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皖南山區產業扶貧實踐的思考

2019-07-10 01:29凌士剛
活力 2019年6期
關鍵詞:休閑農業差異化共享

凌士剛

[摘要]皖南山區的產業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結果還不盡如人意,產業扶貧措施不足、不精準、難以持續的問題還十分突出。為求整改一是要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為皖南山區產業扶貧的抓手、二要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化扶貧、三要強化政府平臺功能,提供服務支持、四要扶貧產業跨區域發展,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統籌主導作用。

[關鍵詞]休閑農業;差異化;生產組織;統籌發展;共享

當前,全國各地的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距離2020年要實現脫貧攻堅的既定目標,時間已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要想打贏這場攻堅戰,產業精準扶貧是其重要保障,也是其他扶貧措施取得實效的重要支撐,更是實現貧困人口持續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

根據我省扶貧規劃的要求,結合自身優勢,皖南山區各地域的產業扶貧工作各具特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以黃山為例,該市有大小河流600多條,這些河流的源頭都在偏遠山區、生態良好、水質清澈,而當地群眾自古就有山泉流水養魚的傳統。于是,該市利用山區地理條件和生態優勢,把群眾自發的流水養魚傳統上升到產業高度,推動了農業和旅游融合發展。結合發展流水養魚產業,該市發展了漁業休閑體驗點20個,帶動魚類主題餐飲200個,并陸續推出了生態親水、漁事體驗休閑、漁業文化觀賞、魚類美食品嘗等旅游產業。

對山區貧困群眾而言,流水養魚的效益“看得見、摸得著”,但囿于起步資金和市場風險,也有一些群眾猶豫徘徊。于是,該市安排了專項資金扶持流水養魚產業,并整合各地支農資金,對新建及改建魚池、采購魚苗、經營農家樂等給予補貼,同時為評級授信的貧困戶提供貼息扶貧小額貸款,這些舉措徹底解除了群眾的后顧之憂。伴隨著流水養魚產業快速發展,如何從源頭降低自然風險呢?之后黃山市又加強與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新品種研發、養殖新技術、水域環境承載量、魚類新型包裝、運輸和產品深加工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同時探索、開展了山泉流水養殖政策性保險,讓養殖戶吃下“定心丸”。

再說宣城地區,該市結合自身條件,將稻漁綜合種養作為產業扶貧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生態良好、富民興業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之路。稻漁綜合種養具有投入?。ó€均投入2000元至2500元)、見效快(一次投入,持續見效)、效益高、易推廣等特點,上半年養殖龍蝦,40天就能上市,解決了短期脫貧的現實問題;下半年種一季水稻,可達到穩步增收,全年與單純種稻相比,可畝增收2000余元,實現短期脫貧與長效增收相結合。整個過程勞動量小、易學易用,普通貧困戶容易上手。與此同時,該市建立起了“合作社—市場—基地—貧困戶”模式,充分發揮了帶動效應,引導貧困戶搭上稻漁綜合種養大戶的技術、市場、基礎設施的“便車”,改變貧困戶單打獨斗的狀態,帶動其從“小生產”走向“大市場”。

盡管皖南山區的產業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還不盡如人意,產業扶貧措施不足、不精準、難以持續的問題還十分突出。為使精準扶貧有可持續的農業產業作為支撐,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為皖南山區產業扶貧的抓手

皖南山區大多經濟落后,以各種農業為主,絕大多數的旅游資源在農村,所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皖南山區舉足輕重的產業形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一旦發展起來,勢必推動皖南山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并成為當地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所以,皖南山區產業扶貧應該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為抓手。

那么,如何讓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真正能夠發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呢?

