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與措施

2019-07-24 10:33張軍鵬孟利航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張軍鵬 孟利航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我國的文化基因與思想靈魂,它對大學生思政教育起到指導性與建設性的作用。同時,思政教育應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二者相互融合滲透,共同促進文化自信的提升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思政教育;必要性與措施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是共同的理想信念與民族精神的體現。其中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家國情懷,使人奮進,孔子的積極入世的思想,孟子的“天下為己任”激勵著每一代人的愛國情懷,使得民族自豪感深入人心;世世代代秉承的勤儉節約,使大學生學會自律,更好的規劃個人的未來發展;倫理道德促進大學生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边@些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著積極地導向作用。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中,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獨立的思考能力,促進“四個全面”踐行十九大理念。[1]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缺失

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活躍,有自己的看法。很多大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已脫離時代軌道,無借鑒價值,阻礙當今社會發展,并且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持不自信的態度。[2]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我身邊玩著手機”體現了大學生對于長輩與家人的忽視,需要通過思政教育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考試作弊、買斷專利作品參加比賽表明了大學生對誠信的態度缺失,誠信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我國傳統節日如端午節,為紀念愛國英雄屈原,傳承心系國家之情,但有些大學生不明白節日意義甚至表示對其不是很了解;大學生瀏覽各種網絡小說,而忽視中國經典讀物,更加劇了對中華文化的淡薄。上述體現出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匱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刻不容緩。

(二)大學生對外來文化的盲目推崇

我國市場經濟開放程度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過洋節而忽視傳統節日,并且大量國外影視作品的傳入,帶來新的價值觀念,不利于思政觀念的傳播和樹立;對西方文化了解不全面,易產生盲目崇拜心理,動搖傳統優秀文化的地位,滋生歷史虛無主義;[3]對于西方國家超前消費態度的推崇使用校園貸,購買國外化妝品、鞋等物品,而身負高利息無法償還跳樓身亡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們應重視大學生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及思政熏陶,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與文化自豪感,正確定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

(三)大學高校是優秀文化的起源地與發展地

習近平強調,要將思政教育工作全面融入教育中,遍及各方面、各角度,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實現新繁榮。高校將整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任務,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使大學生的思想得到全面滋養。新媒體時代,各種App盛行,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大學生受消極錯誤思潮影響不能正確篩選,追隨輿論導向,腐蝕正確的思想觀念,如一味追求物質享受、社會風氣浮躁、投機取巧等。此種現象更需要高校作為一只強有力的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自覺抵御消極錯誤思潮的侵蝕。[4]

三、建設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社會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力度

書籍工作者對中華經典書籍進行整理,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使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平民化、大眾化,發展成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制作宣傳片、微電影在電視、網絡播放,使人們在歡笑與感動中牢記美德;國家開發系統化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引領青年人正確的價值觀;開展話劇、歌唱、繪畫等全國性具有影響力的比賽,利用投票等方式引起人們關注與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作用;開展征文活動,使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深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向正確的思政觀念靠攏。

(二)加強校內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與建設

校內的思政建設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開設與思政、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讓學生觀看相關視頻、紀錄片、直播等,促進思政教育的宣傳;[5]加強馬克思原理、毛澤東思想等公共課的管理與建設;組織演講比賽、相關知識競賽、辯論賽、校園文化節,通過校園廣播進行思想傳播,制作海報;社團之間相互聯合,共同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舉行團日活動,班級一同到教育基地參觀,學生間進行互動可以促進深層理解;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文章,官方微博中及時更新消息,并利用評論、轉發功能,使學生們了解最新消息。

(三)規范教育工作者教學,創新授課模式

規范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不斷創新是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問題。新媒體下,網絡發展迅速,獲取知識便利、信息量大,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跟上時代步伐,不斷充實自己。[6]在授課中,不僅傳輸課本中的固有知識,還要與當今時事相結合,使知識切合生活化、社會化;創建微信班級或QQ班級,隨時隨地解決學生的疑問,使得授課方式靈活化;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引導學生從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探討與解決問題;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培訓,提升自身認識層次,為進行學生的思政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改變單一枯燥的灌輸式教學,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室,對學生進行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課堂氛圍更活躍,學生思考更加主動,利于思政教育理念更好理解,領略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增強文化自信。[7]

【參考文獻】

[1]柴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J].黑河學院,2018,(07)

[2]李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西農經,2016,(12)

[3]張麗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問題與路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6)

[4]石健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5)

[5]羅曉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法制博覽,2017,(36)

[6]李晶晶.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探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8,(20)

[7]蘇苗苗.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助推[J].社會科學,2018

猜你喜歡
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