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大慶地區20個紫花苜蓿引種試驗

2019-08-13 08:54劉淑霞魏國江孫宇峰
江蘇農業科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產草量粗蛋白質苜蓿

劉淑霞 魏國江 孫宇峰

摘要:通過研究國內外20個紫花苜蓿品種在我國黑龍江省大慶地區種植的主要生產性能及適應性,為大慶鹽漬化地區進行苜蓿的栽培種植提供優良品種。對引自國內外不同來源的20個苜蓿品種進行了2年的引種篩選試驗,分析比較產草量、分枝數、莖葉比、越冬率、抗逆性、粗蛋白質含量和粗纖維含量,結果表明,龍牧803和龍牧806表現為干草產量高、質量好,適應性強,可以作為大慶當地主栽品種。肇東、斯貝德、敖漢、418Q、公農1號、巨能551、巨能耐鹽、龍牧801、巨能7表現為產量較高、質量較好,可以作為當地搭配品種。

關鍵詞:大慶地區;苜蓿;產草量;粗蛋白質;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S541+.10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02-0149-04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要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推廣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發展農區畜牧業,提高畜禽、水產標準化規?;B殖水平[1-3]。黑龍江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畜牧大省,對牧草的需求量也很大,同時大慶地處黑龍江西部,地廣人稀,土壤鹽漬化,種植糧食作物在質量和產量上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紫花苜蓿本身具有改良鹽漬化土壤的作用,在黑龍江省大慶地區種植優良的紫花苜蓿,不僅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還能滿足本地區對牧草的需求。本研究旨在為大慶鹽漬化土壤篩選出適宜種植的高產、優質、高效的苜蓿品種,通過對產草量、分枝數、莖葉比、越冬率、粗蛋白質含量和粗纖維含量進行分析比較,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種植的主栽品種和搭配品種,為發展該區畜牧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物質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在黑龍江省中西部的大慶市讓胡路區星火牧場試驗種植基地進行[4],該地區屬于中國八大土地鹽漬化區中的東北半濕潤-半干旱草原-草甸鹽漬化,以蘇打鹽漬化土為主,是中國土地鹽漬化較嚴重的地區之一[5]。位于黑龍江省中西部,地理位置為45°46′~46°55′N、124°19′~125°12′E,屬大陸性季風氣候。試驗區域光照充足,四季溫差較大,降水量偏少,年平均降水量為400 mm左右,有效積溫2 600 ℃左右,無霜期143 d左右,春季多大風干旱。大慶市試驗地前茬為玉米,土壤含堿解氮221.30 mg/kg、速效磷16.90 mg/kg、速效鉀101.50 mg/kg、有機質7.32%,pH值為8.05。

1.2 試驗材料

供試的苜蓿品種國內9份,國外11份,共計20份,詳見表1。

1.3 田間試驗設計和田間管理

2015年6月10日進行田間播種,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品種設置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12 m2(4 m×3 m),小區間距為1 m,1 hm2播種15 kg苜蓿種子,小區內條播,行間距為20 cm。進行統一的間管理,播種前進行灌溉增加底墑,播后鎮壓,每年分枝期和初花期分別灌水(透灌)1次,人工除草3次。

1.4 測定項目和方法

1.4.1 供試20個紫花苜蓿種子基本情況測定 發芽率:選取大小和色澤一致、飽滿的紫花苜蓿種子100粒,放置在平鋪有3層定性濾紙、直徑為9 cm的玻璃培養皿中,加10 mL的蒸餾水(dH2O),每個品種設置3次重復,置于人工氣候培養箱中,溫度為25 ℃,光照16 h、黑暗8 h交替出現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培養5 d后統計種子的發芽率。發芽率=5 d正常發芽種苗數/供試種子數×100%。

清潔率:每個紫花苜蓿品種隨機取樣5 g,查出破碎籽粒和雜質后稱質量。重復3次,計算種子的清潔率。

千粒質量:每個紫花苜蓿品種隨機數出1 000粒種子,重復3次,分別稱質量,求其平均值即為種子的千粒質量。

1.4.2 生長性狀及產量測定 根據大慶地區的實際情況,20個苜蓿品種在2015年進行2次初花期刈割,2016年進行3次初花期刈割。刈割標準為50%以上試驗品種進入初花期,刈割留茬5 cm。

