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管理類專業職業素質培養實踐課程對分課堂(PAD)模式實踐探究

2019-07-24 10:33馮卉苒閆彩玲劉玉萍郜玉環
智富時代 2019年6期
關鍵詞:對分課堂高職院校

馮卉苒 閆彩玲 劉玉萍 郜玉環

【摘 要】以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管理學院應用對分課堂開展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系列課程為例,介紹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及內容。實踐表明,對分課堂模式在減輕教師負擔的同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廣。

【關鍵詞】高職院校;對分課堂;PAD

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提高教學水平,眾多學者、教師積極嘗試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復旦大學的張學新教授在多年教學實踐和理論思考的基礎上,結合傳統課堂與討論式課堂的優勢提出了原創性課堂教學新模式——對分課堂。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對分課堂把教學分為在時間上清晰分離的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 化 吸 收 (Assimilation) 和 討 論(Discussion),因 此 對 分 課 堂 也 可 簡 稱 為 PAD 課 堂?!?】

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系列課程是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管理學院在打造省級骨干專業過程中,結合多年理論教學經驗,通過模擬職業活動、職業場景,采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構建的管理類專業職業素質培養實踐課程。該課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大一下學期、大二上學期、大二下學期分別進行“模擬公司組建”、“市場調查實踐”、“模擬招聘應聘”三個階段的內容。每一階段持續兩周時間,分為理論講授、討論實施、成果展示三個部分,采用隔堂對分的授課方式,輔之以“對分易”微信公眾號,實現線上點名、提問、作業發布、資料分享等功能,將對分課堂的講授、內化吸收、討論三個過程有機結合。課程最后,各小組需提交一份完整的課程報告,并制作PPT、撰寫講稿,通過評比決出一、二、三等獎及單項獎,獲獎者將得到表彰和獎勵。課程采取過程化考核,總成績由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組成,小組成績由子任務完成情況、課程報告撰寫情況、評比展示表現決定;個人成績由參與度和出勤情況組成。

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第一階段的課程以模擬企業組建為主題,分成模擬企業組建、創建經營理念、設置組織結構、確定企業發展戰略、確定產品營銷策略等五個子任務。教師在課上針對五個子任務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并布置小組作業,學生在課下通過搜集相關資料、組內討論等方式完成子任務,第二天課上各小組進行階段成果展示分享,教師予以點評并進行新一輪對分課堂,具體課程安排見表1。

表1 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第一階段課程安排

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第二階段的課程以市場調查實踐為主題,以問卷法為主要調查方法,分成確定市場調查主題、制定市場調查方案、設計及發放市場調查問卷、收集及分析市場調查數據等四個子任務,具體課程安排見表2。

表2 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第二階段課程安排

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第三階段的課程分兩部分進行,一部分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模擬招聘:分為模擬公司組建、設置崗位要求、模擬校園宣講、設計面試題目、制定評價標準、進行面試選拔等六個子任務;另一部分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及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模擬應聘:分為制作個人簡歷、制作自我介紹短視頻、參加無領導小組討論、進行標準化面試四個子任務,具體課程安排見表3。經過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第三階段教師主要起到引導和把關的作用,具體的工作可交由學生們自主完成。

表3 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第三階段課程安排

管理者職業素質培養系列課程應用對分課堂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減輕了教師負擔,轉變了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實踐表明,對分課堂有助于高職院校改善課堂教學的困境,為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05):5-10.

猜你喜歡
對分課堂高職院校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外作業設置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