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背景下對大學生怠惰現象分析

2019-07-24 10:33劉宇軒錢晨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大學生

劉宇軒 錢晨

【摘 要】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肩負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其學習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國教育與事業的發展,甚至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然而在實際校園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的學習怠惰現象十分普遍,學習效果不容樂觀,因此,對此怠惰現象進行剖析顯得尤為必要。本研究例舉了大學生怠惰心理與怠惰行為,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怠惰現象的產生是由個人、學校和社會三方面因素引起的,故將從在校大學生視角出發,聯系實際,有針對性的從這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策略以期消減大學生中的怠惰現象。

【關鍵詞】大學生;怠惰現象

一、引言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后備儲蓄人才,是科技興國的主力軍,但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大學生學習生活怠惰現象,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的進展。由于現階段就業制度的不健全,就業過程中的不公平現象尤為突出有的學生因對就業中一些不良現象認識不理性不成熟,對未來前途過于失望,久而久之產生學習怠惰。為了防止大學生怠惰行為的進一步蔓延,影響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對大學生生活怠惰現象進行分析,找出成因,結合實際,提出幾點針對性的改善策略。

二、大學怠惰現象的表現

本研究通過與學校老師及周邊同學的訪談,根據學生、學校以及社會三方面的因素來自行編制《大學生學習怠惰調查問卷》,對大學生的怠惰行為表現進行調查。

研究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從我國7所高等院校中抽取810人作為被試,發放問卷810份,收回有效問卷792份,有效率為98.52%,用EXECL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

(一)怠惰心理

調查顯示,有48.15%的學生會產生怠惰情緒,其他學生雖然不會產生怠惰情緒,但怠惰作為一種不良情緒,也會在學生之間蔓延。

關于怠惰心理的出現頻率方面,有50%的學生經常有怠惰心理,41.67%的人很少有怠惰心理,8.33%的學生一直有怠惰心理,可見,這種心理較為普遍。

(二)怠惰行為

1.學習上的怠惰行為

通過對大學生學習態度進行調查發現,認為學習有趣、認為學不學習無所謂、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的學生分別占45.83%、20%、12.5%。這一數據充分顯示了,較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懈怠和抵觸等現象,不太想學、不想學已經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常態,

通過對大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調查發現,實際課堂上,只有62.5%的學生在聽講。除了學習外,發呆和玩游戲是與課堂無關的事情,也是一種怠惰的表現,這說明了很多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

2.日常生活的怠惰行為

由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學習怠惰的表現,見圖2.5。

2.5 大學生學習怠惰的表現

三、大學生怠惰現象的原因

(一)個人方面

個人方面導致怠惰行為出現的原因如下: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家庭環境也不盡相同,導致學生的三觀也出現了一定的差異,有。二是人生規劃不明確,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現象。一方面大學沒有為學生的人生進行規劃,在學生自身缺乏規劃意識的情況,出現了理想缺失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是缺乏學習目標,在平時的學習中也就不會那么努力。三是缺少專業興趣,大學生主體性弱化。學生在無法對專業產生興趣的情況下就滋生了混個文憑的心理,在學習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更別說在學習上發揮主觀能動性。

(二)學校方面

大學生自身的態度十分重要,而學校方面的問題同樣也不可小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

有不少大學教師自身素質本身不高,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點名應卯,不會努力傳道受業解惑,在教學中按部就班,不會思考何種教學方法可以提升教學有效性等,從而使得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2)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體系較為陳舊。

很多高校的教學考核僅限于課堂講授,對學生出勤率的考核不足,課程考核以考試為主,而且開卷考試占較大比重,使得學生大膽放心地曠課,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質量自然不高,學生認為認真學習也學不到知識。

(三)社會方面

近幾年來,社會惰化這一現象日趨嚴重,也正在逐步蠶食著大學生們的思維。社會方面對大學生學習怠惰行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錯誤思想的消極影響。

社會上存在一些不良思潮,比如讀書無用論、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等,這些思想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就業環境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沖擊。

隨著我國就業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部分急功近利的學生因為眼前的不利形勢,開始在平時生活中得過且過,很容易出現倦怠行為。

四、大學生怠惰現象的應對策略

(一)個人方面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認真學習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相關基本理論,從思想上提高覺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加強鍛煉,并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正確引導。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避免知行脫節。

(2)明確學習目標,堅定理想信念。

大學生要正確看待學習,學會學習,制定符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有效克服怠惰行為,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從而獲得學業上的成功。

(3)發揮學習主體性,勇于創新。

大學生在學習上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自身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聽取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積極質疑和挑戰權威,獲得學習上的成就。

(二)學校方面

(1)完善教學管理,提升大學生學習興趣。

鑒于學習氛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應制定科學的教學標準,完善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構建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加強對學生考核評價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可以感到學習的快樂或者學習的必要性。

(2)改進教學態度,提高教師影響力。

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充分提升教師人員的素質,使其可以在教學中科學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的質量。

(三)社會方面

(1)社會需要抵制不良思想影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具體的工作中,強化大學生問題意識,激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改善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使其可以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影響。

(2)建立健全就業保障機制。

為了幫助更多的大學生緩解就業壓力,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信息平臺,方便其搜索就業信息等。

五、結論

大學生的生活怠惰行為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比如學生自身、學校以及社會等,要想防止怠惰行為的發生,就需要從這三方來防控,樹立正確的三觀,明確學習目標,堅定理想信念,發揮學習主體性,勇于創新等,學校也應完善教學管理,提高教師的素質,構建行為柵欄來防控學習怠惰。提高大學生“精氣神”,改善大學生學習生活風貌,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改善大學生學習生活思想現狀,積極響應十九大號召,強化教育事業是高校提升人才培養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梁瀛尹.理工類大學生抗挫力培養的若干對策【J】.考試周刊, 2016(56):164-164.

[2]高金超.大學生課堂消極行為分析及對策研究——以S大學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8).36-68.

[3]李媛, 王娟, 武秀敏.大學生網上消極行為狀況及原因調查【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2007,4(3):68-69.

[4]方剛.淺析當今大學生的消極行為、成因及對策【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01(1):144-146.

[5]王偉, 鄭繼海.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消極行為治理探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1).97-98.

[6]吉順育.大學課堂學生消極行為成因與對策研究——以徐州工程學院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12(10).25-25.

[7]劉世鐸, 田謐, 凌靜.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行為的消極影響及規避路徑【J】. 新西部,2017(25):133-133.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新大學生之歌
從8 個字看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