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內陸鐵路港模式及規劃研究

2019-07-20 10:21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關鍵詞:內陸保稅樞紐

丁 睿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41)

1 趨勢與背景

1.1 陸路貿易發展迅猛

伴隨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我國和亞歐的貿易增長迅猛,與亞洲和歐洲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額占比已接近70 %,大幅領先于其它地區。同時中國與歐洲的進出口貿易增長率分別達到13 %和16 %,中國與亞洲的進出口增長率分別達到16.3 %和8.1 %,貿易額逐年快速上升。同時隨著全球制造業向東盟的轉移,東南亞與歐洲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每年以超過10 %的速度增長(表1)。

我國西部地區依靠毗鄰歐洲及東亞的區位優勢,在“一帶一路”中地位凸顯,帶來我國對外貿易重心西移。以四川為例,2017年四川與亞洲和歐洲國家貿易額增長迅速,對亞洲的進出口貿易額增長率分別為58.7 %和51.8 %,對歐洲的進出口貿易額增長率分別為46.6 %和65.5 %,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5倍,遠超東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將迎來建設亞歐洲際貿易樞紐的機遇與條件。

1.2 鐵路集裝箱地位凸顯

集裝箱是國際貿易中重要的運輸方式,集裝箱運輸貨物價值約占全球貨物貿易價值的30 %以上,年增長率超過5 %,高于其它運輸方式。

國際鐵路集裝箱運輸對比其它運輸方式有比較優勢,在對外貿易中地位凸顯。對比中、歐、美、日的物流運輸數據,鐵路集裝箱的運價方面對航空和公路運輸更有優勢,僅略高于海運,但其比海運具有速度優勢。在運輸貨物貨值較高時,鐵路集裝箱運輸比海運更具綜合成本優勢,是運輸光學測量儀器、飛機零部件、電腦及其配件、抗生素、攝影設備等高附加值進出口貿易商品的首選。

因此鐵路集裝箱運輸已成為我國,特別是我國內陸地區新興的對外貿易運輸方式。2017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貨物中,鐵路運輸增長率達到25 %,遠高于其它運輸方式。四川近三年的數據顯示,鐵路運輸在對外貿易中的占比由0.8 %增長至3.8 %,增長近4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18 %。

1.3 內陸鐵路港建設迫在眉睫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轉向西部大開放和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內陸地區鐵路物流需求不斷擴大。反觀我國內陸鐵路物流樞紐,其設計能力均較高,但存在核心物流功能不強,樞紐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與本地產業融合程度不高等問題。特別是與達拉斯、杜伊斯堡等國際先進陸港樞紐相比,在倉儲智能化與信息化、國際化中轉分撥、口岸開放程度、供應鏈服務平臺能力、樞紐通關效率以及與周邊區域產業和貿易的融合度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設世界級的內陸鐵路港迫在眉睫。

2 特征研究

通過對達拉斯、杜伊斯堡、芝加哥、蒂爾堡等世界級的內陸鐵路港研究分析,總結發現大港區具備一體化的功能布局、圈層式的空間結構、全球化產業體系、國際化對外交往功能四大特征。

2.1 一體化的功能布局

蒂爾堡是歐洲西部重要內陸樞紐,位于荷蘭勃拉幫特經濟區,其以蒂爾堡為樞紐,與18~30 km范圍內的布雷達、奧斯特豪斯等制造業城市,文化旅游城市斯海爾托亨博,科技中心城市艾恩德藿芬構成一體化發展區。

拉達斯是美國能級最大內陸鐵路樞紐之一,位于達拉斯-沃斯堡大都會經濟區,其以達拉斯為樞紐,與13~30 km范圍內的歐文、費麗斯、加勒特、雷德奧、中洛錫安等制造業城市,大草原城、鄧肯維爾、福尼等商業城市,對外交往城市梅斯基特構成一體化發展區。

杜伊斯堡是西歐面向全球的內陸樞紐,以杜伊斯堡為樞紐,與10~36 km范圍內奧伯豪森、埃森、伍珀塔爾、克雷費爾德等制造業城市,國際會展城市杜塞爾多夫構成一體化發展區,是魯爾工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述世界知名內陸樞紐城市的發展經驗可知,內陸鐵路大港區是以樞紐為中心,聯動樞紐周邊15~30 km范圍內城市所形成的協作一體化區域(表2)。

