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護理干預對老年重癥腦卒中下肢DVT發生率的影響

2019-07-25 06:58郭新苗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下肢血栓重癥

郭新苗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重癥醫學科 鄭州450000)

重癥腦卒中為老年人多發腦血管疾患,亦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重癥腦卒中的臨床診治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由于長期臥床、脫水治療,血液高凝,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有數據顯示30%~40%的腦卒中患者有發生下肢DVT的風險,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康復[1~2]。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應用較廣泛,主要用于預測下肢DVT發生風險,指導預防性護理工作,可對下肢DVT發生風險作出準確評估,有助于臨床對處于不同深靜脈血栓風險程度的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以減少DVT發生,改善預后[3]。我院采用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指引下早期護理干預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77例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8例,女17例,男 21例;年齡 60~80歲,平均(67.10±7.01)歲;發病時間 4~20 h,平均(14.16±4.20)h。觀察組 39例,女 17例,男 22例;年齡 61~79歲,平均(67.31±6.13)歲;發病時間 4~21 h,平均(15.01±4.32)h。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均符合《神經病學》中腦卒中診斷標準[4];年齡60~80歲;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胃腸道疾患或近期進行胃腸手術治療;伴有嚴重精神疾患;合并結締組織疾患或出現急慢性感染;腦腫瘤或其他惡性腫瘤患者;合并傳染性疾患。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叮囑患者注意事項、脫水降顱壓、飲食干預及簡單的心理疏導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采用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護理干預:(1)采用Caprini評估量表評估下肢DVT發生風險,分為極高危(≥5分)、高危(3~4分)、中危(2分)及低危(<2分)[5],并依據不同風險等級提供不同護理服務,具體見表1。(2)護理措施?;A護理:經常行直立體位鍛煉,站姿位一般不連續超過30 min,若患者可自主站或坐則鼓勵他們多行站位或坐位鍛煉,若無法站或坐則將床頭搖高讓患者靠坐于床上;患者臥床期間需定時輔助他們變換體位,使患者患肢較心臟高20~30 cm;每天觀察記錄1次患肢有無疼痛,左右周徑大小,皮膚顏色及溫度等情況;告知患者吸煙對下肢DVT形成的影響,指導患者戒煙;叮囑患者保證每天1 500~2 000 ml的飲水量。早日肢體活動:若患者長期臥床則對患者下肢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按摩時從小腿遠端開始自下而上進行按摩,2~4次/d,并輔助患者進行簡單足、踝、膝伸屈活動;可自主活動的患者叮囑他們每天進行1~3次膝關節伸屈運動,1~3次足踝關節伸屈運動。藥物干預:靜滴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丹紅注射液等疏通筋脈、活血化瘀藥物,常規使用阿司匹林,部分患者可給予低分子肝素鈉,用藥期間密切關注患者有無出血征象。加壓彈力襪:依據患者腿圍選取適宜大小加壓彈力襪穿戴,并檢查患者足跟是否與彈力襪足跟貼和,若貼和完好則撫平襪子,穿彈力襪期間密切觀察患者血液循環情況。下肢間歇性氣泵治療儀:依據患者耐受程度采用氣泵治療儀進行間歇性治療,每天1~2次,治療時關注套筒部位患者肢體情況。

表1 下肢DVT形成不同風險程度及對應護理措施

1.4 觀察指標 (1)下肢DVT發生率。(2)以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6]。(3)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總分100分,劃分為十分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70~89分)及不滿意(不足70分),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下肢DVT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下肢DVT發生率為 2.56%(1/39),對照組為 21.05%(8/38),觀察組下肢DVT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4.708,P=0.030)。

2.2 兩組SS-QOL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SS-QO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S-QOL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S-QOL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3 9 3 8 t P 9 5.1 0±5.2 0 9 6.3 0±6.4 0 0.9 0 4 0.3 6 9 1 8 4.5 0±5.4 0 1 1 5.2 0±5.3 1 5 6.7 6 6 0.0 0 0

2.3 兩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7.44%,高于對照組的73.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3 討論

重癥腦卒中患者發生下肢DVT會影響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且部分患者甚至因血栓脫落阻塞肺動脈而引發肺栓塞,增加急性期死亡風險,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因此加強重癥腦卒中圍治療期護理工作,預防下肢DVT的形成,對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尤為關鍵。常規護理對所有患者均采用統一的護理措施,缺乏針對性,增加了護理人員及患者的負擔,導致部分預防措施落實不到位,存在一定局限性。

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護理干預可對患者深靜脈情況進行綜合全面評估,對不同分級發生風險進行評估,并依據不同風險程度進行針對性個體化施護,不僅可規避常規護理對所有患者實施一致性護理所致護理人員工作量增加、工作效率低的不足,避免盲目性工作,還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患者滿意度。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尤其是臥床患者長時間處于一個固定體位,導致其血管持續受壓,不利于血液回流,為引發下肢DVT的重要因素[8]。在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評估后針對性進行體位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靜脈回流,防止下肢DVT發生。早日活動肢體有助于改善下肢肌肉松弛度,刺激血管收縮,改善血循環,防止血液凝滯形成DVT。間歇性氣泵治療儀治療通過氣囊大面積按摩、擠壓肢體,促使靜脈血管排空,促進血液流向周圍毛細血管,避免血液淤滯,進而防止發生下肢DVT。同時氣囊壓迫肢體可增強網狀內皮細胞吞噬功能,加速組織滲出液吸收,抑制下肢DVT形成,改善預后。觀察組干預后下肢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SS-QO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在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指引下對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預防下肢DVT形成,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觀察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指引的早期護理干預可提高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有助于改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采用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護理干預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可降低患者下肢DVT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猜你喜歡
下肢血栓重癥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上海此輪疫情為何重癥少
防栓八段操 讓你遠離深靜脈血栓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學成分
舌重癥多形性紅斑1例報道
鈥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觀察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腰交感神經節射頻治療糖尿病下肢病變的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2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