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患者急診特點調查分析

2019-08-19 05:03張蘭
中外醫學研究 2019年16期
關鍵詞:臨床特點急診科調查分析

張蘭

【摘要】 目的:掌握急診科老年患者的相關信息和疾病譜,充分了解24 h中老年急診患者的就診高峰時段等流行病學資料,總結老年患者急診的特點,從而有助于在社區及家庭對老年人進行疾病的預防和康復護理,以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降低老年人急癥發生風險。方法:2018年8-10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共接診13 726例急診患者,以其中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患者300例(2.2%)為研究對象,并利用電子表格對所選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主要有患者姓名、就診時間、性別、診斷結果和年齡等。結果:本組300例老年急診患者中,神經系統疾病者51例,呼吸系統疾病者53例,創傷者13例,內分泌系統疾病者10例,循環系統疾病者41例,外科疾病者20例,五官疾病者12例,血液系統疾病者7例,消化系統疾病者42例,泌尿系統疾病者12例,其他疾病者39例。年齡60~70歲者所占比例最高,達到42.3%,其首發高位疾病為神經系統疾病;其次為年齡71~80歲、81~90歲者,分別占35.3%、16.7%,且其首發高位疾病均為神經系統疾病。從24 h就診情況上看,本組300例患者就診時間有3個高峰期,分別為早上9:00-11:00、下午2:00-4:00及晚上7:00-10:00,至于凌晨0:00-7:00則是老年急診患者就診時間的低平時段。結論:充分了解老年急診患者的臨床就診特點,并以此為依據合理安排急診科的救治和護理工作,可顯著提高救護效果。

【關鍵詞】 調查分析; 急診科; 臨床特點; 老年患者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6.08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6-0-02

自步入21世紀以來,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明顯加重,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1],在老年人中,不存在重要臟器疾病的健康老年人只占總比例的20%~25%,故,臨床需充分了解老年急診患者的就診特點,包括就診時段、就診率和疾病譜等,以為社區老年常見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指導,并有助于提高急診科的救護效果。此研究中,筆者將以300例急診科老年患者(接診于2018年8-10月)為對象,著重分析老年患者急診的特點,現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8-10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共接診13 726例急診患者,以其中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患者300例(2.2%)為研究對象,包含男176例(58.7%),女124例(41.3%)。所有入選者都簽署此研究知情同意書,且能積極配合完成調查,有完整的病歷資料,依從性良好。研究在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情況下進行。

1.2 方法

利用電子表格對本組300例患者的相關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就診時間、性別、診斷情況和年齡等,并根據統計結果總結老年患者的急診特點,供臨床借鑒。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疾病類型

本組300例老年急診患者中,神經系統疾病者51例,呼吸系統疾病者53例,創傷者13例,內分泌系統疾病者10例,循環系統疾病者41例,外科疾病者20例,五官疾病者12例,血液系統疾病者7例,消化系統疾病者42例,泌尿系統疾病者12例,其他疾病者39例,見表1。

2.2 不同年齡段患者疾病分布情況

300例患者中年齡60~70歲者占比最高,達到42.3%,其首發高位疾病為神經系統疾病;其次為年齡71~80歲、81~90歲者,分別占35.3%、16.7%,且其首發高位疾病均為神經系統疾病。由此可見,老年急診患者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非常高,見表2。

2.3 就診時間

從24 h就診情況上看,本組300例患者就診時間有3個高峰期,分別為早上9:00-11:00、下午2:00-4:00及晚上7:00-10:00,至于凌晨0:00-7:00則是老年急診患者就診時間的低平時段。