株高:刈割前每個小區隨機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0株紫花苜蓿進行株高測定(地面至植株頂端垂直距離)[6-7],計算同一年內n次刈割時紫花苜蓿的平均株高。

鮮草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 m2紫花苜蓿進行刈割,刈割后立即稱質量,測得鮮草產量(kg/m2),計算同一年內n次刈割時紫花苜蓿的平均鮮草量。

干草量:將測鮮草量用的樣品帶回實驗室105 ℃ 15 min殺青后,65 ℃烘干后稱質量[8],計算同一年內n次刈割時紫花苜蓿的平均干草量。

種子產量:2016年每個小區在刈割時均留下3 m2作為種子測產地,待種子成熟后選取1 m2單獨收獲測產。

莖葉比:每次測定鮮草產量后隨機抽取1.5 kg左右鮮草,將莖葉全部分開后,分別稱取莖、葉質量,計算莖葉比,計算同一年內n次刈割時紫花苜蓿莖葉比的平均值。莖葉比=葉質量/(葉質量+莖質量)×100%。

越冬率:2015年10月25日,每小區隨機選1 m2測定入冬前植株數;2016年5月10日返青后,再次統計該小區植株數。按下面公式計算越冬率:越冬率=返青植株數/越冬前植株數×100%。

粗蛋白質和粗纖維含量測定:在各品種開花初期,按“對角線”法隨機取樣混合均勻,在105 ℃條件下殺青10 min,再在65 ℃條件下烘干并制得草粉。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各個樣品的粗蛋白質含量,同時采用酸堿法測定粗纖維含量[9]。

葉長、葉寬、花色、種子顏色、螺旋數、莖粗和分枝數等生物學性狀的測定參照洪紱曾的方法[9]。

1.5 數據的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在Excel中作基本處理,采用DPS 7.05進行顯著性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供試苜蓿種子的基本情況

各個苜蓿品種的種子清潔率、發芽率和千粒質量的測定結果見表2。供試的國內外紫花苜蓿種子的千粒質量均在1.74~2.50 g之間;除龍牧806外,發芽率均在75%及以上。國外種子的清潔率普遍高于國內的種子。

2.2 不同品種的生育狀況及其越冬率

2015年6月10日進行田間播種,供試的各個苜蓿品種基本上都在播后7 d出苗,整體出苗狀況較好,出苗率普遍在85%以上?,F蕾期集中分布在7月20—26日,8月2—5日達到初花期并進行第1次刈割,于9月底進行第2次刈割,10月底苜蓿品種進入枯黃期。

2016年5月10日左右返青,供試的各個苜蓿品種的越冬率均在80%以上。越冬率以龍牧803苜蓿和肇東苜蓿為最好,達100%。國內品種的越冬率為87%~100%,國外品種越冬率為81%~86%,國內品種普遍高于國外品種,顯示國內品種具有明顯高的適應性(表3)。供試的各個苜蓿品種第1茬現蕾期集中在6月8日左右,初花期在6月15日左右;第2茬現蕾期集中在7月12日左右,初花期在7月20日左右;第3茬現蕾期集中在9月15日左右,初花期在9月22左右。由于試驗基地有霜凍的出現,供試的各個苜蓿品種在10月23日進入枯黃期。

2.3 不同苜蓿品種的產草量和種子產量

由表3可知,在供試的20個苜蓿品種鮮草產量中龍牧803(2.25 kg/m2)、中苜1號(2.25 kg/m2)、418Q(2.15 kg/m2)、巨能551(2.06 kg/m2)、龍牧801(2.05 kg/m2)、龍牧806(1.99 kg/m2)、巨能7(1.98 kg/m2)、4010(1.97 kg/m2)、草原1號(1.94 kg/m2)、WL319HQ(1.91 kg/m2)、肇東(1.91 kg/m2)和巨能耐鹽(1.90 kg/m2)這12個品種的鮮草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馴鹿最低,鮮草量值為1.33 kg/m2。干草產量最高的是龍牧803,為1.45kg,其次為龍牧806,第三為馴鹿、肇東,第四為斯貝德,之后為敖漢、418Q、公農1號和巨能551。龍牧803和龍牧806與其他品種相比增產皆顯著;肇東(0.89 kg/m2)、斯貝德(0.86 kg/m2)、敖漢(0.83 kg/m2)、418Q(0.82 kg/m2)、公農1號(0.80 kg/m2)和巨能551(0.78 kg/m2) 這6個品種之間不顯著,但顯著高于DRYland(0.65 kg/m2)、中苜1號(0.65 kg/m2)、巨能2(0.64 kg/m2)、巨能耐濕(0.62 kg/m2) 和甘農3號(0.62 kg/m2)。

