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

2019-08-13 08:12劉玉鳳
新課程·小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閱讀教學策略

劉玉鳳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影響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文本細讀的應用策略,期望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閱讀教學;細讀;策略

一、文本細讀的概念及作用

1.文本細讀的概念

文本細讀是一種教師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點所進行的閱讀教學法,要求教師從標點符號、字詞句、文本結構等方面對文本進行表層和深層的理解。表層理解包括字音、字義、句式、人物形象等,深層理解包括句子隱含義、修辭用法、文章主題等。

2.文本細讀對學生的意義

第一,文本細讀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文本細讀要求教師從文本的背景入手,挖掘分析文本的標點、字句、語言等,讓學生從細微處理解文本,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第二,文本細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文本細讀法讓學生感受到了文本細節對文本整體效果的影響,有利于提醒學生在寫作中注意標點、字詞、句子、修辭手法等因素的運用,進而提高了作文寫作水平。

第三,文本細讀有利于促進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通過文本細讀,不僅讓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還能夠通過細讀中對文本的分析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學會做人。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文本解析過細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盲目灌輸閱讀知識,代替了很多應讓學生做的工作,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思考,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對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多數教師不注重引導教學,只在意學生的閱讀結果,對學生的有效閱讀缺乏引導,導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深刻,閱讀積極性低。另外,還有的教師的閱讀引導只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學生的理解。

3.盲目拓展閱讀內容

在文本細讀中,多數教師雖然注重知識的擴展,但所擴展的內容與文本沒有多大的關系,導致閱讀教學成為了聽故事、看熱鬧的平臺,不利于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應明確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教學目標,豐富閱讀方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文本中找尋作者得到思想,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閱讀,引導學生思考,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2.合理拓展教學內容

教師應合理延伸,區分閱讀的難易度。教師還應多在課堂上搜集學生的閱讀成果,對其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讓學生利用細讀法進行閱讀,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本主旨。

3.文本細讀的具體步驟

第一,帶領學生細讀文本的背景。文本的背景是文本產生時的社會和歷史背景,也包含了作者的心境。只有讀懂文本的背景,才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文本的含義。一方面,細讀社會背景。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魯迅的文章很多,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等,這些文章富含濃厚的時代氣息,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和學習。但要讀懂魯迅的文章就需要讀懂魯迅生活的年代。以《少年閏土》為例,在教學前,教師應介紹魯迅生活的時代背景,這樣才能讓學生讀懂魯迅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和對新社會的向往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了解作者的生平。文本是作者內心想法的吐露,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生平所創作的精華,因此,有必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例如,在學習《懷念母親》時,教師就應該向學生展示季羨林先生的生平:“季羨林因求學、戰亂的影響和生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6年,而在異國他鄉有16年”,這樣學生就會理解季羨林先生懷念母親、懷念祖國母親的感情。

第二,細讀文本的語言。一方面,要細讀文本的關鍵字、詞、句。例如,在《懷念秋天》中有這樣的關鍵句:“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解讀作者為何要用“撲”“抓”,讓學生理解母愛這一主題,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以及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另一方面,要細讀文本的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看似細微,實則作用巨大。例如,在《慈母情深》中,作者就將感恩和敬重滲透在了標點符號中,例如“媽——”“媽——”“我……”“我……要錢……”等,教師就應為學生進行一一解讀,讓學生領略雖然都是字句很少,但其中蘊含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糾結,更包含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恩。

第三,細讀文本結構。一方面,要讀懂文本句段結構。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句段結構,從“桂林山水甲天下”入手,讓學生理解第二、第三段就是圍繞這句話寫的,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秀美風。作者雖然使用了大量的精美語言,但句段結構更是精妙,將課文的美充分展示了出來。另一方面,分析文本線索。線索是文本的靈活,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現文本的線索,明確文章的脈絡。例如,在學習《唯一的聽眾》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老教授的語言神態變化理解老教授的仁愛和睿智,讓學生明確老教授的神態就是線索,從而抓住這一線索理解文章主旨。

第四,細讀文本的寫法。寫法很多,如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等,在一般的教學中教師都很注重寫法的解讀。但在分析寫法的同時,要注重與文本的主旨相聯系,避免南轅北轍。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細讀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掌握閱讀規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促進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孟素平.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8(10):122-123.

[2]蔡曉紅.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細讀運用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36.

編輯 杜元元

猜你喜歡
閱讀教學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Passage Four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