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

2019-08-19 05:03周海燕潘鴻波
中外醫學研究 2019年16期
關鍵詞:生長發育早產兒

周海燕 潘鴻波

【摘要】 目的:探討袋鼠式護理措施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其生長發育的影響。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60例和試驗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袋鼠式護理,比較兩組患兒的基本生理指標、生長發育情況及母乳喂養情況。結果:試驗組患兒在呼吸頻率、心率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氧飽和度及生長發育方面均優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患兒的母乳喂養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袋鼠式護理在穩定早產兒生理指標,促進生長發育及養成母乳喂養習慣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袋鼠式護理; 早產兒; 生長發育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6.0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6-0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kangaroo care measures in premature infants care and its effect on their growth of premature infants.Method:A total of 120 premature infants who were received and cur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tudied,and 60 cases wer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60 cases were in the test group in chronological order.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care,and the test group gave kangaroo care.Then,the basic physiological indexes,development and breast-feed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spiratory frequency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es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oxygen saturation and growth of the tes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ucc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in the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Kangaroo care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premature infants,promo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ing breastfeeding habits.

【Key words】 Kangaroo care; Premature infants; Growth

First-authors address:Dazhou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Dazhou 635000,China

早產兒是指胎齡不足37周的活產嬰兒,由于未足月,在母體內發育時間不足,導致各項生理器官發育不夠完善,進而可能出現體重不足、免疫力低下、適應能力差等情況,病死率高于足月新生兒[1]。筆者所在醫院對收治的早產兒予以袋鼠式護理后,與常規護理的早產兒進行對比,發現在各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早產兒管理指南》[2]中早產兒的診斷標準:胎齡<37周;出生體重<2.5 kg;(2)患兒生命體征平穩,胎檢時未發現先天性器質性疾病,外表無明顯畸形;(3)試驗組患兒家長結合自身情況,表示能最大限度完成本研究。排除標準:(1)胎齡<28周;(2)合并有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兒。按就診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0例,最后納入統計的對照組58例,其中男27例,女31例;胎齡28~36.9周,平均(32.95±2.54)周;出生時體重1.5~2.4 kg,平均(1.96±0.31)kg;身長30~52 cm,平均(39.67±5.64)cm;頭圍19~37 cm,平均(28.92±4.35)cm。試驗組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胎齡28~36.9周,平均(32.19±2.65)周;出生時體重1.4~2.4 kg,平均(2.03±0.27)kg;身長30~51 cm,平均(41.41±5.69)cm;頭圍20~38 cm,平均(29.43±3.78)cm?;純杭议L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按筆者所在醫院及科室相關規定,早產兒均屬高?;純?,兩組患兒均入住新生兒監護室。均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清洗口腔及呼吸道,保持病房適宜的溫度和光線強度,密切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及母乳喂養指導等。試驗組在此基礎上予以袋鼠式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袋鼠式護理的前期準備工作 首先向產婦講解袋鼠式護理的起源、發展及在國內外早產兒臨床中應用的效果,然后播放科室事先錄制的袋鼠式護理視頻,讓產婦有直觀的認識,更容易領會。讓產婦加入科室建立的微信群,方便產婦之間交流,相互鼓勵,科室經過專業培訓和學習的護士在群內可為其答疑。

1.2.2 袋鼠式護理的具體實施 (1)設置專門的護理病房,并保證病房的清潔、通風、安靜和適宜的溫度,病房中每個床位用布簾遮擋,保證產婦的隱私。病房內備好吸氧裝置、監護儀。(2)提醒產婦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如廁、洗手、保持胸部皮膚清潔等,最大限度減少護理中中斷的情況。(3)袋鼠式護理時間選擇在10:00-12:00和16:00-18:00,每次1小時,若患兒生命體征平穩,產婦的耐受力較好,可適當延長至2 h。(4)囑產婦半臥位于靠椅或病床上,以舒適為宜,胸部充分暴露,將赤裸的患兒置于兩乳之間,取俯臥位以增加兩者之間的皮膚接觸面積。(5)接觸期間,護士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6)因患兒處于俯臥位,可能影響呼吸,護士應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情況及氧飽和度,若出現呼吸窘迫或氧飽和度低于90%,應及時停止。(7)囑產婦按上述方法堅持至患兒日齡滿30 d。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記錄兩組患兒護理開始3 d的呼吸頻率、心率及氧飽和度,計算出3 d的各項數據平均值;患兒日齡30 d時測量體重、身長、頭圍;通過兒保時訪問,或電話隨訪調查產后40 d的母乳喂養情況,按照純母乳喂養、混合式喂養、人工喂養三個方面收集資料,母乳喂養率=(純母乳喂養+混合式喂養)/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生理指標對比

