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經濟存在的問題及振興舉措

2019-07-24 10:33劉明建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振興實體經濟措施

劉明建

【摘 要】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很大困境,水平有待提高。本文闡述了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促進就業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分析了我國實體經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加快發展實體經濟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實體經濟;問題;發展;振興;措施

一、發展實體經濟的意義

1、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國民經濟的基石,關系到國家的綜合實力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數。

2、實體經濟是國家強盛的根基。實體經濟的發展程度標志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3、實體經濟是促進就業和實現社會穩定的基礎。發展實體經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維護社會穩定,實體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的全面、長期、穩定增長。

4、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物質基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都是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物質基礎,虛擬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也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具有雙重作用。

5、穩健的實體經濟能有效應對外部危機。過度發展虛擬經濟,導致虛擬經濟的價值被無限放大,導致實體經濟“空心化”,引發金融危機,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是有效應對外部危機的關鍵。

二、現階段我國實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1、結構性失衡

一是作為實體經濟主體的制造業結構性供需失衡。主要表現為中低端和無效供給過剩、高端和有效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失衡。二是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結構失衡。近幾年我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增長過快,導致全要素生產率下降,加大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不利于經濟可持續增長。三是實體經濟與金融房地產業之間的結構失衡。金融、證券、房地產投資收益高,周期短,導致大量資金流入,所占比例持續上升,國家缺乏監管和政策性引導。

2、有效需求不足

消費囿于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下降、收入增長放緩,物價持續攀升、產品質量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市場擴容受限等;出口既受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沖擊,也受新興市場國家替代效應影響,競爭優勢趨于弱化,增長空間變小。

3、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

勞動力勞動力成本上升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勞動力成本上升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存在的問題是在生產效率提高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在推動工資快速上漲,如物價上漲,房價虛高等。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企業經營成本急劇上升,由此帶來了企業(產品)競爭力的消長。

4、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次貸危機”爆發后,全社會曾掀起過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熱潮。但時至今日,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近年來,央行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投放了大量貨幣,但這些資金“脫實入虛”現象嚴重,在股市好的時候資金大量流入股市,在房市好的時候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領域,真正用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量很少。

5、產業升級形勢嚴峻,創業成功率很低

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家對環保要求嚴格,行業進入門檻、創業門檻顯著提高,產業升級需要大量資金、技術和過渡時間,導致中小企業的難以生存和發展,從事實體創業者面對目前普遍浮躁社會,很難抵擋外部誘惑靜下來艱苦創業。

6、創新能力不足,技術和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

對科技創新重視不夠,對核心技術是企業的靈魂沒有清醒認識,賺快錢的思想導致“技術上的拿來主義”,目光短淺、只看眼前利益,不愿意腳踏實地進行原創性研發,以致很多實體企業核心技術和高端裝備受制于人,沒有核心競爭力。

三、振興實體經濟的措施

1、深化結構改革,提高供給質量

一是進一步化解傳統產業產能過剩,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建立公平的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秩序,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標準,淘汰一批重點行業的落后產能,創造條件支持企業間兼并重組,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效益、市場競爭力和行業集中度。二是利用“互聯網+”,結合“中國制造2025”,加快發展壯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三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2、擴大有效需求

一是積極增加有效投資,更好發揮政府資金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加快補短板項目建設,支持新型城鎮化、產業升級、重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務建設等,立足長遠實現投資綜合效益提升。二是在加快傳統消費擴容升級的基礎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向往需要的高品質物質和精神消費產品,促進消費在結構升級中釋放增長潛力。三是在增強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設備等領域新的出口增長點,推動服務貿易業態創新,促進服務貿易與商品貿易融合發展,拓展出口增長空間。

3、完善金融服務

一是增加市場流動性供給和優化銀行信貸配置結構,提高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的放貸能力,嚴密監測資金流向,促進社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二是加快發展各種自擔風險的區域性小型金融機構、社區金融服務組織、村鎮銀行等合規合法的金融主體,服務廣大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發展,健全金融市場機制,引導資金從低附加值、高風險領域向實體經濟領域轉移。三是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直接融資服務的平臺和通道,推進股票注冊制改革和市場擴容,拓展實體企業融資空間,提高融資便利性,化解實體經濟被銀行資金邊緣化的困局。

4、加強財稅支持

雖然近年來國家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但由于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本身的約束以及一些地方的行政性收費、銀行服務收費和部分行業協會收費過多過高,企業宏觀稅負水平依然居高,加上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如資金、土地、能源、交通物流等不斷攀升,企業負擔沉重。要通過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率,免除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大財稅信貸等優惠力度,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抵扣、貸款貼息、加速折舊等多種支持方式,支持實體企業特定生產制造與研發活動,增強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5、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制度建設與監管

政府要加強和改進對實體經濟企業的服務,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切實為企業立項、審批、建設、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提供便利。從國家宏觀層面,加強對網絡營銷的嚴格管理、規范管理也是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有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要對網絡銷售的“假冒偽劣”、貼牌產品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堅決打擊,構建公平公正、多元化、競爭性的經營環境。近幾年來,大量網店以低價惡意銷售劣質商品或無名商品,是對實體經濟的致命打擊,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也不利于我國的企業創新和科技創新,不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整頓。

6、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實體經濟創新能力

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一是狠抓前瞻性、引領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應用型基礎研究,支持企業布局前沿技術。二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創建一批國家級企業創新載體。促進科技成果市場化轉化機制,推動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三是營造創新氛圍。進一步強化政策落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搭建優質平臺,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參考文獻】

1、張俊偉,實體經濟的發展困境與破解之策,《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7年09期

2、黃群慧,論新時期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國工業經濟》2017年9期

3、顧昱,振興實體經濟的若干思考,《中國發展觀察》,2018年2期

猜你喜歡
振興實體經濟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東北糧食物流發展研究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從供給側改革談東北機械工業振興
淺談我國實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中菲談“振興”五大領域合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