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與愛——簡評《幽靈之家》主題

2019-08-27 07:27竇雪
北方文學 2019年23期
關鍵詞:伊莎貝爾女性

竇雪

摘要:智利女作家伊莎貝爾·阿連德的代表作《幽靈之家》主題具有多重解讀性。本文試圖通過對小說中克拉臘、布蘭卡和阿爾芭三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與命運分析,試圖說明:在阿連德看來,女性身上所具有的愛與勇敢是希望的來源。女性與愛是《幽靈之家》中不可忽視的主題。

關鍵詞:《幽靈之家》;伊莎貝爾·阿連德;女性;愛

每一部經典的作品都會有著復雜的主題?!队撵`之家》也不例外,不同的讀者有其不同視角的解讀,目前國內學術界有“記憶主題”和“罪惡主題”兩種主要觀點。本文旨在通過對小說中克拉臘、布蘭卡和阿爾芭三位女主人公的形象與命運分析,試圖說明:在阿連德看來,女性身上所具有的愛與勇敢正是拯救人類的希望所在。女性與愛是《幽靈之家》中不可忽視的主題。

一、克拉臘:天使之愛

明姑娘克拉臘看似外表柔弱,但實則是充滿想法與主見的姑娘。阿連德把自己的故事一分為二,她將屬于空想和通靈的那個部分交給了女主克拉臘,將社會活動及寫實的部分交給了男主埃斯特萬·特魯埃瓦。雖然由此來區分“幻想”和“寫實”未免過于簡單,但卻讓讀者在克拉臘的身上看到了一種非同常人的對“理性”的顛覆??死D受神靈眷愛,能與神靈通話,擁有未卜先知的本領。能夠呼喚鬼神,與鬼魅嬉戲、與精靈作伴,與興趣相投的默拉三姐妹玩弄女巫的把戲,占卜問卦,探索未知的神秘世界。在書本中,她是天使的化身。這份美好在或許不被世人所理解,在他們看來,克拉臘神秘兮兮她不懂如何賺錢,不懂政治游戲,她似乎只存在與丈夫埃斯特萬為她建的屋子里,靜靜的追求自由,守護這個家族。與埃斯特萬相比,克拉拉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她雖然沒有金錢和權力,但是有愛。

天賦異稟的克拉臘,所具有的是一種非世俗常人的愛。她的愛不是局限于肉體之歡,兒女情長:在夫妻生活中,克拉臘在滿不在乎,一點也不扭捏,與埃斯特萬積極配合,滿足埃斯特萬的性欲,但正如埃斯特萬所說“他要的絕不是她的肉體,他還想占有她體內的那種難以捉摸的東西,那種閃閃發亮的東西,那種即使在做愛后她渾身癱軟的時候仍然難以抓住的東西?!奔词乖诜蚱拮钣H密的時候,克拉臘依舊游離在現實之外,這讓埃斯特萬覺得得到了克拉臘的人,卻得不到她的心,克拉臘給予他與其他人的愛是一樣的。誠然,克拉臘是為大眾為生,她仁慈、靈巧、閃光,仿佛一個天使,守護著這個家族。當丈夫亂發脾氣時,克拉臘不爭不吵用沉默做無聲的反抗;當在電視上看到丈夫競選失敗的落寞神情后,她默默站在家門后等他回來兩人攙扶著走進屋中;當三星莊園受到大地震的破壞時,她一方面承擔起照顧病危的埃斯特萬的責任,另外一方面還要照料整個莊園;“當愚蠢和仇恨聯起手來摧毀房子里的家族時,她用魔法和她親人的鬼魂談話”[3]。

就是這樣一個不識人間煙火的天使,待人寬厚仁慈,善待自然,希望所有人都能幸福健康,沒有一絲的貧富觀念,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她去學校教窮孩子唱歌;她經常去醫院和慈善機構看望得到她恩惠的窮人;當皮疹受傷時,她投身窮人行列,把三星莊園(Samsung Manor)的食物分發給了他們。她是活著的天使,賜予人間以大愛。