我認為,一方面要加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當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與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要大力開發休閑產業與鄉村旅游特色產品。皖南山區要以市場為導向,結合各鄉村的自然資源優勢、挖掘民俗文化內涵,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休閑產業與鄉村旅游產品,尤其要注重產品的市場商品轉化率,效益為王。最后,要加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的輿論宣傳與信息交流。運用各種現代化的宣傳手段,如公眾號、自媒體等,大力宣傳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的政策舉措、先進典型、品牌形象、產銷信息等,以營造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發展的有利氛圍。

二、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化扶貧

在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刻,一些龍頭企業發揮產業支撐優勢,探索“公司+基地+貧困戶”合作模式,這種生產疊加幫扶的脫貧路徑收到了良好效果。所以,在皖南山區的產業扶貧中,一定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一)引進有本地特色的差異化產業扶貧項目

重點引進技術成熟、基地有較大規模、產品銷路好、企業口碑好的項目,通過教會貧困戶種植養殖技術,讓其承包經營龍頭企業回購的一定數量的種植養殖產品,或安排貧困戶在種植養殖基地工作,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例如上面提到的黃山市就是引進流水養魚這個本地傳統養殖的項目。

(二)創新農業生產組織形式

長期以來,皖南山區的群眾習慣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缺乏科學的手段,這樣不僅產品質量和總量上不去,而且承擔的生產風險又高。要解決人民群眾的農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必須創新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大力推廣“農業專業公司+農村專業合作社”模式,讓貧困戶加入農村專業合作社中,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通過合作社帶頭人的“傳、幫、帶”,讓貧困戶的生存理念和生產技術水平得到提升。

三、強化政府平臺功能,提供服務支持

(一)在扶貧實踐中,政府應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就是政府在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工程,以及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必須有所作為,必須把好事辦好,這些是在皖南山區發展產業的保障。有所不為,就是在產業扶貧、產業發展方面,應讓產業資本和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可以做好以下幾方面服務工作。

一是培育農民現代化經營理念,提高農民市場化水平,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二是聘請有關專家和企業家組成產業扶貧指導組,通過對農村的自然條件、生產條件、產業特色的調查研究,制定科學的發展思路,供農民參考借鑒。

三是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和就業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并向農民提供各種信息服務。

(二)重視產業扶貧總體規劃,樹立統籌發展思維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要想在產業扶貧者大有作為,就必須要加強皖南山區產業扶貧開發總體規劃的編制,通過總體規劃,不僅明確主導產業,更重要的是從中長期的角度審視主導產業發展的內部優勢和劣勢、外部機遇和挑戰等,系統思考主導產業發展的策略、產業的空間布局安排以及行動計劃等,樹立產業發展的統籌思維,更重要的是把扶貧產業納入地區整體產業發展框架內,加強各產業之間的相互協調和促進。

四、扶貧產業跨區域發展,政府部門充分發揮統籌主導作用

一是打造跨區域扶貧產業區,目前,皖南山區各扶貧產業尚未形成良好的跨區域協調機制,有著很大的產業集群效應和發展空間。因此,皖南山區的各行政區域要突破行政區域劃分的限制,各相關政府部門要在此過程中加強合作,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突破點式扶貧的局限,從大局出發,完全立足于產業的發展,弱化皖南山區各貧困區域的界限,實現扶貧產業資源流動和共享,實現皖南山區整個扶貧產業價值提升。

二是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發揮網絡的優勢,合理布局產業扶貧點電子商貿網點,依托互聯網大背景推進扶貧產業的市場擴容。

皖南山區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重要作用。要想讓產業扶貧持續發力,就要因地制宜,用更加有力的舉措和更加扎實的行動量身定做,對癥下藥,千方百計讓農民的產業紅火起來。

猜你喜歡
休閑農業差異化共享
南雄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研究
淺析咸陽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
大型企業集團差異化管控模式探索與研究
縣域農村配電網規劃建設現狀典型性分析
煙臺地區休閑農業營銷狀況及對策
計算機基礎課程差異化教學研究
中外電視廣告差異化表達方式
掛羊頭賣狗肉的“共享”營銷
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環境因素分析
灤平縣休閑農業的文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