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發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纖維蛋白原、D2聚體水平相關性分析

2019-08-01 01:45劉雨欣黃滔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19年6期
關鍵詞:纖維蛋白原

劉雨欣 黃滔

【摘要】目的:分析多發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纖維蛋白原(FIB)、D2聚體(DD)水平的相關性。方法:根據ISS評分將150例多發傷患者分成A、B、C三組,檢測FIB和DD水平,對比分析檢測結果。結果:A、B、C組的FIB、DD水平差異顯著(P<0.05);C組的FIB水平明顯低于A組、B組(P<0.05);A組的FIB水平明顯低于B組(P<0.05);C組的DD水平明顯高于A組、B組(P<0.05),B組的DD水平明顯高于A組(P<0.05)。結論:多發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纖維蛋白原、D2聚體水平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通過檢測纖維蛋白原與D2聚體水平,能對其病情進行評估,為臨床診治提供指導。

【關鍵詞】多發傷;病情嚴重程度;纖維蛋白原;D2聚體

【中圖分類號】R24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233-01

多發傷患者的病情兇險、復雜,且進展迅速,病情嚴重者還可能發生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多發傷現階段已成為了導致中青年人群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國每年大約有60萬人死于多發傷[1]。選擇合理的方法準確評估多發傷患者的評估,對于臨床進一步救治非常關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多發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纖維蛋白原(FIB)、D2聚體(DD)水平的相關性,希望能為準確評估多發傷患者的病情提供指導。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150例多發傷患者均為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所收治,根據ISS評分將全部患者分成三組,A組(25分25分)30例,其年齡為19-73歲,平均為(39.3±2.2)歲。三組在性別構成比、年齡方面有同質性。

1.2 方法

對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信息、初始血清中FIB水平、DD水平進行回顧性分析,于患者傷后第1天,記錄其ISS評分;分析疾病嚴重程度與FIB水平、DD水平的相關性。選擇強盛VITORS 4600、VITORS 5600干式生化儀檢測FIB水平和DD水平。

1.3 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21.0軟件統計和分析本實驗相關數據,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進行,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纖維蛋白原水平與D2聚體水平

A、B、C組的FIB、DD水平差異顯著(P<0.05);C組的FIB水平明顯低于A組、B組(P<0.05);A組的FIB水平明顯低于B組(P<0.05);C組的DD水平明顯高于A組、B組(P<0.05),B組的DD水平明顯高于A組(P<0.05),如表1。

2.2 相關性分析

Spearman法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FIB水平與ISS評分表現為負相關;DD水平與ISS評分表現為正相關。

3 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所預測,在疾病譜中因創傷所導致的人身傷害的排序將會不斷上升[2]。準確評估多發傷患者的病情程度,對于臨床診治非常重要?,F階段臨床中在評估傷情時,最常用的模式為ISS評分和AIS評分。但是ISS評分和AIS評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僅住院時間、疾病結局、手術風險等會對ISS評分造成影響,而且脈搏、血壓、重度休克發生風險等也會影響ISS評分。在對多發傷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時,ASI評分也并不適用,因為不能簡單相加得到AIS級數,也不能計算平均數獲得AIS級數[3]。所以在沒有明確多發傷患者的損傷部位前,ISS評分和AIS評分不能準確評估多發傷患者的病情。所以選擇合理的方法對多發傷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和及時地評估,能為后續診治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本研究中,通過對多發傷患者的FIB、DD水平進行檢測發現,A、B、C組的FIB、DD水平差異顯著(P<0.05);FIB水平、DD水平分別與ISS評分表現為負相關、正相關;而出現以上結果則可能是因為創傷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機體凝血系統,導致凝血系統出現障礙。對于多發傷患者來講,其組織器官存在損傷,機體內的炎性因子含量較高,如果外源性凝血途徑和纖溶系統被激活,不僅會形成微血栓,而且還會形成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碎片,讓DD水平增加。所以創傷后的機體組織損傷情況會對炎癥介質的釋放量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對DD水平造成影響。另外急性創傷會導致機體出血,機體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通過臨時保護機制來有效凝血。FIB屬于一種凝血因子,出血和組織損傷會在一定程度上消耗FIB,進而降低FIB水平,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和纖溶亢進。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FIB水平、DD水平和多發傷患者的ISS評分均存在顯著相關性,表明FIB水平、DD水平能對患者傷情發展和病情程度進行反映。所以多發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纖維蛋白原、D2聚體水平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通過檢測纖維蛋白原與D2聚體水平,能對其病情進行評估,為臨床診治提供指導。

總之,多發傷患者的FIB水平、DD水平與其病情嚴重程度存在顯著相關性;在臨床救治多發傷患者時,應嚴密監測纖維蛋白原與D2聚體水平,并對救治流程進行規范,通過早期目標導向、控制復蘇以及止血等措施,讓臨床救治效果提高。除此之外在掌握評估指標的同時,還應對評價體系進行不斷完善,進而來準確評估患者病情變化和預后。

參考文獻:

[1]李軍,李海山,季流,等.多發傷患者血漿內毒素與AGI分級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8,6(11):606-609.

[2]盛偉,林敏.CRAMS評分與APACHEⅡ評分評估多發傷傷情的結果比較[J].西南國防醫藥,2018,28(06):513-515.

[3]史云光,張志剛,張瑞英,等.多發傷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在病情程度和預后判斷中的作用研究[J].海軍醫學雜志,2017,38(02):170-174.

猜你喜歡
纖維蛋白原
D—二聚體與纖維蛋白原比值在髖部骨折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常州地區血栓彈力圖alpha角值參考范圍的確立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項及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彈力圖聯合檢測在急性腦梗死患者凝血監測中的臨床意義
大量輸血后的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的臨床觀察
經顱磁刺激對腦梗死后認知障礙的療效及C反應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的影響
TMS對腦梗死后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血漿CRP和Fib含量的影響
聯合檢測D—二聚體、心肌肌鈣蛋白I和纖維蛋白原對急性肺栓塞預后評估的意義
臨產孕婦凝血功能變化及臨床意義
探討凝血功能檢測對手術患者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