二、布蘭卡:為愛而生

拉美人對愛情似乎充滿的狂熱,矢志不渝。小說中兩位主角經歷近一個世紀的障礙,最終在臨終之際,霍亂之時,他們駕駛一艘輪船相擁駛向大海深處。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和聶魯達的《死的十四行詩》和《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也都是為愛而歌唱。在《幽靈之家》的幾代人愛情的悲歡離合,在另一位女主人公布蘭卡的身上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布蘭卡似乎就是為愛而生,為愛而活的?!皭矍閷R皇撬奶煨?,這種毫不動搖的感情力量幫他擺脫了平庸而凄涼的命運?!辈继m卡在充滿母愛的環境中成長,她比同齡孩子更早會用腿走路,講話用語正確,吃飯自己動手,她看起來像個聰明的小大人。她與佩德羅·加西亞第三從小青梅竹馬,一起嬉笑打鬧。長大后,兩人互相吸引,在月光下的河邊、叢林、田野里歡愛??赡苁撬袀ゴ蟮膼矍槎夹枰洑v諸多波折才更加刻骨銘心,在布蘭卡心中,追求完美的愛情是她此生不變的信仰,所以她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捍衛獨一無二的愛情。

為了順利在晚上與佩德羅·加西亞第三幽會,她假借“繡花,看書,在自家周圍畫一些枯燥無味的水彩畫”來作煙霧彈,以及吃粉筆末裝肺結核。當布蘭卡和佩德羅·加西亞的外遇被發現,在父親埃斯特萬的嚴刑拷問下,布蘭卡選擇用沉默來保護心愛的人,也因此挽救了心愛的人的生命。即使迫于強權嫁給了法國伯爵讓·德·薩蒂尼,但她始終沒有屈服過,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他們仍舊只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在那段時間里,布蘭卡孑身一人,離群索居,就算被鄰居說傲慢無禮,她也全然不在乎。在她心里,佩德羅還活著的信念是她堅持活下去的勇氣。

對于這樣堅守愛情,為愛守候的勇敢女性,作者阿連德也為她和讀者譜寫了一場完美的結局,圓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夢。布蘭卡與佩德羅分分合合幾十年,最終卻在一直阻礙他們在一起的父親埃斯特萬的幫助下,在混亂動蕩的年代里,被送到加拿大,每個月收著來自父親的支票,一邊譜著革命歌曲,一邊做著陶俑生意,過上了恬靜幸福的生活。就像聶魯達所說:“日子編織又拆散它那天庭似的網……用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大地上的冬季?!睈矍?,成了拉美魔幻世界中最具法力的指尖。

三、阿爾芭:愛的升華

阿爾芭是小說的女性敘述者,家族中的第三代女主人公。作者賦予了深深期望的角色,她是一個有知識和思想的善良姑娘。為了達成外祖父埃斯特萬的意愿,成為一個能夠學好知識,擁有工作能獨立生活的人。所以阿爾芭上了大學,在學校里認識了米格爾,有了一次偶爾的悸動。然而在動蕩不安的局勢面前,在國家生死存亡面前,在人民的苦難面前,一切兒女情長顯得無比渺小和微不足道。因為對米格爾的愛,阿爾芭選擇參與了學生的反抗活動,可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讓她不久便借著身體不適的理由退出革命活動。軍事叛變之前,對阿爾芭和米格爾來說,兩人之間的愛情是荷爾蒙的沖動,激情的碰撞,欲望的迸發和表達?!鞍柊藕茈y從他身上認出那個偷偷學習使用火氣和革命戰略的渴望正義的革命者。阿爾芭設想出各種難以抗拒的逗引人的辦法,米格爾也設想出各種精彩的做愛的新花樣?!保ㄒ辽悹?007:303-304)。然而軍事叛變之后,阿爾芭看到了軍人掌權執政的暴力和殘酷,看到了革命青年受到的殘酷迫害和鎮壓,這使得阿爾芭克服了內心的恐懼,獲得了頓悟,從一開始偷家中的食物分發給革命青年,到不顧生命危險幫助迫害者逃難,到加入革命隊伍中去,以至于到最后被逮捕關在陰森恐怖的軍事集中營,遭受一眾士兵和外祖父的私生子的強暴和摧殘。這一系列壯烈舉動既是阿爾芭與米格爾之間愛的升華,也是阿爾芭自身人格的涅槃重生。

