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2019-07-24 10:33閆麗娜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傳統文化關系

閆麗娜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有好多都是真諦,好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至今對現在社會起到促進作用。對現在社會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它不但具有民族特色還是充實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當時中國正處在封建社會,受到西方世界侵略,然而,在西方世界侵略和影響下鴉片戰爭使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半封建動蕩的社會狀態。從此,西方的文化傳入顛覆了中國的一些封建保守思想,不得不使中國思想觀念處在水深火熱中艱難的摸索。近現代,在廣大人民的努力奮斗中尤其是幾千年優秀的思想文化得到發揚與傳承。中國的這一平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到了極致,它需要我們國家的這塊肥沃的土壤使它不斷發展,同時為中國的發展指導實踐。這也是馬克思中國化的原因所在。中國傳統文化轉型正處于迷茫中長不到方向,馬克思主義就像的一盞燈塔一樣照亮了中國的發展前程。共產黨始終考慮怎樣才能將西方同中國文化有力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的特色并與中國國情聯系在一起,要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關系

現在是一個轉型期,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政治和文化也在發生變化,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東西是很難發生改變它是深入到骨髓的東西。所以說把這種根深蒂固的東西的改變那真是難上加難。所以說改變也是需要一個過程慢慢改不能太快,欲速則不達。使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馬克思主義,同樣馬克思主義也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中國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相結合,也就是適應現代實際情況,把西方文化為當代中國所用適合其發展,適合我國的國情和實際情況。而且它必須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辨析

中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人們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馬克思主義就是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聯系在一起,中國傳統文化是有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實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必須符合中國的實際和時代的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的發展與中國根深蒂固傳統文化用很大的關系。

馬克思中國化在中國的發展在學術界引起了激烈的討論與發展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在本國目前的理論探究中,學者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看法:第一種觀點是馬克思中國化是圍繞本國的國情是適合發展的迫切要求。第二種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根扎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的特色民族的特點從而創造出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論。第三種什么事情都需要時間,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在實踐中摸索。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個融合發展的過程。第四種觀點多學者的理論辨析,是從多種方面去分析可以概括為馬克思中國化與中國現代化的關系,以及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文化思潮,都是在闡釋馬克思中國化的一些建議與觀點。從以上這幾種看法立場來講,就是理論與實踐的問題,理論指導、促進中國革命和發展。工作中存在守舊的思想那也是在最初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從其根本上說,這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符合國情的實踐理念,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應用的過程。將理論與代表中國先進性的社會實踐主體的有機統一是實現的前提條件;決定成敗的決定因素是能否使群眾掌握理念,并運用理念指導自身的行為,最終達到目的。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點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融合點

馬克思能中國化說明兩者之間的文化存在著普遍的真理大眾所認可遵循的真理,符合古代哲學家的理論觀點。一是弘揚社會高尚道德風范。中國自古就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等說法,這種堅強不屈奮斗終身的精神是相通的。二是維持社會正常秩序。古人往往將“天下大道”作為追求目標,把“道”一切行為標準規范,即使是社會發生大的動蕩、國家危亡、民族遭難之時也不例外,道幾千年文明傳承是適合當代社會主義發展讓人民的行為有道可循。二是確立以民為本的統治思想。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們曾提出“理勢合一”、“天人相分”“以民為本”等唯物史觀,“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明確指出了物質生活是第一,其次是精神生活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突出了以民為本的思想。中國古人的觀念中體現出了很多唯物主義思想,有的甚至具有辯證思維特征,比如“物極必反”、“有無相生、難以相成”等等,結合上面思想古代哲學家的名言名句也存在著辯證思想,只是說法不同,雖然古代哲學家的思想難以理解但通過辯證分析,好多的思想是相通的。正因為它門有相通的地方有共同點融合點,所以是很有必要的把兩種文化的統一起來,把中西方的文化精華融合到一起更能促進中國的發展?!叭∑渚A,去其糟粕”尋找適合的理論依據。

(二)馬克思主義根扎于中國傳統文化心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與發展的結果,必須在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實踐革命與發展實現。正確合理地評價封建文化思想。在中國的發展中雖然有些文化思想是保守的阻礙了發展但也不能隔斷歷史,傳統文化是否適合現代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是精華還是糟粕需要去分析研究,把那些落后的思想當作一面鏡子提醒人民。由于存在一些消極的落后的封建思想,我們絕不能對不加選擇的全盤吸收,有必要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封建落后腐朽的思想觀念區別開來,從中吸取有用的精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融合創新是實現結合的基本方法?!皩嵤虑笫恰笔侵袊伯a黨以貫之的思想路線,它要求將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并不斷開拓創新。我們要立足實際,從實際出發,探索總結相關規律,以事物間的內在聯系為突破口,指引我們的行動。馬克思主義要想在中國靈活的運用就是必須實現與交流融合與發展。西方文化能夠為我所用是我們研究的根本目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變化前進的步調實現與中國現代化的結合。首先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人民改革實踐發展,不僅豐富了的內涵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實現馬克思中國化,讓它在祖國的滋養中不斷發展壯大,從而實現與中國具體國情實際的有力結合;西為中用,綜合創造新的理論用于實踐,從而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三、結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生根發芽,要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在中國這塊肥沃的大地滋養中發光發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指導的革命實踐,為現在化發展指明了道路。它是代表廣大群眾利益,是為人民謀求幸福的科學體系,對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有著指導的意義。另外中國古代哲學家如孔子老子的思想能夠傳承至今,說明它是適合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辯證唯物的思想。因此在進行實踐、革命、建設和改革中,黨和人民始終要面臨著本國的現實國情、時代特征、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問題并發揮指導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發展的新時期。在新時期,更需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深入的去研究剖析探索出適應中國發展理論依據,使人們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接受、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并隨著實踐的深入和科學的進步,不斷地豐富、創新、發展,使之融入中國文化,顯示出生機活力。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探索哲學文化的精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何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M].人民出版社,2002.

2.方可立.現代新儒學與現代化[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傳統文化關系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