2.4 不同苜蓿品種生物性狀

從表4可以看出,引進的20個苜蓿品種的株型多數為直立或較直立;所有品種的花主要是紫色,部分品種混有淺紫色或者白色;葉片大小不等,沒有明顯差異性;莢果均為螺旋形,均在1~4轉之間,種子的顏色為黃色或黃褐色。供試的20個苜蓿品種中2015年和2016年2年的平均株高以苜蓿品種龍牧803為第一,為72.62 cm;第二是DRYland(70.79 cm),第三是418Q(70.49 cm),第四為巨能7(69.66 cm),第五為斯貝德(68.57 cm),第六為草原1號(66.19 cm),第七為肇東(65.49 cm),第八為巨能551(65.28 cm),第九為4010(65.13 cm),第十為巨能耐鹽(64.87 cm),第十一為龍牧806(64.14 cm),以上11個品種差異不顯著,排名前5的品種與其余品種差異顯著。中苜1號、WL319HQ、龍牧801、巨能耐濕、公農1號、巨能2、甘農3號7個品種間株高差異不顯著,但均與馴鹿、敖漢差異顯著。馴鹿、敖漢的株高最低。供試20個品種的莖粗范圍為30~37 mm,葉長范圍為2.00~2.56 cm,葉寬范圍為1.21~1.52 cm,分枝數范圍為3~7個,莖葉比范圍為1.46~1.84。

2.5 不同苜蓿品種粗蛋白質和粗纖維含量

由表5可知,供試的20個苜蓿品種的粗蛋白質含量均在14%~20%之間,其中斯貝德、WL319HQ、418Q、公農1號、中苜1號、龍牧806、肇東、敖漢、巨能耐濕、巨能7、龍牧803、甘農3號、草原1號14個品種粗蛋白質含量較高,高于巨能551、馴鹿、DRYland、龍牧801、巨能2和巨能耐鹽。

供試的20個苜蓿品種的粗纖維的含量均在13%~17%之間。粗纖維含量較高的有斯貝德、WL319HQ和公農1號,顯著高于苜蓿品種4010(13.53%),與其他供試的16個苜蓿品種的粗纖維含量不存在顯著差異性。

3 討論與結論

3.1 不同紫花苜蓿品種的適應性變化

引種不但要考慮所引進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營養價值和飼用價值,還要注意與種植技術和飼養配套結合,不能進行盲目的引種[10-13]。黑龍江省是畜牧大省,隨著種植業和養殖業等產業結構的調整,苜蓿作為重要的畜牧種植作物,采用因地制宜引種、多品種搭配互補的原則,并且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堅持科學試驗與示范推廣相結合,應用配套栽培技術,最后實現高產穩產[14-18]。

越冬率是紫花苜蓿體現自身抗寒性、持久性以及適應性的關鍵指標,也是進行紫花苜蓿引種試驗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引進的國內品種比國外品種具有較高的越冬率,但均能在黑龍江大慶地區越冬。國內品種的越冬率在87%~100%,國外品種越冬率為81%~86%,國內品種高于國外品種,表明國內品種具有明顯高的適應性。

3.2 不同紫花苜蓿產量和營養品質的變化

紫花苜蓿的產草量是衡量紫花苜蓿經濟價值、種植效益的重要指標,所以紫花苜蓿的產草量越高,經濟效益越高;而紫花苜蓿品質的衡量標準主要是粗蛋白質含量以及纖維素含量[19]。在紫花苜蓿的實際生產中,紫花苜蓿的產量和品質指標達到最佳綜合平衡點時就是收獲的最佳時期,即是紫花苜蓿的初花期,此時收獲的紫花苜蓿不僅適口性好,產量和品質也達到最佳綜合平衡點[20-22]。

本研究在初花期進行了鮮草產量、干草產量、粗纖維和粗蛋白質含量的測定,結果表明,龍牧803和龍牧806表現優良,可以作為黑龍江大慶地區的主栽品種。肇東、斯貝德、敖漢、418Q、公農1號、巨能551、巨能耐鹽、龍牧801、巨能7的產量較高、質量較好,可以作為當地搭配品種。本研究的數據是2年試驗后得出的,因此,所有引進的苜蓿品種須要作進一步的適應性試驗和篩選,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和提高優良苜蓿品種的潛力,達到更廣泛地應用于生產。

參考文獻:

[1]康愛民,龍瑞軍,師尚禮,等. 苜蓿的營養與飼用價值[J]. 草原與草坪,2002(3):31-33.

