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班級德育環境,讓學生在賞識中成長

2019-07-03 02:31郭含霽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關鍵詞:賞識常規德育

郭含霽

【摘要】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日常德育教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通過環境創設,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提高學生的自律水平。教師要重視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從而讓自己得到快樂的感受。同時,教師還要做一個有心人,用發現的眼睛,探尋班上的好人好事,對品德優良的學生要表揚與贊賞,對于改正錯誤的學生,要肯定與認可。教師要用賞識的態度對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全面提高素質。

【關鍵詞】德育;環境;賞識;常規

學校德育,是指教師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對學生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簡單講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應貫穿于學生一日生活之中,與其他學科有機滲透, 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外界對學生的誘惑越來越多,學校有必要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意志力水平,抵制不良誘惑,學會明辨是非,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為。

《小學德育大綱》明確指出,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育活動和勞動、社會實踐活動,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動之中。應重視社會環境和社會信息對學生的影響,選擇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書籍、影視、文娛節目等,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抵制各種不良影響?!睂W生自控力差,認知水平有限,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該如何抓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設良好品德氛圍,從細節抓起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什么樣的人,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環境,讓學生自覺遵守常規,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1.外環境的創設

在學校大門處,用醒目的標志提醒學生和家長遵守交通規則;在校園內走道旁,設置“垃圾箱”,方便學生將撿到的垃圾放入垃圾箱;在樓梯口貼上“防踩踏”指示牌,上下樓梯提醒學生有序地上與下,不推不擠,防踩踏;在教室走廊,掛有《小學生守則》,方便學生時時刻刻看到,并督促自己遵守;在教室內墻壁上,張貼有“每周文明之星光榮榜”,凡是一周中,能遵守班級常規和《小學生守則》的學生,都能被評為“文明之星”。這樣,良好的德育外環境就創設起來了。

2.內環境的創設

內環境在這里指的是學生的心理環境,是學生遵守常規的完成度和思想道德認識水平。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將之滲透到學生一日活動中去。比如文明禮儀,學生來校是否有禮貌,衣冠整潔,有沒有戴紅領巾;比如升國旗時,是否莊嚴肅穆,不交頭接耳;做操時,是否按序排隊,動作整齊有力;看學校文娛演出,是否安靜觀看,不大聲喧嘩;上課是否專心聽講,不隨便插嘴,作業是否獨立完成,不抄襲;和同伴是否友好相處,不打架、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學生的良好品德是在日常生活中漸漸養成的,是在教師的監督檢查、關心愛護下逐漸培養起來的。

二、重視德育活動的開展,從體驗開始

教師要重視班級德育活動的開展,不論是思想品德教育課程還是主題班會,教師都應該從思想上重視,在行動上落實。比如社會實踐活動《重陽節,我們來了》,讓孩子們到敬老院給老人們表演唱歌、跳舞,幫老人們洗頭發、梳頭發,幫忙晾曬被子,和老人們一起玩游戲,也請老人們講講過去的事情。幾番交流,孩子們給老人們帶去了笑聲與微笑。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是孩子們了解了中華傳統美德尊老的意義,體驗到了幫助了別人,自己也會感到快樂這一淺顯的道理。

再比如在主題班會“微笑著面對”中,教師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能微笑著去面對生活中的失敗、挫折,學會如何用微笑面對困難,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師可邀請班上那些經歷失敗重新奮起的學生,用自己自身的經歷告訴同伴,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失敗。在學生講述結束后,教師請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想法,在平時自己有沒有失敗的經歷,失敗后心情怎樣,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樣戰勝失敗,重新努力的。讓大家在討論中達成共識,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要微笑面對,不能讓失敗打倒,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其他各項活動,通過參觀、訪問、勞動、社會調查等活動,擴大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在實踐中提高道德認知。

三、挖掘學生的優良品德,從發現做起

有人說,欣賞別人是一種氣度,一種發現,一種智慧。是的,在學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師的賞識很重要,它能使學生的優良品德得到促進,能使學生的行為在肯定中得到鞏固。 教師要用發現的眼睛對待班上的人和事,發現某一學生身上的優點,立即表揚;發現有人做了好人好事,豎個大拇指;發現有學生主動扶起他人,用眼神肯定,用言語贊賞;發現調皮搗蛋的學生,能好好上課,好好走路,不做影響他人的事了,教師要用擁抱表示對他行為的認可。

教師對學生的賞識,其實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是正確的,是符合社會需要的。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一旦被肯定,他們會在“我是好孩子”的心理暗示下不斷努力,不斷完善自我。當然教師的賞識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客觀評價學生行為

班主任對學生應是全面了解的,每個孩子的特點都應該心中有數。在發生的事情中,誰對誰錯,公正自在人心。對的就賞,錯的就批,督促其改正。所以,教師要擺正位置,不因其他因素盲目賞識,要做一個公平公正的“法官”,避免賞識的盲目性、片面性。

2.從細微處找亮點

每個班都有一些學生屬于沉默寡言型,他們身上也有優點,教師要從細微處挖掘學生的亮點。有的學生思想進步,總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有的關心集體,每天幫助班級關好門和窗;有的節約用水,默默關掉流著水的水龍頭;有的學習刻苦有認真,主動給別的學生講解數學題目;有的誠實守信,說到做到;有的主動借圖書給別人。教師就要從這些細微中找亮點,從日常細微處發現學生“長”處,進而做到賞識其長,教育其短,使學生真正獲得思想上的進步。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學生喜歡模仿,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學生的榜樣,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將孩子引入良好德育的殿堂,使學生不但學習優秀,而且品德兼修,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之,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日常德育教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通過環境創設,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提高學生的自律水平。教師要重視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自己得到快樂的感受。同時,教師還要做一個有心人,用發現的眼睛,探尋班上的好人好事,對品德優良的學生要表揚與贊賞,對于勇于改正錯誤的學生,要肯定與認可。教師用賞識的態度對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能都能全面發展,獲得自信。

【參考文獻】

[1]彭振靜,王樂勝.淺析賞識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43.

[2]孫印霞.賞識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35.

[3]王瑤.小學班級管理應用賞識教育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43-44.

猜你喜歡
賞識常規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緊急避孕不是常規避孕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用心感受,用愛教育
“賞識”催開作文花
西部城鄉結合地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研究
別受限于常規
常規培養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