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蒼涼下的上海

2019-08-27 07:27楊斯淇
北方文學 2019年23期
關鍵詞:欲望張愛玲悲劇

楊斯淇

摘要: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同她的傳奇人生一樣,美麗而蒼涼。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特殊城市,上海與張愛玲的文學創作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張愛玲與上海是相互成就的。作品中不論是悲劇意識的體現還是都市欲望的側寫都脫離不開這座孤島。張愛玲以一種“蒼涼”的底色描繪著身處上海這個都市的弱勢個體所遭遇的生存悲劇,用她的文學創作折射淪陷區的上海人民特別的心理,以上帝的視角去訴說著那個特殊的動亂年代弱勢個體的無奈與悲慟。

關鍵詞:張愛玲;上海書寫;悲劇;欲望

“上?!笔且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扮演著特殊角色的城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上?!背袚S富內涵的文化地理符號。在學術領域,“上海熱”最初表現在八十年代末以來的“張愛玲熱”,隨著對張愛玲研究的深入,很多研究者注意到了這位作家的創作與其所在的地理空間——上海的關系。張愛玲的創作主要集中在上海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說,張愛玲與上海是相互成就的。一方面顯示出對自我的扭曲是反傳統的代表;而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也是反“現代病”的靶子。這樣一種富有張力的書寫在文學上是比較難得的。

一、張愛玲筆下的悲劇上海

淪陷時的上海,城市的“形象”與“人”倍受“非議”??梢哉f不論是當時所處的時代,還是有著特殊地理位置的上海,這個淪陷區中的人們都在無奈、無力、無望之中消磨著時光。

(一)個體生存的“蒼涼”

自父系氏族社會成為人類社會基本結構形態以來,造就了以男性話語為中心的文化形態。國家不幸,家庭變故,自小張愛玲便深刻地體會到世間的悲涼。兒時夢想的破滅,學業的中斷,幻滅、虛無與絕望之感成倍的增加。不論是民族地位、社會政治還是身份性別,張愛玲對于弱勢個體都有著深切的體會。在張愛玲的作品中,她對于弱者特別是女性都始終帶有一絲同情與無奈,女性始終處于一種弱勢地位,很少反抗?!秲A城之戀》中,白流蘇便是典型的女性代表:生活上經濟不能獨立,飽受封建大家庭摧殘,依附男權而生存……女性的這種感受對于生性敏感、心思細膩的張愛玲來說無非有更多的體會、認同感也更為強烈。

戰爭讓上海遠離了政治,也讓張愛玲看到了世界的冷酷、人性的淪喪。在她的小說中,很自然的可以看到,每一個她所勾畫出來的都是小人物,在這個世界上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但是在這些小人物的身上,我們有能看到不平凡的一面,每一個人物好像都在竭盡所能的去詮釋“蒼涼”的含義。張愛玲曾說:“如果我最常用的兩個字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里有這惘惘的威脅?!保?)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張愛玲以她自己的方式去講述她所認識世界的感受,在她看來,每一個人物都有他們自己的鮮明特征,而張愛玲想要展示出的這些特征拼湊起來便有了她個人最為鮮明的個人印記。

張愛玲以一種“蒼涼”的底色來折射著這個社會,折射著那一代人的悲劇命運。她用上帝的視角去訴說著那個特殊的動亂年代弱勢個體的無奈與悲慟。

(二)怨恨情節的“喟嘆”

十里洋場的上??梢哉f是一張帶有怨恨的溫床,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一躍成為當時東方最繁華的大都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照與夜晚風流的百樂門,奇特的奢靡充滿矛盾的城市。

張愛玲常常用對于傳統價值形態的顛覆來表達上海人所帶有的怨恨情節,而這種怨恨終究逃脫不掉悲劇的命運。在張愛玲看來人生注定是一場悲劇,傷痛與殘缺都是與生俱來的,“生命即是麻煩,不如死了的好,麻煩剛剛完了,人也就完了?!保?)時代的環境讓人性加倍異化,各種復雜矛盾交織在一起,刺激著人的怨恨情緒滋長和發展,作為同時代發言人的張愛玲在作品中將這一切展現得淋漓盡致。

“長的是苦難,短的是人生?!保?)她看到了命運弄人,人的卑躬屈膝與無力,那些可以毀滅掉幸福和生命的力量可以任意擺布人們,極度怨恨的背后是對生命脆弱的嘆息、悲劇結局的闡釋。