表2 各內陸鐵路樞紐城市樞紐能力、物流核心功能對比

2.2 圈層式的空間結構

這幾個內陸鐵路港區均呈現出圈層式布局模式,即以港為中心沿主要通道由內而外形成三個發展層次:毗鄰發展區、周邊經濟區、外圍輻射區。毗鄰發展區聯動周邊15~30 km左右的城市,通過城市之間的功能互補、錯位分工。周邊經濟區聯動周邊50~120 km的區域,實現產業之間的緊密協作。外圍輻射區主要是指依托海鐵空多式聯運通道實現外圍的腹地延伸,實現鐵路樞紐與腹地之間的輻射帶動。

毗鄰發展區主要聚集物流、貿易和制造三大產業,且也呈圈層式布局(圖1)。在鐵路場站所在的第一圈層聚集保稅物流、多式聯運、分撥中心、集裝箱物流、場站內物流等多項核心物流功能。在第二圈層聚集國際貿易、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等貿易功能,以及保稅加工、貿易加工等制造功能。在第三圈層主要聚集進口商品展銷、專業貿易、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等貿易功能,同時聚集較多與鐵路樞紐相關的臨港制造功能。

圖1 毗鄰發展區產業圈層式發展布局示意

2.3 全球化的產業體系

這幾個城市均以物流促制造,通過及時生產、高效聯動,吸引跨國公司設置全球組裝工廠,高位嵌入全球產業體系,發展貿易加工,適鐵制造、保稅加工等臨港制造。

依托良好的物流生態及人才儲備,蒂爾堡吸引到特斯拉(Tesla)、因特比里斯(Interpolis)、愛麗思歐雅瑪(Iris Ohyama)入駐打造全球終端組裝工廠、物流分撥中心、總部基地等,將美國加州生產的汽車零部件通過海運到蒂爾堡的組裝工廠進行重新裝配,在完成組裝后,可在12 h內運到歐洲主要市場客戶手中。達拉斯匯聚包括食品制造、機械制造、航空制造、建材制造、化工等臨港制造產業。而杜伊斯堡從煤炭、機械等傳統產業向汽車、電子、化工等新興產業升級,代表企業有西門子股份公司、曼內斯曼(機械制造)、蒂森克虜伯、阿塞洛米塔爾。

同時以物流促貿易,形成面向腹地的進出口商品貿易中心,并帶動國際金融等服務業發展。發展進口商品展銷、跨境電商、專業貿易、大宗商品交易等相關國際貿易產業。

2.4 國際化的對外交往

各內陸鐵路樞紐城市的發展因為物流樞紐的全球性匯聚了來自全球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進一步強化國際樞紐門戶地位,其結合城市核心功能區等地大力發展國際會議、國際展覽等對外交往功能,舉辦文化節慶、體育賽事等對外交往活動,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窗口。

3 策略體系研究

3.1 強化物流核心功能

圍繞中心站和鐵路樞紐形成核心功能、關聯功能、引致功能三大物流功能板塊,強化國際物流功能、國際開放口岸體系和保稅物流業態,發展以集裝箱物流、國際中轉、保稅物流、分撥集散、集裝箱倉儲、多式聯運、城市配送、冷鏈物流、電商物流等核心物流功能,提升“買全球、賣全球”能力。

做強國際物流功能。重點發展的國際物流核心功能包括國際分撥配送、國際中轉、國際多式聯運、保稅物流,構建國際鐵路物流轉運樞紐節點,跨境物流服務功能包括跨境電商、國際快件、國際冷鏈,實現跨境貿易貨物的常態化、批量化,提高跨境貿易的物流支撐。

完善國際開放口岸體系。臨時口岸升級為正式對外開放口岸,同時擴大整車平行進口口岸、糧食進口口岸、肉類進口口岸、郵政口岸、原木、水果等多種檢驗檢疫指定進口口岸,并搶占藥品等多元新型口岸。

拓展升級保稅物流業態。爭取設立綜合保稅區,利用進口自用設備及維修零部件免稅、境外貨物入區保稅、境內貨物入區退稅等政策開展研發、檢測、維修業務;開展期貨保稅交割、融資租賃等保稅金融業務,積極融入國際金融體系。

發展多元跨境物流服務。新增跨境電商、國際快件、國際冷鏈等特色跨境物流業態,拓展保稅展示交易、期貨保稅交割、融資租賃業務,擴大對外貿易規模,提升港區物流運輸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拓展到保稅區圍網外開展相關活動。利用進口自用設備及維修零部件免稅、區內企業免征增值稅等政策開展有關信息技術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等業務。

加強與國際物流樞紐多模式合作。通過簽署長期業務合作協議、合作開發、股權投資收購和并購等方式,圍繞港口裝卸、海運訂艙、集裝箱碼頭建設、場站線路運營等領域,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和門戶樞紐間戰略合作,取得相關基礎設施優先使用權,降低班列運營成本,提高國際物流樞紐間合作水平和服務能力,掌握國際物流樞紐核心競爭力。

