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之美,盡在“聲音”里

2019-08-01 08:48羅麗琴
兒童大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聲音語文課堂培育

羅麗琴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學道街小學,四川 眉山 620000)

一、找準師生發不出“好聲音”的癥結

(一)評價體系的偏頗

在教育的工具價值具有壓倒性優勢的背景下,評價的選拔性功能始終顯得非常強大?!耙豢肌彪m不能定終身,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未來,因而“應試”必定成為他們近乎是唯一的理性選擇。連高考作文閱卷也講究八股格式,哪位考生還敢推陳出新呢?哪位語文老師還敢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呢?高中影響著初中,初中影響著小學,小學影響著幼兒。孩子們從小就說著父母希望他說的話,做著老師希望他做的事,也就很難指望他們能在課堂上發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的“好聲音”來。

(二)學術能力不獨立

語文教師為何寧可照本宣科,而不是去選擇激活、挖掘、點撥學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缺乏獨立的學術能力,只得依賴課標,迷信權威,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定位在課程專家附庸的位置上,成為課標和專家的傳聲器,人云亦云。這樣的教師自身都發不出“好聲音”,希冀由他們去培育課堂、培育學生的“好聲音”,當然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二、培育語文課堂“好聲音”的策略

(一)語文教師要著力提升學術與人格魅力

首先,多讀書。劉向說:“讀書可以醫愚也?!睍_實可以讓人變得更智慧,更儒雅。經過20多年的語文教學的實踐,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讀書不僅要保證“量”,更要保證“面”。讀《詩經》,讀《史記》;了解李白、杜甫;認識陶淵明、李清照;琢磨蘇東坡、辛棄疾……這些經典史詩,這些文人雅士,會在無形中凈化語文教師的靈魂。再讀《課堂教學的掌控藝術》,再讀《兒童心理學》;再了解陶行知,于永正;再走近竇桂梅,管建剛……這些教育理論,這些教育名家,會在悄然中提升語文教師的業務。還讀《床邊的小豆豆》,還讀《淘氣包馬小跳》;還讀《夏洛的網》,還讀《踮腳張望的時光》;還讀《漫畫人體奧秘》,還讀《我的拉魯斯小百科》;還讀《康德文集》,還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些兒童讀物,科普文集,哲學著作,會讓語文教師在頓悟中提高素養。

其次,多行走。行走的意義在于拓寬視野,在于實踐反思。美國作家愛默生這樣說:“書本理論是高尚的。第一代學者吸收了周圍的世界進行思考,用自己的心靈重新進行安排,再把它表現出來。進去時是生活,出來時是真理;進去時是瞬息的行為,出來時是永恒的思想。它能站立,能行走,有時穩定,有時高飛,有時給人啟示。它飛翔的高度、歌唱的長短都跟產生它們的心靈準確地成正比?!闭Z文教師博覽群書,提升的是自身的素養,如何轉化成學生的能力就得實踐。教師不是告訴學生怎么做,而是影響學生自發地去做。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行走,行走在理論與實踐之間,行走在講臺與講桌之間,行走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在行走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二)豐富語文課堂上“好聲音”的外延

首先,培育有膽識的“好聲音”。我在自己任教的班上作了“課堂發言統計”,以一周為計算,數據如下,常態下的語文課堂堅持積極發言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六分之一,還有六分之三的同學是聽眾,剩下六分之二的同學在“打醬油”。所以,課堂上呈現這樣的畫面,教師在臺上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六分之五的同學為何不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原因一,根本不懂。原因二,似懂非懂。原因三,沒膽量。原因四,沒興趣。這就是語文課堂低效的原因,學生沒動起來。而檢驗學生是否動起來最直接的標準就是有無發出“聲音”。如何做到鼓勵學生全體總動員發出“聲音”?方法一,教師要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滿足各層次的學生有機會交流。方法二,教師營造言論自由的氛圍。只要學生思考過的答案,無論正確與否,都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凡是取笑別人發言的同學絕不姑息。方法三,教師規定學生每天發言的底限。每個同學每天至少發一次言,若沒完成,放學前當眾交流沒發言的心得。這樣,給機會,營氛圍,定制度,必定能讓所有的同學“開尊口”。

其次,培育有邏輯的“好聲音”。學生有膽量說了,說話內容不愁了,但很快就會陷入了這樣的危機。那就是教室里面都是聲音。嘈雜,無序。學生說了很多,但言之無物。怎么辦?方法一,分清內容的主次。告訴學生,教師只給一分鐘的時間,請說重點,以計時的方式進行。若一分鐘后沒說完,就沒有機會了。慢慢地,學生就會養成說關鍵話的能力。方法二,理清內容的先后。如果內容很多,想清楚,自己先說什么,再說什么,要有條理。方法三,學會使用關聯詞。教給學生常用關聯詞的用法,如:雖然……但是……,因為……所以……,無論……都……,漸漸地,學生的發言就會有邏輯。

接著,培育有質感的“好聲音”。聲樂中的“好聲音”的質感指的是圓潤、悅耳、有彈性。語文課上的“好聲音”的質感指的是有思想、有見地、充滿智慧。這樣的聲音,源于學生課外的積累,思維的成熟,也源于教師的引導、點撥與示范。這樣的培育沒有模板,只能靠教師語言的修為,對學生也只能是影響和熏陶。比如:調皮的孩子玩橡皮不做作業。教師可以這樣說:“寶寶,我們沒讀幼兒園啊?!痹偃?,有些孩子好表現自己,不舉手隨意亂說話。教師一臉愁容,說:“孩子,我們來挑戰自己,看看自己的大腦能控制住小嘴嗎?”教室里鬧哄哄的,教師很憤怒,但可以這樣說:“孩子們,我多想做一位優雅的老師呀,但你們總讓我發狂?我們可否融洽些?我們要鬧僵才愉快嗎?”如果長期以來,師生的交流是這樣的,那么,自然就發現了,學生的語言也幽默了,有質感了。

然后,培育有思辯的“好聲音”。常聽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這樣問:“你們想不想知道?”學生答:“想?!痹賳枺骸澳銈兌藛??”學生答:“懂了?!边€問:“這樣理解對不對?”學生答:“對?!敝T如此類的一問一答,很常見,很無意義。教師只是象征性地問,學生只是禮節性地答。語文課堂上的“思辯”指什么?指語文課堂上的思考與辯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理解領悟貴在獨到。學習探討貴在質疑。語文課堂上要有思辯的“好聲音”,就得靠語文教師提出了多少有思辯價值的問題。就得靠語文教師在學生山窮水復疑無路時,進行什么樣的點撥,讓學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后,培育有底蘊的“好聲音”。底蘊在哪里?在骨子里。底蘊從何而來?厚積而薄發。所以教育需要堅持。約翰遜說:“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來完成的?!眻猿肿寣W生每天說清楚一句話,堅持讓學生每周說具體一段話,堅持讓學生每一月說精彩一篇文,底蘊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這樣的“好聲音”是影響學生一生的。

三、結語

語文課堂上的“聲音”易求,“好聲音”難覓,但語文課上的“好聲音”應該是所有語文教師一生的追求!若潛心研究,精心培育,語文課堂上一定會音韻悠遠,精彩紛呈!

猜你喜歡
聲音語文課堂培育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淺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從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視敘事節奏的表達
聲音在動態圖形中的應用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