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體驗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獨特優勢

2019-07-24 10:33呂曉婷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中職德育核心素養

呂曉婷

【摘 要】體驗式教學法是以體驗理念為引領,全面、全程、深度地凸顯體驗的德育價值的教學法,它是核心素養培育的題中之義。體驗式教學法不是一項簡單單一的教學方法,它以深刻的理論根基、系統的實踐之道、完整的體系建構、科學的評價跟進共同支撐“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的體驗生成。以中職德育《哲學與人生》課程為例,體驗式教學法以生活智慧、生存本領、生涯探索、生命價值為核心內容,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不同層面的場域體驗,獲得勤奮責任、誠信守法、感恩奉獻、自尊自信等核心素養的達致。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核心素養;中職德育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焙诵乃仞B是職校德育的題中之意,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對核心素養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分與解讀,核心素養的提出解決了“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為中職德育課程改革往哪里走指明了方向。

體驗式教學法是相對以往知識灌輸型教學法而言的,體驗式教學法強調體驗在教學中的獨特作用,它以體驗理念為引領,全面、全程、深度地凸顯體驗的德育價值。體驗式教學法不是一種簡單單一的教學方法,它是在體驗理念引領下,通過挖掘自然、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體驗素材,引發體驗者道德認知、形成道德情感,進而形塑道德意志,再指向實際道德行動的系統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法與核心素養的培育宗旨高度契合,它指向了提升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墩軐W與人生》是一門需要從自然、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找尋體驗,以形成道德體驗,進而幫助樹立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的一門課程,體驗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具有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從《哲學與人生》課程為攬本,分析體驗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理論闡釋:體驗式教學法的理論根基

“體驗”一詞來源于德文文獻,用最初源義上識別,它也可譯作經驗或經歷。體驗,通俗來理解,即通過一種切身的經驗或經歷,產生某種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從體悟中獲得某種道德提升與道德自覺。由此可看到,道德教育價值是體驗的題中之義,亦是體驗式教學法在培養核心素養中具有獨特價值意義的源起。體驗式教學法以體驗理念為引領,感悟自然、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通過從自然、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實體悟,引導個體走向真善美生活。體驗式教學法由來以久,但體驗式教學法如何在中職德育核心素養培育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需要挖掘其理論根基,從理論源頭把握“體驗”的根本要義。體驗式教學法的理論根基可從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找尋理論闡釋。

一是哲學層面的實踐論觀點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與動力。每個個體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實踐中的個體,人的認識來源泉于實踐,人的感受來源于體驗,只有經歷實踐、經歷體驗,才能養好良好品德,馬克思的實踐觀為體驗式教學法提供了哲學層面理論支撐。

二是心理學層面的實踐活動論支撐。心理學認為,從感覺、知識、記憶、情感、意志、品質到行動養成的形成過程看,情感、意志、品質等屬于非智力因素,從現象到概念、從表面到本質、從能力到品質,這一過程的形成均需要通過體驗以獲得發展,由此,心理學層面的實踐活動論是體驗式教學法的心理學層面支撐。

三是教育學層面的學生主體論支撐。教育學認為,教育的過程至少有四個要素,即教師、學生、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師與學生均是教育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發揮主體作用,知識、能力與價值觀的形成也恰恰是在體驗中獲得,知識、能力、價值觀是均是學生依靠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習得,由此,教育學層面的學生主體論是體驗式教學的教育學層面支撐。此外,杜威的教育觀、盧梭的愛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均為體驗式教學法提供了理論根基,亦是體驗式教學法何以運用于中職德育核心素養培養的理論源泉。簡言之,哲學層面的實踐論觀點、心理學層面的實踐活動論、教育學層面的學生主體論是體驗式教學法的理論根基。

二、運行原理:體驗式教學法的實踐之道

體驗式教學法其宗旨在于“以身體之,以心驗之”。體驗式教學法要求注重感官感受,體驗“物性”,也注重精神參與,體驗“靈性”。由此推演,體驗式教學法的運行原理要求既有感官感受,也有精神參與。感官感受與精神參與缺失任何一種,都無法形成真正的體驗。在感官感受中需要通過參與、分享、反思以獲得情感、提升自我,實現知行合一的理論自覺與價值自覺。參與、分享、反思是體驗式教學法的重要環節,也是透過參與中的切實體驗、分享中的表現機會、反思中的觀察體悟,切實提升道德情感,進而促進自我成長?!墩軐W與人生》是一門幫助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認識與看待自然、社會發展,正確認識與處理人生發展基本問題的一門課程?!墩軐W與人生》本身不是一門以知識記憶為目的課程,它需要以切實的參與、分享、反思以達致提升看待與正確處理人生發展問題的能力。正基于此,在《哲學與人生》該門課程的具體實踐中,以體驗式教學法為切入,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對話分享、評價反思,使學生在觀察、參與、討論、判斷、辯論、澄清中提升“物性”與“靈性”,進而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簡言之,體驗式教學法透過參與、分享、反思,在參與、分享、反思的體驗中踐行“以身體之,以心驗之”。

三、整體支撐:體驗式教學法的體系建構

體驗式教學法不是一個簡單單一的教學方法,它堅持以體驗理念全面引領,形成一個綜合體系,以支撐體驗與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機對接。具體來說,結合《哲學與人生》課程,體驗式教學法可從體驗目標、體驗內容、體驗場域等幾個方面來設計。

