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外賣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思考

2019-08-18 15:27李夢宇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5期
關鍵詞:問題策略

李夢宇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的就餐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從回家吃飯、到飯店點餐之后,網絡平臺點外賣已經成為不少人就餐的“新常態”。這種訂餐的新模式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隨著網絡外賣服務規模不斷的擴大,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實現有效的監管,對于保護互聯網時代外賣的食品安全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外賣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策略

一、網絡外賣食品與食品安全監管

(一)網絡外賣食品的定義

互聯網外賣食品是在“互聯網+”的政策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它是以互聯網為媒介,把線下的普通食品和線上的網絡技術相結合,讓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訂購食品并通過平臺進行配送的新型食品經營模式,以期滿足食品需求。

(二)食品安全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章附則第九十九條規定: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根據倍諾食品安全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

(三)食品安全監管的定義

通過對食品安全定義的解讀,我們可以得出:食品安全監管即保障食品及其相關產品在食用或使用中不存在對人體健康現實或潛在的侵害,以政府為核心,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通過各種制度、手段,對食品安全開展共同行動的過程。誘發食品安全的成因復雜多樣,這就決定了其解決途徑的多樣化,因此,在食品安全的監管過程中,除了可以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外,企業自治、行業自律、媒體監督、消費者參與、司法裁判同樣是保障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方式。

二、互聯網時代外賣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入駐問題

互聯網時代,網絡外賣食品的入行門檻低,違法運營頻發。作為一種新興行業,網絡外賣形成時間比較短,各大平臺把發展的重點放在市場規模的拓展上。而在行業剛興起的時候,政府對于進入這一行業的商家設定的門檻很低,既沒有實名登記的約束、也沒有運營資質的嚴格限制,對其產生的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也缺乏高度的關注。政府在這一行業初期的疏忽做法持續到現在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后果,比如,進入這一行業的很多商家的運營條件都存在不合法的情況,違法運營現象日益嚴重,致使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這一系列的問題經過時間的積累之后,在復雜性上提高了很多,這也使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實行監管的過程中受到了多重阻礙。

此外,美團、百度外賣、餓了么等眾多訂餐APP的推出,這使得網絡外賣的相關主體比如平臺、商家、消費者等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再加之網絡外賣平臺過于注重銷售數量而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并未給予過多的關注,所以在對入駐商家進行資質審核時就出現很多病垢。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來說,它牽涉到的環節有很多,比如食材的來源、加工、運輸等等,這些問題都大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二)排查問題

在網絡外賣市場中,隨著訂餐商家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就給網絡外賣食品安全監管帶來難題。比如,有些網絡外賣店鋪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實體店鋪;一些店鋪的位置非常隱蔽,難以尋找到;還有一些店鋪規模比較小,而且住址的分散性又強。這就使得政府部門在對這些店鋪進行資質排查時,顯然會耗費大量的物力、財力,而更為嚴重的情況則是有些時候根本無法找到這些店鋪。因此,網絡外賣店鋪正是由于這些特殊性,使得他們在運作過程中的成本投入會大大減少,進而導致一些違法運營的現象。

(三)監管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當政府部門對外賣店鋪進行監管時,有些外賣店鋪具有的多、亂、雜等特點,一方面,這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對其獲取信息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另一方面,這對于消費者來說,當其在網絡平臺訂餐過程中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難以做到與網絡賣家當面理論,即使有些時候做到了理論,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費,更為嚴重的是有些賣家會以騷擾電話進行威脅,基于此,很多的消費者不會選擇向政府監管部門反映這一情況,這就使得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無法真正掌握商家的違法事實,進一步使食品監管的效率降低。

互聯網時代這種新型訂餐模式的出現,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衍生出了很多問題。食品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其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進行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食品安全與否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質量,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加強網絡外賣食品安全的監管十分必要。

三、互聯網時代外賣食品安全監管的策略

(一)嚴格網絡外賣主體的準入制度

嚴格網絡外賣主體的準入制度,針對網絡訂餐平臺上的商家,其入駐條件要比實體店設立條件更高、審查更加嚴格。對于平臺,要仔細地審查入網的商家提供的材料,并對其所有的證照仔細核驗,并派經過專業培訓的員工到申報商家登記的實體店進行現場考核登記,實現網上審查與實地考查相對照。平臺也要建立商家誠信經營檔案,實行第三方平臺與政府監管部門的雙重審核機制。平臺將審核通過的商家信息及時報備食品監管部門備案,監管部門二審通過后商家方可正式上線經營,嚴格落實網絡外賣主體的準入制度,從而得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提供消費者維權便利

網上訂餐的小金額交易性,使得消費者在對舉證成本和舉證難度考量后,多數情況下會放棄維權。作為消費者,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自身要有維權意識。比如,各類外賣單,就餐憑證妥善保管好;網上訂餐最好做好網頁截屏工作。更為重要的是,相關部門要積極受理消費者投訴,必要時這些部門要為消費者提供取證,檢測的幫助。簡而言之,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提供消費者維權便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

把社會公眾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與主體納入到食品安全監管中來,網絡訂餐食品安全進行監管的過程中實行的是多元化主體共同參與,對社會公眾來說,他們既充當了網絡外賣的消費主體,同樣也是在網絡外賣中直面食品安全風險的群體,要把最大限度的保障公眾的利益作為網絡外賣食品安全監管的根本目的。社會公眾與外賣商家、網絡外賣平臺接觸多,能知曉的必要信息多,因此,政府應做到充分保證社會公眾的話語權及知情權,使他們在網絡外賣食品監管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積極推動社會公眾加入到食品安全監管中來。

而政府在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網絡訂餐監管過程中,首先應當建立完善網絡訂餐食品問題舉報投訴制度,開(下轉第頁)(上接第頁)辟快速便捷的監督舉報渠道,保證社會公眾在參與監管過程中受到法律的保護。增強社會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確保社會公眾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情權。更要培養群眾的食品安全監管意識和維權意識,運用法律武器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間接促使商家規范經營,懲戒商家的不法行為。

(四)建立健全網絡訂餐誠信體系

在對平臺進行日常監管中,可以建立誠信檔案,包括失信黑名單檔案,并定期向社會公布平臺商家的不良行為,讓消費者通過訂餐平臺可以選擇誠信度高的商家。監管部門將失信企業商家及時拉進黑名單,敦促平臺終止其一切交易活動,沒收其違法所得。此外,要增強大眾的誠信意識,開放網絡訂餐誠信服務市場,建立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誠信體制,如此才能有效打擊網絡訂餐失信行為,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更是與人們的人身健康密切相連。在互聯網時代,作為新興訂餐模式“網絡外賣”的出現,它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確實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本文立足于我國網絡外賣食品安全的監管問題,分析了當下網絡外賣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了完善互聯網時代網絡外賣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只有加強網絡外賣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并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規范,我們才能吃的放心、安心,吃的更健康。

猜你喜歡
問題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