3.2 建設供應鏈網絡體系

打造鏈接全球的先進制造業供應鏈中心,利用中歐班列運輸優勢,引入具有全球采購和分銷能力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公司,吸引供應鏈核心企業入駐,融入鏈接全球的先進制造業供應鏈,形成供應鏈采購分銷網絡,推動產品大規?!白叱鋈ァ焙蛧猱a品高質量“引進來”。

按高效輻射、快速分撥集散、節點全面覆蓋的目標完善海外分撥節點體系,形成功能完善的海外節點網絡,綜合考慮海外節點的樞紐能力、腹地市場、產業協作、營商環境等條件,以差異化的競爭策略,避免與其它城市節點重疊,合理篩選歐洲與亞洲端海外節點。構建由樞紐節點、一級節點、二級節點組成的三級海外節點體系,形成由物流網絡中心向外高效輻射、區域快速分撥集散、外圍節點腹地范圍全面覆蓋的海外分撥節點網絡,全面拓展國際班列網絡覆蓋范圍,提升海外貨運分撥集散能力,加強與通道沿線城市的產能合作。

針對省域重大物流功能節點,結合交通基礎條件以及物流經濟性、時效性分析,采取公鐵聯運、鐵鐵聯運、鐵水聯運方式,構建省域公鐵水聯運體系。針對國內不同貨源腹地,充分考慮不同運輸方式的覆蓋范圍與合理的運距以及與周邊城市的競爭關系,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鞏固核心腹地,搶占競爭腹地,延伸間接腹地,做強國內貨源腹地支撐。

3.3 建設開放型產業體系

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貿易產品、海外節點城市產業、海關主要貿易商品、適鐵適箱運輸產品四方面分析,遴選進出口適鐵重點商品,以此確定臨港制造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思路。

全面引領區域產業協同升級。在省域層面,鐵路港與其他適鐵產業互動,通過延長適鐵產業鏈條,在省域層面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關系,共建省域適鐵產業生態圈。在城市群層面按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雙贏的原則,以合作園區為載體,充分發揮具有比較優勢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共建同城化合作園區,推動適鐵產業同城化。在市域層面,聯動適鐵產業功能區,在電子信息、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軌道交通、智能終端、汽車、裝備制造、軌道交通、新能源、先進材料、智能家居、航空裝備等產業形成市域協同差異化發展格局,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3.4 建設對外交往窗口

內陸鐵路港主要發展經貿交往、國際組織、文化交流三方面的國際交往功能。其中經貿交往包括國際商貿企業交流、中小企業市場開拓服務等對外經貿交往功能,國際會議會展、國別展館、行業論壇等國際會議功能;國際組織包括領事機構、國際經貿組織、國際港口發展組織、國際軌道交通組織等各類國際機構;文化交流包括國際音樂文化節、國別節慶等國際節慶活動,國際體育賽事、國際戶外運動等國際體育活動,國際文化藝術、通用航空文化等文化交流活動。

創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升涉外服務水平,營造與國際接軌的政務及法制環境,發展包括報關保稅、商標服務、海外公司注冊、涉外版權、涉外海關備案、護照辦理等服務,提升大港區政務環境;發展國際訴訟、法律咨詢、海外公司續展、變更、轉讓、評審、監控等服務,提升大港區法制環境,共同提升涉外服務水平。

4 結束語

對于內陸鐵路港的規劃建設,強化物流核心功能是練好內功。實現全球買,全球賣的基礎,建設供應鏈網絡體系,是以內陸鐵路港為核心組織國內外物流網絡,順應現代產業體系的供給模式變革。圍繞鐵路港集聚開放型的適鐵產業體系,是充分利用鐵路物流的區位優勢,實現功能的最大化效用,再通過對外交往窗口建設,實現從產業發展到城市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更高目標,形成較為完整的策略體系,以期對我國建設內陸鐵路港有所借鑒。

(本文基于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金青新”一帶一路”大港區一體化規劃》,項目組主要成員包括沈麗芳、李星、姚南、譚月、張伶婉、王光偉、張凡,一并致謝。)

猜你喜歡
內陸保稅樞紐
樞紐的力量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讀:70年,重慶從內陸變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
淮安的高鐵樞紐夢
商務部:加快保稅維修再制造先行先試 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
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驗收
青島汽車口岸進入“保稅時代”
樞紐經濟的“三維構建”
內陸移民(外二首)
100噸吸內陸漁政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