兩組患兒呼吸頻率及心率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的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兒生長發育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喂養方式比較

試驗組的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袋鼠式護理的定義為住院或早期可出院的低出生體重兒及早產兒在出生早期與母親進行一段時間的皮膚接觸,且將此種護理方式堅持到校正胎齡40周[3]。最早起源于哥倫比亞,后不斷發展,其內容包括袋鼠式體位、袋鼠式營養及袋鼠式出院三個方面,袋鼠式體位指早產兒出生早期與母親進行皮膚接觸,故又稱皮膚接觸護理[4]。

目前隨著醫療技術和設施的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明顯上升,但與足月兒相比,在生長發育、免疫力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仍較不足,同時存在喂養不耐受的情況,故早產兒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文獻表明,袋鼠式護理應用于早產兒的護理中,在穩定生理指標方面、生長發育方面、養成母乳喂養習慣方面、提高護理滿意度方面均取得較好療效[6-8]。筆者科室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袋鼠式護理,將其應用到早產兒的護理中,同時與常規護理組相對比,結果提示,兩組生理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呼吸頻率和心率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袋鼠式護理相對較安全;試驗組患兒的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易燕[9]的臨床試驗結果一致??剖疫x取了護理開始3 d的生理指標平均值作為研究數據,避免了因單次測量所造成的誤差,可信度更高。同時,本研究表明,袋鼠式護理可明顯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在體重、身長、頭圍方面均較常規護理具有明顯優勢,其原理在于通過母嬰皮膚直接接觸,可刺激早產兒皮膚感受器,經傳入神經傳入大腦皮層,可以調整體內各激素水平至最適宜的水平,促進蛋白質、糖原、脂肪的合成[10]。另外,試驗組患兒可得到充分休息,增加深度睡眠時間,降低氧耗、減少熱量散失,更有利于生長發育。相反,啼哭或長時間的安靜清醒狀態,這些不適應周圍新環境的表現會使新生兒消耗更多的體力,不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11]。通過袋鼠式護理研究發現,試驗組患兒的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因為通過皮膚接觸,早產兒可感受到母體散發出的氣味、體溫,可增加其主動覓食的行為[12]。

綜上所述,袋鼠式護理在早產兒的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安全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永紅.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及產婦生理及行為指標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0):200.

[2]李妙仙,賴靈巧,鐘芬賽.發展性照顧聯合袋鼠式護理模式在早產兒生長發育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4):143.

[3]蓋麗,姜紅,范玲.袋鼠式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10):736-738.

[4] Chan G J,Valsangkar B,Kajeepeta S,et al.What is kangaroo mothercare?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Global Health,2016,6(1):29-36.

[5]孔燕珊,余豐.歧桿菌四聯活菌在防治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學,2018,29(7):1015-1016.

[6]繆書琴.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生理指標穩定性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1):248.

[7]翟佳,何婧,梅花,等.袋鼠式護理在早產兒臨床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15(1):160-162.

[8]奚小萍.袋鼠式護理在早產兒喂養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24):101-102.

[9]易燕.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生理指標穩定性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6):3122.

[10]李小花,朱為,龍瑩純.袋鼠式護理對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的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0):1351-1353.

[11]王艷,郭敏,李云.早期母嬰皮膚接觸對新生兒行為狀態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0):33-34.

[12]吳麗容,孔艷娟,王天慈.早期母嬰皮膚接觸對新生兒體溫、行為狀態和母乳喂養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9):3608-3609.

(收稿日期:2019-01-02) (本文編輯:李盈)

猜你喜歡
生長發育早產兒
嬰兒撫觸護理法對早產兒呼吸及睡眠的臨床觀察
強化母乳喂養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
早產兒的頭號敵人:呼吸系統疾病
早產兒喂養的綜合護理干預方法總結
早產兒喂哪種奶粉好
秸稈覆蓋和保水劑對烤煙生長發育的影響
溫度與降水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
早產兒的家庭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