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訴訟法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2019-08-18 15:27胡偉喜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5期
關鍵詞:執行刑事訴訟法解決措施

胡偉喜

摘 要: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之中,刑事訴訟法是其十分關鍵的構成部分。當前,中國的刑事訴訟法實現了對國家和個人的全面覆蓋。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司法實踐之中與刑事訴訟法有關的問題和矛盾越來越多,由此對刑事訴訟法的法律權威性、執行力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谶@種情況,在本文之中,對刑事訴訟法在實際執行的時候所存有的缺陷進行了探討,而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完善刑事訴訟法,讓刑事訴訟法的實施更加的順利。

關鍵詞:解決措施;執行;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程序

一、引言

《刑事訴訟法》對刑事訴訟程序進行了確立,從而讓司法部門在對相關案件進行審理的時候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使刑法的合理實施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證,使民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彰顯。然而,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之中卻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對《刑事訴訟法》進行完善與落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刑事訴訟法》實施過程之中所存有的問題

(一)辯護制度存在問題

刑事訴訟的辯護制度主要是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免受侵害,然而,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之中卻存有很多的問題。在偵查時期,律師在調查取證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各項人物、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權,使取證的難度非常大,錯過最好的取證時間。另外就是對律師的閱卷方法進行了局限,導致一些證據很難保存。律師的辯護意見也經常會被駁回,失去了法律應有的公平與公正[1]。

(二)排除非法證據存在問題

排除非法證據的規范在刑事訴訟法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這是中國法律很大的進步,然而,該制度執行與實施起來卻會遭遇很多困難,非法證據自身的范圍限制、證人言語的可信程度以及法官的決斷能力都非常容易發生改變,道德體系、政治制度以及社會環境都會使證據排出的適用范圍造成影響。所以,非法證據排除始終不太穩定,案件背景與案件性質都會造成其標準不統一。

(三)司法解釋存在問題

司法解釋指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檢察院對法律適用范圍進行解釋,其有著非常高的確定性與權威性,然而,同時也導致了在刑事訴訟過程之中司法解釋存在很多問題,其結果與組成要素不一定就存在特定的關系,司法解釋不能夠把所有的狀況都涉及到,只是對范圍進行了大體的劃分,針對某些比較特殊的刑事案件,根本不能夠做到合理的考量,最后的判定卻仍然以司法解釋為準,導致司法解釋太過于片面,無法使法官的自由裁判權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沒有確立被告人被取保候審的時間

被告人取保候審時長不可超過12個月,這在《刑事訴訟法》之中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對于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而言,并沒有明文規定,造成辦案人員對其有著模糊的認知,另外還有一些相關工作人員的觀點是不管被告人是不是在押,案件的審理期限都應當按照該部法律之中的第168條規定執行,也就是要在一個半月以內完成對案件的審理。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還對精神病鑒定等狀況不納入公訴案件的審理期限進行了規定,然而,并沒有規定相應的報候審時間[2]。

(五)證人不愿意出庭作證

如今,我國很多證人都不愿意出庭作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證人害怕被打擊報復,而且我國法律也并未對證人不出庭采取處罰制度,保護證人的措施也沒有落實到位,沒有加強宣傳證人出庭是其作為公民的義務與責任。如果只是展示證人的證詞,卻不能夠當庭對證人進行詢問,那么,就會使證據的真實性被人質疑,案件非常容易被判定為證據不足,從而對案件的最終審理結果造成負面影響。

(六)沒有徹底的落實無罪推定原則

在《刑事訴訟法》之中,有許多內容都彰顯出對人權進行保護的思想,比如無罪推定原則,把沒有經過審判的案犯叫做“犯罪嫌疑人”,并且在偵查時期,允許律師介入。然而,在真正的執行過程中卻并不理想,由于缺乏充分的證據而被判定為無罪的被告人的人權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比如不能夠充分的保障辯護人的辯護權、律師很難介入等。這些都會對被告人正常行使訴訟權造成限制。

(七)不重視訴訟程序

有些辦案人員對法律法規的訴訟程序并不重視,只是想盡快的完成任務,并未考慮所采取的手段是不是合理,甚至有一些辦案人員刑訊逼供造成他人死亡,自己反而觸犯了法律。很明顯,不重視訴訟程序的思想對《刑事訴訟法》的實施造成了負面影響。有一些部門在利益的驅動下,或者為了達到有關指標,涉足某些本不屬于自己負責的案件,法院的法庭審理只是做表面文章的情況有很多,例如先定案然后再審理,由此可以看出不重視訴訟程序的思想已經嚴重制約了《刑事訴訟法》正確實施[3]。

三、處理在實施《刑事訴訟法》的時候所產生的缺陷

(一)對取保候審制度進行完善

對被取保人的續保方式、取保候審的執行部門、取保候審資金額度以及義務進行確立,尤其是要對取保候審案件的審理期限作出明確的規定,辦案人員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審理期限作出合理的調整,這樣做不但可以使被告人的取保候審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且可以使國家的財產得到節約,對于全面的搜查證據也非常的有利,從而能夠更加快速、正確的完成案件審理工作。

(二)使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為了能夠徹底的落實無罪推定原則,第一,應當對“有訴必罰”的思想進行糾正,要允許被告人在被拘押期間和律師見面,律師可以搜集有關證據、征求被告人的意見,而且要使訴訟律師參與訴訟的合法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以便于充分的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4]。

四、結束語

在實施《刑事訴訟法》的過程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對其進行逐步的完善和優化,從而彌補法律的空白,對相關工作進行監督與落實,從而使《刑事訴訟法》的順利實施得到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周玉玲,高蘊嶙,付余.刑事訴訟法實施過程中的若干問題實證研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31(04):87-90.

[2]康建民.刑事訴訟法實施中的若干問題研究[J].文存閱刊,2018 (8):162-162.

[3]朱深恒.新刑事訴訟法實施過程中證人出庭作證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法制博覽,2018(31):286.

[4]于艾葉.刑事訴訟法實施中的若干問題解析[J].管理觀察,2017 (11):101-102.

猜你喜歡
執行刑事訴訟法解決措施
我國古代法律文化對現代刑事訴訟法觀的啟示
如何走進高三孩子的復習階段
修正案方式:《刑事訴訟法》新修改的現實途徑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2015年年會綜述
論新刑事訴訟法視野下電子證據的審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