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人大戰背景下保定市人才流失成因分析

2019-08-07 10:02劉壯壯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關鍵詞:成因分析大學生

摘 要:當前人才爭奪戰如火如荼,國家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視“引才工作”。然而在硝煙彌漫的城市搶人大戰中,保定市未能占得先機,本文通過實地調查法和訪談法的方式,深度剖析了保定市人才流失率高的原因。

關鍵詞:大學生 搶人大戰 成因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增長,導致大學生就業難成了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2018年高校畢業生為830萬人,比上年增長4.22%,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和去向與流動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指出,“讓青年就業更加充分,高校畢業生就業保持在較高水平;青年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業活力明顯提升?!?017年雄安新區的設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以世界眼光定位的雄安新區發展必然需要依托人才、引進人才。河北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也相應出臺 《關于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青年創業引領計劃”,打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組合拳”。但保定市在搶人大戰中仍具有很大的劣勢,本文試圖從更深層次找尋保定市自身存在的問題。

二、人才流失成因分析

(一)周邊虹吸效應強烈,產生經濟凹槽

在京津冀地帶中,保定市較經濟發達的北京市、天津市弱勢明顯;南面省會石家莊發揮引領作用,經濟發展程度同樣遠超保定市。從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的最直接的指標GDP來比較四市之間的差距,2018年四市GDP分別為北京市30320億元,天津市18809.64億元,石家莊市6082.60億元,而保定市僅有3589.80億元。久而久之,周邊城市強大的“虹吸效應”使得保定市形成一個“經濟凹槽”,加劇了人才流失。

(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不合理

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不僅有良好的薪酬待遇,而且蘊藏著更多的發展機會。通過對近年來保定市發布的各項數據的解讀,可以看出保定市近年來經濟發展取得很大進步,但相較于首都北京、直轄市天津以及省會石家莊還存有較大差距。這種區域發展不平衡加劇了保定市大學畢業生流向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

區域的產業結構及經濟類型也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存在一定的影響。[1]保定市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占比仍然較大,第三產業比重低于第二產業比重,且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第三產業對就業的吸納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并且在第二產業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足,這使得對高端知識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有限,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也相對較少。

(三)薪資水平與一、二線城市差距較大

區域薪酬水平反映出該區域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高低對人才流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畢業生對薪酬的期望值普遍較高,希望可以獲得高收入機會。通過 2018 年北京、上海、深圳與保定平均工資的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前三個城市的平均工資分別為 10712 元、10128 元、9738 元,而保定市的平均工資為 5940 元,僅為前三者的50%左右。保定市的薪資水平與一線城市的差距非常大,因此對人才的吸引力自然較弱。

(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完善,環境質量較低

城市基礎設施一般分為兩類,即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即公共服務范疇)。前者包括道路交通系統、通信系統等;后者包括城市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社會福利等?;A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完善程度是大學生對城市最直接的感受,不完善的基礎設施不能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和安居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這就使得許多大學畢業生將保定排除在理想的就業地點之外,例如保定市近幾年在煤改氣過程中,冬天供暖出現問題等情況。除此之外,在2018年的全國空氣質量排行榜中,城市空氣質量較差的前十個城市中河北省四市上榜,保定則位列第十。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大學生對保定市的負面影響,畢業后逃離保定成為他們的“無奈之選”。

(五)房價過高,住房保障政策不完善

大學畢業生到一個城市就業,不僅考慮該城市的薪資待遇和發展前景,還注重該城市的房價,因為就業地點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畢業生未來的定居地點。近些年來,受保定將要成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謠傳,以及 2017 年 4 月份雄安新區設立的影響,保定市房價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跌宕起伏,就目前情況來看,保定房價仍保持在1萬元/㎡以上的水平。這對剛步入社會、經濟實力較弱的大學畢業生來說,落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保定市不完善的住房政策使大學生面臨個人經濟實力與高房價之間的矛盾。部分大學生利益得不到保障,此外居住偏僻地區降低住房成本的同時,會帶來交通、時間成本的上升,這些不利因素嚴重挫傷了一部分大學生留保工作的積極性,加劇人才外流。

(六)人才政策“傳播-反饋”互動問題突出

調查訪談發現,83.48%的保定市大學畢業生對于保定市的人才政策“不了解”,多數畢業生也表示“不知道從哪里去了解這些政策,感覺這些政策與自己關系不大”, 僅有不到10%表示“在網上看到過”。大眾傳播的可接近性使之成為大學生了解城市政策的主要途徑,其他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人才政策積極融入新媒體的傳播環境中,充分利用新型平臺的傳播優勢,增強對傳播過程的監測和管理,逐步改善和公眾的溝通狀況,在大學畢業生群體中獲得了極好的反響。反觀保定市的人才政策宣傳擴散,僅僅依靠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公示和被部分官方微信號轉載,并未充分利用大眾傳播的各種渠道在高校傳播范圍內擴散,傳播渠道較為單一,傳播范圍有限,使得畢業生不了解本土政策,一心向外,意見反饋也無從談起。沒有一套轉化機制將信息轉化為畢業生可接受的表達方式,這就使得畢業生受眾和傳播內容之間存在“鴻溝”,也造成人才政策傳播效果受限。

參考文獻

[1] 馬抗美.“人才爭奪戰”的理性思考[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06)

作者簡介:劉壯壯(1997-),男,漢族,河北涿州人,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研究方向:社會工作與大學生就業

猜你喜歡
成因分析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殺人案件的動機與成因分析
有關英漢翻譯中隱性銜接與連貫問題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命運成因分析
道路橋梁結構加固措施與方法分析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新學期大學生網球裝備精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