二、張愛玲筆下的欲望上海

欲望是一種心理傾向,是一種心理、身體處于缺乏狀態,為滿足自身需求平衡生命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張愛玲的作品是被欲望充斥著的,她對于情欲的把控拿捏恰到好處,她拒絕了男權世界所創造的超現實愛情神話和虛幻的女性本質,她用一種冷峻的眼光去觀察世間,以冷冽的筆法戳破一切幻想泡沫,用欲望的世俗性來消解繁華上海里人們的價值形態的簡單、純潔。

(一)欲望上海下人性的喪失

都說繁華之藏匿的是更為可怕的人性欲望。十里洋場的繁華上海、小資情節嚴重的上海市民,這種欲望之下的人性在張愛玲的作品中表現的太為典型的?!皟煞矫娑际蔷蔚娜?,算盤打得太仔細?!保?)上等的情調、精細的盤算,沒有愛情的兩人竟為物欲、情欲而彼此無法分開。欲望之下的人性徹底喪失,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切的一切都變得愈加畸形。在《金鎖記》中,張愛玲將這種畸形的人物描摹得更為生動。人物的情欲更像是干柴的燃灼點,產生熊熊烈火。曹七巧所覬覦黃金、名聲、地位的機會,奪走了她正常的婚姻、情欲的需求。自她嫁入姜家的第一天,便開始了她追求黃金的生活,帶上了黃金的枷鎖。黃金的欲望非但沒有隨著她的得到而消失,反而像是氣球一樣不斷膨脹越來越大。為了黃金,她親手扼殺了兒女的幸福,用一輩子的時間同畸形的欲望掙扎。

張愛玲以再平常不過的口吻講述著物欲、情欲的交易,所有人不曾留有一絲偽裝,露骨直接地為自己的欲望拋棄一切。小說的背后是無數真實案例的堆砌,張愛玲筆下的上海自然也是當時上海社會的真實縮影。

(二)欲望催化后的失落自我

“文學史上素樸地歌詠人生安穩的作品很少,倒是強調人生飛揚的作品很多,但是好的作品,還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寫人生的飛揚。她喜歡以蔥綠配桃紅的參差對照發來表現軟弱的凡人?!保?)因為他們不是英雄,卻是整個時代的負荷者,承擔著這個時代留下的滿目瘡痍。

張愛玲小說中的主角都是曾經懷揣夢想,當強大的社會現實沖擊他們的世界觀后,欲望的催化、弱者的妥協讓他們不得不在家庭、情欲之間周而復始地周旋,曾經的追求與價值理想在瑣碎的雜事中蕩然無存。人的自私、孤獨無不上演著一出出的人生悲劇?!缎慕洝分械脑S小寒、《茉莉香片》中的聶傳慶、《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佟振?!麄儫o不被欲念支配著,被寂寞包圍,拼命地在人生路上掙扎,得到的也不過是苦澀與悲涼。無力反抗、無事忙碌的生活讓他們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對于金錢、情愛等欲望的過分追求讓失去自我的他們在幽怨與憤恨中平庸度日,熬過此生。繁華的背后充滿蒼涼,都市女性在過分貪戀權錢之后,生理、心理也都喪失了人的權利,弱者依舊是弱者,世俗生活帶來的是被內化的麻木與墮落,自失和妥協。

文學作為作家主觀提煉的社會現實的反映,既包含了一個作家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社會現實,因而不論是時代環境、歷史戰爭還是新舊文化等之間的沖擊,上海于張愛玲而言都對她的文學作品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她筆下的上海世界也充滿傳奇色彩。

注釋:

張愛玲.張愛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78.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第四冊)[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74.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第四冊)[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67.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第七冊)[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85.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第三冊)[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16.

參考文獻:

[1]張衛平,馬琳.張愛玲研究五十年述評[J].學術月刊,1997(11).

[2]倪文尖.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雙城記”——從王安憶到張愛玲[J].文學評論,2002(01).

[3]王劍叢.張愛玲上海小說創作述評[J].中山大學學報,1998(03).

[4]陳映,張雅玲.張愛玲與上海時尚建構——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意象為視角[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7(03).

[5]鄧寒梅.張愛玲與王安憶上海小說中的女性形象[J].湘南學院學報,2005(03).

[6]陳惠芬.“到底是上海人”與上海城市認同[J].社會科學,2003(10).

[7]李鑫.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書寫[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5.

猜你喜歡
欲望張愛玲悲劇
偉大的悲劇
九月雨
泄洪的悲劇不能一再上演
夢里夢外——評張愛玲《天才夢》
貓的悲劇
近視的悲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