,如果能確定圖的主體部分,就能夠把握圖的主要意思,教師應先引導學生確定圖的主體部分。但是,與主圖相關的人、景、物等很多提示性的信息是在圖的外圍,而且所占空間位置小,不容易被學生觀察到。由于圖片中的一些細節對準確理解圖意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教師應引導學生讀懂圖的局部內容,并將各局部的信息整合起來,與主圖信息互補,全面理解圖的意義。

例如,培智語文教材中《司馬光》中的一幅圖,這幅圖的主圖是司馬光舉石頭砸爛水缸,水缸的水流了出來。而對應的課文則是“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和“缸里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除了主圖,在這幅圖的上半部分,還有三個孩子,面對伙伴掉進水缸,他們的神態非?;艔?,在奔跑、呼喊。這與“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叫著喊著,有的跑去找大人”的課文對應。這張圖片的人物比較多,而課文的主旨是寫司馬光的機智和勇敢。為了襯托司馬光,圖片中還畫了另外三個小朋友面對相同的事件的不同反應和做法。如果學生將主圖司馬光的舉動和其他三名孩子的舉動聯系起來,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要思想了。

(2)確定讀圖順序

智障學生在觀察圖片時首先發現的是能夠愉悅他們眼球的有趣的部分,往往會只關注這些而忽略對圖片的整體觀察,觀察缺乏順序性。教師應根據不同性質的畫面引導學生對圖畫進行有序觀察。圖畫反映的內容不同,觀察順序也不一樣。描寫景物為主的圖畫,一般采用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的順序,如《美麗的西湖》一課,由遠到近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上的山、橋、湖面、荷花等,感受西湖的美;描寫人物為主的畫面,一般采用先整體后局部的順序,如《表妹甜甜》一課,先整體認知表妹甜甜的可愛,再分別引導學生觀察表妹甜甜的表情神態、穿著打扮、動作等,再次感受表妹甜甜的可愛,討人喜歡。

(3)對比觀察讀圖

看圖學文中也有很多是多幅圖學文,大多都是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圖畫具有連貫性,如果學生能把這些圖畫觀察好,學起文來就較為容易了。教師指導讀圖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尋找圖畫的連貫性,條理清晰地

建構圖片信息或故事,再一幅幅圖仔細觀察,從各幅圖的互相比較中看出事物的發展變化。

例如,培智語文教材中《小猴子下山》一課,先指導學生按照“小猴子掰玉米—小猴子摘桃子—小猴子摘西瓜—小猴子追兔子—小猴子失望回家”的順序找出相應圖畫,了解故事大概,再對比這幾張圖畫中小猴子的動作及表情變化,感受到小猴子看到玉米掰玉米、扛玉米,很高興,看到桃子更高興就扔了玉米摘桃子,看到西瓜口水都流出來了又扔了桃子摘西瓜,看到一只小兔子在跑,又興奮了,扔了西瓜追兔子,結果兔子沒追到,兩手空空回家,失望極了。在對比中看出事情的發展變化從而領悟故事內涵。

3.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展開合理想象

有些圖畫信息有限,智障學生只能停留在圖畫表面不能很深刻地理解圖畫含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畫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啟發學生想象圖外的情景和結果,通過增加對話等方式豐富圖畫的意思。

例如,培智語文教材中《公園里的花》一課,從整幅圖看,有兩個孩子站在花壇邊。妹妹雙手伸向了花壇,但將頭轉向哥哥;而哥哥低著頭、擺著手告訴妹妹不能摘花。雖然,圖畫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表現出來了,但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來豐富課文的內容。教師可以提問:“大家再仔細看看這幅圖,這是什么季節?從哪里看出來這是春天?妹妹看到花很漂亮,她當時是怎么想的?哥哥看到妹妹要摘花,哥哥又是怎么想的?哥哥會對妹妹說什么?妹妹最后摘花了嗎?哥哥看到妹妹不摘花了,哥哥又說了什么?最后,哥哥和妹妹一起玩得怎么樣?”通過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合理想象和表達,把原本簡單的一幅圖表現得更豐富了,也能使學生深刻地讀懂了圖畫和課文。

4.指導學生說圖用圖,引向讀圖深度

智障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有很大的差別,有些學生不能將圖畫信息與大腦中的背景信息建立聯系,背景信息是否豐富,直接關系到讀圖的精確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對圖畫的觀察進行表述,學生在各抒己見、互相傾聽中加深對圖片的理解。多幅圖學文,展現了故事發展的過程和情節,教師可以制作可活動的圖卡,聽老師說找出相對應的圖卡、排序并復述故事。通過多形式說圖、靈活用圖,加深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

例如,培智語文教材中《小熊住山洞》一課,課文相對較長,教師可以按照課文的內容制作出六張圖卡(熊爸爸提議造房子—春天的森林—夏天的森林—秋天的森林—冬天的森林—大家感謝小熊一家),讓B類學生根據每段課文內容找出圖卡,簡單說說內容,并根據故事發展排序圖卡,讓A類學生根據排序的圖卡有條理且完整地復述故事,降低難度。

5.圖與文字對照,完善畫面內容

圖畫再現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外在形象,畫得再逼真也不可能把聲音、動作、表情、心理等內在的東西完全體現出來。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圖文對照,觀察圖的某一部分時,必須把課文的相關部分聯系起來,以充實、完善畫面,使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中動起來?!翱磮D”和“學文”、“觀察”與“閱讀”要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例如,培智語文教材中《放風箏》一課,圖畫上的內容是爸爸拿著線軸一邊跑一邊放風箏,“我”跟著一起跑,很開心。至于放風箏的詳細過程和開心的程度圖畫上不能很清楚地展現出來。在教學時就讓學生圖文對照,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語言來描述放風箏的過程和體現開心程度的,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端端正正、穩穩當當、無窮”等看圖畫無法想到的詞匯,也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呈現出一幅內容豐富、可以動的畫面。

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圖片以鋪天蓋地之勢不斷刺激著我們的眼球。智障學生的讀圖能力影響著他們今天和未來的生活,他們需要具備這種讀圖能力,讀懂課文插圖以及其他圖片內容。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在語文教學中,還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多種方式去提升智障學生的讀圖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紅英,徐銀秀.培智學校語文課程與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智障學生讀圖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研究
淺談美工教學提高低年級智障學生精細動作能力
生活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調整策略
淺析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定向運動制圖能力與定向運動員能力提高的研究
優化仿說句子訓練,提高智障學生說話能力
中國現當代繪畫鑒賞對高中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