[2]高 雅,林慧龍. 草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現狀及其發展建議[J]. 草業學報,2015,24(1):141-157.

[3]劉玉鳳,王明利,石自忠,等. 我國苜蓿產業技術效率及科技進步貢獻分析[J]. 草業科學,2014,31(10):1990-1997.

[4]朱新強,王曉力,王春梅,等. 甘肅省苜蓿種植現狀及成本收益分析[J]. 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4,34(6):63-67.

[5]劉 賢,韓魯佳. 不同添加劑對苜蓿青貯飼料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9(3):25-30.

[6]劉淑霞,關向軍,徐海軍,等. 20個紫花苜蓿品種在大慶地區的生長差異性研究[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6):15-16.

[7]張鶴山,陳明新,王 鳳,等. 18個紫花苜蓿品種苗期抗旱性綜合評價[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3):168-171.

[8]Mouradi M,Bouizgaren A,Farissi M,et al. Osmopriming improves seeds germination,growth,antioxidant responses and membrane stability during early stage of Moroccan alfalfa populations under water deficit[J]. Chil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6,76(3):265-272.

[9]洪紱曾. 苜??茖W[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10]趙海明,謝 楠,劉貴波,等. 紫花苜蓿品種在河北低平原區的引進篩選試驗研究[J]. 中國草地學報,2006,28(3):16-20.

[11]張小英,衛智軍,陳立波,等. 四個紫花苜蓿品種對秋冬低溫條件的生理適應性[J]. 中國草地學報,2008,30(3):48-51.

[12]劉東霞,劉貴河,楊志敏. 種植及收獲因子對紫花苜蓿干草產量和莖葉比的影響[J]. 草業學報,2015,24(3):48-57.

[13]方珊珊,孫啟忠,閆亞飛,等. 45個苜蓿品種秋眠級初步評定[J]. 草業學報,2015,24(11):247-255.

[14]蔡海霞,楊浩哲,王躍卿,等. 刈割對紫花苜蓿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3(2):66-69.

[15]王彥華,王成章,李德鋒,等. 播種量和品種對紫花苜蓿植株動態變化、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草業學報,2017,26(2):123-135.

[16]孫萬斌,馬暉玲,侯向陽,等. 20個紫花苜蓿品種在甘肅兩個地區的生產性能及營養價值綜合評價[J]. 草業學報,2017,26(3):161-174.

[17]陳 萍,昝林森,陳 林. 不同灌溉量對紫花苜蓿生長和品質的影響[J]. 家畜生態學報,2011,32(5):43-47.

[18]屈皖華,李志剛,李 健. 施用有機物料對沙化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及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響[J]. 草業科學,2017,34(3):456-464.

[19]毛新平,劉 彥,趙國良,等. 13個紫花苜蓿品種對滴灌模式的適應性[J]. 草業科學,2017,34(5):1049-1056.

[20]彭嵐清,李欣勇,齊 曉,等. 紫花苜蓿品種根部特性與持久性和生物量的關系[J]. 草業學報,2014,23(2):147-153.

[21]霍海麗,王 琦,張恩和,等. 灌溉和施磷對紫花苜蓿干草產量及營養成分的影響[J].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117-121,126.

[22]王小山,朱平華,鮑國成,等. 鹽堿脅迫對紫花苜蓿根,莖和葉重要養分離子平衡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7):190-195.

猜你喜歡
產草量粗蛋白質苜蓿
不同性別竹絲雞育肥期飼糧粗蛋白質需要量研究
苜蓿的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
苜蓿的種植技術
露天開采背景下錫林浩特市產草量時空變化及對氣象因子的響應
苜蓿:天馬的食糧
日糧粗蛋白質水平對羊養分瘤胃降解率的影響
夏秋喂牛不宜添加尿素
苜蓿新品系內農1號農藝性狀的研究
青海省同仁縣草地資源動態分析
杜泊羊生長期蛋白質需要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