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課堂內外體現“做中學”的思想

2019-08-07 10:02張熙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關鍵詞:做中學鼓勵實踐

張熙

摘 要:科學以實踐為探索的根本,同時又以實踐為檢驗標準,所以對于小學生科學思維、創新思想的教育就更要注重課內、外實踐活動。創新教育的學生發展觀認為,學生的生命本體能否不斷獲得健康發展,特別是能否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思維,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在實踐中發展的,離開實踐活動,學生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二是學生的發展是由自己自主決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育始終是一項不斷發展著的事業,時代在不斷進步,教育的內容方式也必須與時俱進。而在新的時期,為了對小學科學教學進行創新教育的改革,我們應大力開展“做中學”活動,使得小學課內外活動改變以往的老師帶著學生“走馬觀花”的瀏覽式教學活動。真正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科學、實踐科學、領悟科學。

關鍵詞:做中學 實踐 探究 鼓勵

一、緒 論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科學思想的掌握還不夠細致、到位。所以更要強調老師的引導作用。在引導中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決不能為了追求表面上的多樣化,而去生拉硬拽,勉強學生。我們應當鼓勵每個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去做,把最真實的方法表露出來。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在啟發和激勵上,而不是勉強與抑制。教師的引導作用,首先就應體現在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動態的知識,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把握知識的本質。實踐教學,是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體驗”、“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下面,我們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兩個方面來闡述我們對“做中學”在實際教學中的理解。

二、在課堂上體現“做中學”

課前準備要充分,教師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服務。特別是實驗儀器、器材的準備,盡最大可能避免出現“學生要,教師無”的情況。

其次,教學過程(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議一議)

第一步,設置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的導入。

設置有趣的情節,調動他們的好奇心,把他們“吸引”過來,才能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思維活躍,與學生交談時,他們會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如《讓小車動起來》這一課,我們是這樣沒計的:

出示:教師出示一個內裝磁鐵的木制小車;(學生對小車非常感興趣)。

學生觀察:小車外在的特點;

教師演示:手不動小車就能使小車動起來?!敖裉?,我們就來探究這神秘的小車?!?/p>

第二步,鼓勵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

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我們考慮到學生由于年齡、經驗和認識水平的特點,常常用獨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說出絕對正確的答案,因此我們允許學生出錯,耐心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即使學生說得不著邊際,也要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接納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面向每一個學生,力求真正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除此之外,我們還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形成個人猜想記錄,有的也可以改變由我們教師自己把學生的想法畫下來,形成集體猜想記。

如《讓小車動起來》一課,學生仔細觀察小車后,猜想:為什么老師在不接觸小車的情況下,能讓小車向前或向后動呢?這時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老師有遙控的;有的說,里面可能有磁鐵的。教師讓學生把這些猜想和假設記錄下來,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實驗驗證。這樣,學生就會帶著自己的目的去探究。 讓學生再次觀察小車,學生看到車內有磁鐵,老師手中也有磁鐵,學生再次質疑:為什么把磁鐵靠近裝有磁鐵的小車就能使小車做前后不同的運動!

第三步,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進行驗證,并真實地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

如果只讓學生猜想,學生的認識最終只能是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這時最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帶著疑問,按自己的想法去選擇材料做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和假設是否正確,我們沒有急于在學生動手做之前就把答案告訴他們,也沒有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左右學生的思想,暗示實驗的結果,而是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動手做,鼓勵學生把看到的都記(畫)下來。我們老師只是隨機地指導,通過提問、參與、建議等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邁向科學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記錄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使用的材料、方法,語言表述以及觀點和發現,便于進行有針對性的概括和小結。

如《讓小車動起來》一課,學生在上課時認識了磁鐵能夠吸引鐵,而且兩個極端都有很強的吸引力的前提下,進一步了解兩塊磁鐵在一起有什么反應,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后,嘗試自己動手解決問題,設計實驗過程,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進行驗證。并真實地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

第四步,讓學生依據實驗中觀察到的情況得出的結論與同伴進行交流、匯報,并與實驗前猜想進行比較。

當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有了發現之后,無論他們探究的結果與設想是否一致,我們都盡可能地為學生間的交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面前匯報自己的實驗過程,鼓勵有不同看法的學生可大膽提出質疑,把自己的觀點提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討論,我們教師再結合學生們的觀點,把一些學生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科學概念進行簡單的概括和小結,并將學生們提出的有疑問的問題記錄下來。

三、課外活動中體現“做中學”

1、提出問題,或者確定研究對象。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方式一是教師設計并提出;二是學生自己提出。無論哪一種方式提出的問題都必須要經過師生共同討論、論證,形成活動主題。要注意三點:首先,研究方向本身是否面向學生的興趣、愛好;其次是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包括學生實際經驗和實際操作的達到度;再就是切入點要小,選題時應小而精,容易操作的,重在科學研究的方法的掌握,以及對科學思維的體會。

2、課外活動的實際操作。這一階段主要是進入具體操作的過程,包括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收集分析信息、調查研究、初步交流,形成一定的觀念和態度。要想達到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的目的,一定要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而不是完成計劃的監督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只能給必要引導,但不能包辦代替,讓學生自己去開動腦筋,積極思索。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進行活動。老師在活動中應該有一個自由開放的心態,不要怕學生失敗。要鼓勵學生創新,就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對知識的懷疑,允許學生“出位”的設想,允許學生做他認為有意義的活動,。

3、活動的總結。先是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現象、結論進行篩選、整理,形成學生的認識。指導學生寫活動的總結或者報告,并進行老師和學生間、學生和學生間的交流。表達方式應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比如辯論、競賽等等?;蛘哂脤W生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匯報或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體驗、認識和感受,并進行總結和反思。不要過于的在意成功或者失敗。

結 語

通過課堂內外的實踐式教學活動,積極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之中來,真正的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歷親為科學實踐的整個過程,更深刻地領會理解科學知識的內涵,從小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我的教育信條》,杜威,1897年發表

[2] 《民主主義與教育》,杜威,1916年發表

猜你喜歡
做中學鼓勵實踐
“做中學”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關于幼師立體幾何教學與幼兒園教育銜接的教學案例
遵循“做中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語文課堂的鼓勵藝術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試論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鼓勵”浪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