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三重維度

2019-07-09 04:09王利科趙允康
現代農業研究 2019年7期
關鍵詞:羅杰斯教育思想人本主義

王利科 趙允康

【摘? ?要】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了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在新時代,重溫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時代價值。

【關鍵詞】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

[Abstract] The idea of Rogers's humanism has set forth a new way of education in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new era, the review of Rogers's humanism education thought still has an age valu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Keywords] Rogers; humanism; educational thought

卡爾·羅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博士、教授、美國應用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 羅杰斯把他的“患者中心”理論運用到教育問題上, 就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主張,羅杰斯把人本主義心理學與存在主義哲學結合起來,把心理咨詢中的“非指導性”方法移植到了教育中, 進而開創了“非指導性教育”理論, 引起了世界性的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在新時代,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屬于時代的新問題、新挑戰,重溫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當前高校教育工作具有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1? 三重維度的具體內涵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內涵是十分豐富的,涵養著一批批教育工作者、感染著一代代受教育者。在新時代,其教育觀核心思想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仍是一堂“必修課”。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具體內涵:

1.1? 人的本性潛能

羅杰斯雖然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響,但他認為人性不僅是樂觀的、積極的,而且是富有建設性的,強調人的變化并不完全是在消極的適應社會、文化,人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的變化達到對社會文化的控制和創造,認為人的基本需要都是人的自在的潛能決定的,對于人格的基本假設是: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先天的維護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實現”的動機,它指引人朝著滿意的個人理想成長。曾在《論人的形成》中描述“人的行為是理性的,伴隨著美妙的有條理的復雜性,向著有機體所能達到的目標前進[1]”這就是他所信奉的人性“本善”或“中性”論,反之把人性惡歸于文化。羅杰斯強調這種“自我實現”是人的先天內在的潛能驅使的,不僅是生理安全低層次的自我實現,更是不斷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傾向。在教育工作中,羅杰斯認為受教育者具備天生自我實現的潛能,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過于干預,而是加以引導,最大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強調受教育者“自我”與“自我概念”的協調一致,從而達到人格的協調整合,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完整的人。

1.2? 非指導性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的非指導性教學”思想是羅杰斯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方法擴充到解決人際關系問題上之后,針對傳統教育師生關系處于不平等性基礎上提出來的。羅杰斯針對傳統教育中的弊端,主張廢除教師代之以學習的促進者。他無比推崇海德格爾關于教育的定義:“教育比學習更困難……原因不僅僅在于教育者必須有更多的知識儲存,更在于教育必須教會學習,使受教育者掌握點金術。實際上,對于真正的教育者來講,除了教會學習外,其他都是次要的了。教育者要走在受教育者的前頭,是已知者,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教受教育者學習。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是輔助者與受教育者的主人之間的關系,沒有任何權威或長官意志[2]”。羅杰斯主張人的自我實現是靠先天優異的潛能,教育者更應該注重教會學生學習,必須遵循學生內心,而不是按照事先預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強制向學生施教,這樣做會壓制學生的天性,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與此同時,羅杰斯還特別強調人本主義教育關系,即師生關系。破傳統的不平等、不民主和不尊重,立尊重、關注和接納。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或與學生日常生活中要表現真誠,不加以任何的矯飾,不虛偽,不防御,開誠布公誠懇的對待每個學生;同時要接受受教育者不好的習慣、消極甚至悲觀的情緒且積極引導;教育者應像治療者對來訪者一樣對學生產生“同情式理解”或“移情性理解”從內心深處感同身受,能夠主動到學生當中理解、考慮學生思想上和行為上出現的問題,并給與幫助和扶持,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評判作為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標準。

1.3? 自我實現的人格的完善

羅杰斯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極為相似,無比贊同馬斯洛所說的低級需要獲得基本滿足后高級需要才會促使生物體向著更遠的目標“自我實現,即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的運動,也就是說生物體在滿足基本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之后,才能有想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驅動力,最終達到人全面發展的目標,培養出有健康人格、具有開創性、建設性和有理想有擔當、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且不容易受人控制充分發揮個體自由的學生。人本主義教育思想關注學生的欲望,興趣和動機,把握學生的內在心里,以適應學生的興趣、需要以及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的潛能,注重認知與情感雙重作用,重視創造能力、認知、動機、情感等心理方面對行為的制約作用。最終體現人的本質和價值,產生幸福感。

2? 三重維度的邏輯關聯

深入學習和挖據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三重維度,把握三重維度之間的邏輯關聯對于新時代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拓展視野、升華理論基礎具有指導意義。三重維度并非簡單并列, 而是有著內在聯系的有機體, 其中人的本性潛能是前提, 非指導性教學是關鍵, 自我實現的人格的完善是落腳點。

2.1? “人的本性潛能”是“非指導性教學”和“自我實現的人格的完善”的基礎和前提

對人的先天潛能的開發是培養自我實現的完善人格的基礎。羅杰斯在兒童時期對大自然十分熱愛,常常去觀察動植物,這對其人的潛能的假設奠定了基礎。他得出結論:在一切有機體及人類生活中都可以觀察到成長、追求自由獨立等的沖動。羅杰斯把從自然萬物觀察到的應用到人的身上且認為每一個個體在內心世界或不為人知的心理底層都蘊藏著這種力量,即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只要提供適當的心理環境,這種潛能就會被釋放出來。比如認為人類具有天生的學習愿望和潛能,這種潛能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釋放出來:當學生意識到學習內容跟自身內在需要聯系密切時,就會激發學習的熱情。當在一種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下可以更有效學習。