一是體驗目標。體驗式教學法運用的目標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以生活、生存、生涯、生命為主線,從自強不息、人生選擇、人生動力、知行統一、人生理想、個性自由等方面設計相應的情境體驗,使學生們在生活、生存、生涯、生命不同層級的體驗與思索中尋找人生理想、做好人生規則、做出正確人生選擇、實現有價值的人生。

二是體驗內容。體驗內容指向生活、生存、生涯、生命四個維度。從生活、生存、生涯、生命四個維度對接《哲學與人生》的課程內容,使學生在鮮活的生活、生存、生涯、生命體驗中感悟人生,并指向感恩、奉獻、勤奮、責任、誠信、守法、自尊、自信等核心素養的養成。具體而言:如在生活智慧的價值指向上,設定時間管理、情緒、交往管理、目標管理等體驗,以養成積極良好的生活心態、優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升生活品質,進而達致勤奮、責任的核心素養。該部分主要通過平日的觀察、記錄以產生形成性評價。在生存本領的價值指向上,設定生活常識、規則契約、競爭意識等體驗,以養成基本的生存知識、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獲得一定的生存能力,進而達致誠信、守法的核心素養。該部分主要通過作品描述以形成評價。在生涯探索的價值指向上,設定職業體驗、人生規劃、志愿服務等體驗,以“認識你自己”,明晰志向選擇,升華人生價值,進而達致感恩、奉獻的核心素養。該部分主要是通過表現性以形成評價。在生命價值的價值指向上,設定生命之緣、生死之刑、積極選擇性等體驗,以認識生命、熱愛生命、豐富生命的體驗,進而達致自尊、自信的核心素養。該部分主要是通過角色扮演等形式以獲得評價與感悟。簡言之,體驗式教學法串穿《哲學與人生》課程,使課程更賦予靈動性與生動性,在體驗式感悟中也更多地指向核心素養的培育,它與核心素養的培育具有目標指向一致的關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核心素養正是體驗式教學的題中之義。簡言之,生活智慧、生存本領、生涯探索、生命價值是體驗式教學法運用的指向核心內容。

三是體驗場域。場域是體驗式教學法實現的重要要素,結合體驗式教學法在課程中從生活智慧、生存本領、生涯探索、生命價值的體系建構,將體驗式教學法融于家庭、學校、社會三大場域中,使家庭、學校、社會都成為體驗式教學法的體驗場域。體驗式教學法不是一個拘泥于課堂某個知識點的教學法,它是以體驗理念為引領,強調學生以親身經歷與直接經驗,通過自主道德判斷與選擇而形成的體驗認識,進而形成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的體驗法。體驗式教學法的場域不僅僅是在課堂,它延伸至家庭、社會、學校各場域,通過家風形塑、家庭參與、社會風氣形塑、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教育合力,引導形成勤奮責任、誠信守法、感恩奉獻、自尊自信等核心素養。眾所周知,道德行為的養成不能僅靠一次課程,如果僅靠一堂課的教授它往往影響非常有限,在復雜的社會與生活情境中,個體能否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能否形成長效的教育機制,它需要統籌家庭、學校、社會各個領域,將家長重視、家庭參與、家風家教、家規家訓均融入體驗中,在家庭的儀式、學校的活動、社會的關注中形成道德合力。同時教師在此過程中要以高尚的人格、道德情操融入課題,以道德示范教學,形成有溫度、有深度、有指向的情感體驗。簡言之,家庭、學校、社會均是體驗式教學法的體驗場域,它將三者合力發揮,以形成體驗的復合力量,支撐“靈性”的收獲。

四、評價反饋:體驗式教學法的評價跟進

德育的成效往往很難以量化的標準以衡量,同時由此其周期較長,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做出客觀的判斷。那么,如何對體驗式教學法的教學成效進行評價跟進。在此借鑒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以進行評價跟進。如第一層指向接受和反應,此方面主要是判定體驗的積極性與參與度;第二層指向評價和解釋,此方面主要是指向理解度與行為取舍。體驗式教學法成效的評價跟進,不同于刻板的量化評估,它主要在評價內容、評價重點、評價手段、評價目的等四個方面展開評估,具體來說,在評價內容上,要突出復合性,即評價內容不是局限于單一的指標,它需要綜合情感、態度、價值觀、完成水平、完成任務等情況綜合判斷,以強調其綜合素質。評價重點上,要突出主體性,即評價需要重點指向主體的主動參與、主體的主動反思、主體的主動踐行,突出主體在此過程中發揮的主觀能力性與價值傾向性。在評價手段上,突出過程性,即評價手段不是依靠某種具體的工具,而是突出從過程來判斷體驗的質量,如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家長參評、學生互評、活動評價、成果綜合評定等方式進行過程評價。在評價手段上跳出傳統的“唯結果論”,重視過程在此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在評價目的上,突出激勵性。即評價目的上就學生的正向行為進行激勵與鼓勵,根據學生的態度、情感、信念、行為、選擇等進行正向引導,創設有利于學生終生受益的育人環境。簡言之,體驗式教學法的評價跟進在評價內容上,突出復合性;在評價重點上,突出主體性;在評價手段上,突出過程性;在評價目的上,突出激勵性,由此形成體驗式教學法的評價跟進。

【參考文獻】

1.杜永關:《核心職業素養》,治金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2.方健華:《從能力本位到素質本位-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評價及其標準體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3.李平、徐鳳嬌:《中職德育主題教育活動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4.劉雪梅:《快樂德育》,中國鐵道出版社2018年版。

5.陳婉珍、汪永智:《哲學:人生的詩意與遠方》,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猜你喜歡
體驗式教學法中職德育核心素養
體驗式教學法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中職德育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
護理實驗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