3 討論

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在2006年底我國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有1.49億人次左右,占總比例的11.3%[2];在溫州市鹿城區中,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占總比例的14.56%[3]。此研究中,2018年8-10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總共接診13 726例急診患者,其中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患者有300例,占總比例的2.2%。提示老年人發生急癥的概率非常高。為此,家庭及社會需重視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要全面落實老年人的健康指導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向全社會人士宣傳敬老、愛老等美德,尤其是需要在社區中做好老年人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對相關疾病進行早期的全面護理干預,以盡可能地降低老年人發生急癥的風險[4-5]。根據此次調查結果,筆者所在醫院針對社區衛生服務內容,對其做出了適當的調整,并加強了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力度,定期組織老年患者進行常見疾病自救處理和家庭急救的健康講座,積極向老年人介紹相關的衛生保健知識,以增強老年人的自我防護意識,從而有助于減少其發生急癥的風險[6]。此研究中,300例老年急診患者中,包含男176例(58.7%)、女124例(41.3%)。為此,臨床應加強對老年男性進行健康教育及醫療保健的力度,以增強老年男性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疾病預防保健效果[7]。

在本組300例老年急診患者中,本組300例病患中,年齡60~70歲者所占比例最高,達到42.3%,其首發高位疾病為神經系統疾病;其次為年齡71~80歲、81~90歲者,分別占35.3%、16.7%,且其首發高位疾病均為神經系統疾病,其中尤以腦梗死及腦出血等疾病最為常見。故,對于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特別是腦血管意外疾病,臨床應加強對其進行防范的力度,努力提高患者對這些疾病的初步處理能力,以盡可能地減少這些疾病的發生風險和死亡率[8-9]。

通過對300例老年急診患者的24 h就診時間進行分析,可知,本組300例患者就診時間有3個高峰期,分別為早上9:00-11:00、下午2:00-4:00及晚上7:00-10:00,至于凌晨0:00-7:00則是老年急診患者就診時間的低平時段。故,急診科應在這3個時間段中合理配置醫護人員,并做好相關搶救器材及藥品的準備工作,確保急診搶救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急診救治的效果,減少致殘和死亡風險[10-12]。根據調查結果,本院急診科在下午2:00-晚上10:00這一時間段中增加了1名代班,以有效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促進急診救治工作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急診患者,臨床應充分了解其就診的特點,包括疾病類型、不同年齡段的首發高位疾病、24 h就診情況等,然后再對急診科的救治和護理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明確各班醫護人員數量和職責,以盡可能地提高患者的急診救治效果,降低致殘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1]蔡洪涌.老年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診特點[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2):3324-3325.

[2]丁海靜.老年急腹癥患者就診特點及急診護理措施效果研究[J].河北醫學,2015,21(9):1553-1555.

[3]李妍.老年急腹癥患者就診特點及急診護理措施效果研究[J].家庭醫藥,2017,16(11):3.

[4]農肖堯.急診內科老年心血管病急癥的構成特點分析[J].江蘇醫藥,2014,40(1):111-113.

[5]王艷芳.分析急診內科老年心血管病急癥的構成特點[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5):273-274.

[6]崔嬌.老年急腹癥患者的就診特點及急診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1):177.

[7]劉洋,劉恒亮,趙友民,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特點及急診介入治療近期療效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0,2(2):92-94.

[8]劉玲.老年急腹癥患者就診特點和急診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251-252.

[9]李雪蛟,羅軍,張剛,等.BuMA支架在急診PCI治療老年和非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8,10(4):445-447.

[10]周鶴,王效增,王耿,等.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的臨床特點及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6,15(2):98-101.

[11]張大鵬,王樂豐,徐立,等.老年人左主干病變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療效與特點[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1):29-31.

[12]秦海萍,章之川.急診老年人心肺復蘇的特點及成功相關因素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7):1175-1176.

(收稿日期:2018-12-14) (本文編輯:馬竹君)

猜你喜歡
臨床特點急診科調查分析
急診科護士分層培訓的實踐與探索
分析急診科腦出血昏迷患者搶救治療的臨床效果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64例兒童學??植腊Y患兒的臨床特點及心理護理干預
大量輸血后的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的臨床觀察
大學生網絡參政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