眾所周知,羅杰斯強調人具有十分優異的先天潛能,人類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動機,必須忠于自己的本性,先天潛能對于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的發展必須遵循內心世界的愿望、興趣和需要自由的發展,強調從人的內部感受來了解心理。正是以人的先天潛能為假設,教育者要充分認識到受教育者的個人知覺、情感和理想,以學生為中心來建構教學背景,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激發內在潛能,最終培養自我實現的完善人格、實現自我價值。

2.2? “非指導性教學”是“人的本性潛能”和“自我實現的人格的完善”的關鍵和要害

以學生為中心的非指導性教學是挖掘先天潛能和實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教學方式,是連結人的先天潛能和自我價值實現的的紐帶,人具有先天的潛能應順應人性發展,但是發展過程中要輔助外界的的力量,需要教育者的介入引導學生激發潛能,挖掘蘊藏在心理世界的力量從而培養自我實現的完善的人。

羅杰斯認為,學生的學習有兩種類型一是有意義學習,即是根據自身的愿望興趣自發學習,二是認知學習,即通過刺激反應學習。 教師不應該成為主宰者,不應該只教學生學習知識,而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供能夠激發內在潛能的安全環境,對于學習的具體方式應由學生本身根據自身潛能決定。學習是自我內心發起的,學生應該自己進行自我評價,教育者不應該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只有受教育者自己知道自己所學的是否滿足了自身的需要。

2.3? “自我實現的人格的完善”是“人的本性潛能”和“非指導性教學”的落腳點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自主選擇權利幾乎沒有只能被灌輸以知識,很難達到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目標,羅杰斯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道路,認為人的內心需求是實現自我的本源,只需要遵其本心且提供安全的環境,激發先天潛能和利用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最終都是要落腳到培養具有極高適應變化的能力、具有內在自由特性的人。

實現自我價值需具備把人最為一個整體的人來研究,更加關注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多方位深層次來認識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歷程。注重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環境,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習者的經驗和潛能創造,教育者引導學生從自己內心世界出發,以本性需求去感知世界、理解世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3?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啟示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理論,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在20世紀60年代以全新的視角闡述教育,對傳統教育進行了沖擊。在新時代大發展大變革的背景下,高校作為學生的聚集地,加強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尤為迫切。重溫羅杰斯教育觀,充分學習挖掘其核心觀點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建設性意義。

3.1? 高校應尊重學生本性,增強教學活力

尊重學生本性,但不是任其肆意發展,要在尊重學生天生潛能基礎上加以價值引領,提高教學多樣化,增強教育活力,激發潛能。由此可見,高校思政課就不能僅局限于課堂空間教學這單一渠道,如果過度局限勢必造成教學視域的窄化。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堂要打破傳統的說教教學模式,加大其它空間開發利用。

社會大變革、網絡信息時代,大部分學生由于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歸屬感,就往往會在網上追求內心的滿足,發泄心中的不滿,高校思政課堂要利用網絡,比如錄制網絡課堂、網上知識競賽、網上老師與學生教學互動等教學方式;利用《大學語文教材》、弘揚學習時代楷模精神、參觀紅色革命根據地等相關實踐活動貫徹落實到大學生生活中去;要大力依托紅色資源,通過紅色革命故事讓學生了解中國近代仁人志士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破除傳統講授方法,加以現代教學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開發學習資源、創造知識財富,交叉不同學科知識的學習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內在興趣,培養創新型人才,注重理論實踐結合。

3.2? 高校要以學生為中心

羅杰斯教育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提到很高的位置。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繼承與發展,充分考慮學生的內心感受,移情式開展教學及其它相關工作,加大關注、關心和關愛學生的力度。高校承擔著教書育人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的使命,特別是在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受到沖擊、學生容易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對高校思政工作者更是新的挑戰。思政工作者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者、踐行者、維護者,要把學生的需求放在工作首位,從學生的現實需要出發,落實解決具體問題,真正讓學生產生幸福感、獲得感。

另一層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 同樣環境也塑造人”,親密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環境的建立,好的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潛能。亨德森指出:“教師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經驗的和感情意見的基礎上,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相信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潛能,給學生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教師不僅單單是知識的灌輸者,更應該總結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去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靈活應變社會為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諧的師生關系不管在過去還是在未來的教育中,都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

3.3? 高校要以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為落腳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腳點是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即有堅定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在新時代視閾下實現人的自我完善著力落腳到以下幾點:

3.3.1? 開展“三走”活動? ? 即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和走進教室。在日益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缺乏理想信念,辛辛苦苦考取的大學不知道珍惜,在大學睡懶覺、打游戲、逃課等。開展“三走活動”讓學生走出宿舍,不再整天蝸居在宿舍打游戲,要引導學生積極走向操場鍛煉身體,好的身體是學習的前提,教育者要形成合力引領學生走進教室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新時代有理想 、有擔當的青年人。

3.3.2? 學理論、重實踐? ? 理論學習在高校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味的過高追求理論必會帶來空泛的、非科學的決策。因此,社會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積極探索社會實踐形式, 拓展社會實踐內容, 豐富社會實踐內涵,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對內開發固有資源,對外整合外來資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杰斯.論人的形成[M]. 石孟磊等譯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5:136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64.

猜你喜歡
羅杰斯教育思想人本主義
理查德·羅杰斯:建筑是最具社會性的藝術
弗洛姆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啟蒙價值*
父親的形象
人本主義視域下的城市環境污染與治理
淺論羅家倫的民族主義教育思想
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辦有氣質的鄉村小學
踐行知創造教育思想,開幼兒美術之路
阿瑟·韋利中國古詩英譯中的“人本主義”透視
卡爾·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大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