“蛻變”是在阿爾芭的身上的最明顯的特征。她是一個走出家庭,進入社會,走向革命的知識女性形象,在愛的激勵下,她和她的愛人米格爾從第一次談起了革命,到參加了學生抵抗運動,完成了知識型年輕女性向革命型年輕女性的完美轉變。當她在監獄里遭受非人折磨時,本想一死了之的阿爾芭,獲得了夢里克拉臘的勸說,于是,阿爾芭在母親的鼓勵下用女性視角開始書寫自己家族的歷史,撫平自己內心的創傷,也作為日后向世人揭露的一份證據。更令人為之動容的是,盡管遭受了如此的磨難,小說的結尾處我們卻看到了平和與安詳。在阿爾芭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婦女身上所具有的一種看似柔弱卻無比頑強的力量,“報復只能延續這個難以挽回的循環過程,但愿我的任務是生活,我的使命不是延長仇恨。我要等待米格爾歸來,我要埋葬在這個房間里躺在我旁邊的外祖父,我要孕育腹中胎兒等待美好時光的到來?!保ㄒ辽悹?007:453)

或許讀者早已習慣了拉丁美洲小說的沉重和絕望的命運,無論是《百年孤獨》里有豬尾巴的和馬男孩貢多的毀滅,亦或是《死亡與羅盤》里一系列定期在特里斯勒羅伊別墅發生的血腥事件,所以埃斯特萬沒能救出自己的外孫女阿爾芭,最終在孤獨和悔恨中去世更加符合小說前面十四章的情節,但阿連德卻給讀者安排了如此一個平靜祥和的結局,無疑有自己的理由,也注入了自己獨有的情感酵母,將污穢與新生的力量糅合在一起,在作者投入最多情感描寫的阿爾芭中得到體現。

四、獻給女性的愛

如果說女性與愛是小說不可忽視的一個主題,究其根本是源于作者阿連德對女性獨有的關注。法國文藝理論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提到:“要了解作品,這是比別的場合更需要研究制造作品的民族,啟發作品的風俗習慣,產生作品的環境?!盵1]對于作者來說,“阿連德”不過是個空洞的父姓,在她成長的過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母親的家族。阿連德的外祖父是個十足的大男子主義者,但是非常喜歡阿連德。他記得成百上千的民間故事,能大段大段背誦史詩,阿連德說,“正是他是我愛上語言和故事?!倍庾婺父且粋€充滿神奇色彩的女性,她對現實物質世界毫無興趣,而將生命中大部分時間用在心靈感應實驗和死者的幽靈對話上。作者說,《幽靈之家》最初的動機是想給過世的外祖父的一封信——“我以給外祖父寫信的形式,開始講述他活著的時候對我講過的故事?!辈贿^,小說扉頁上的獻詞卻是另有所屬——“獻給我的母親、外祖母和故事中其他不同尋常的女人們?!笨梢?,在小說中作者給予女性更多的關懷,在克拉臘、布蘭卡和阿爾芭這幾代女性身上寄托了更多的情感。

阿連德對女性的愛不止于將這部作品獻給女性,更體現在賦予女性以書寫歷史的話語權,這在拉美小說中也是十分罕見的。小說中共有3個敘事者,克拉臘、阿爾芭和埃斯特萬??死D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她的日記成為后人梳理家族史的重要參考。阿爾芭在這些文獻的基礎上寫作了家族故事,但其中交叉了一些埃斯特萬自述的片段。在這部以女性為主體的歷史書寫中,“男性聲音的出現不僅沒有破壞女性敘事者的權威,反倒豐富了歷史敘事與反思的層次,這的確是阿連德對于女性寫作的一份貢獻”[4]。

綜上所述,在這小說中,作者阿連德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性格各異,但都是善良勇敢頑強的化身。讀者也會在閱讀的過程中被女性身上的巨大能量所折服,不可避免地被其深深吸引。而小說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偉大的品質,在作者看來,正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希望之所在,為期盼明日的美好提供一線光亮。

參考文獻:

[1]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北京:人名文學出版社,1981:242.

[2]伊莎貝爾·阿連德.幽靈之家[M].劉習良,筍季英譯.南京:鳳凰傳媒出版集團,2007.

[3]少況編譯.美國評論家談伊莎貝爾·阿連德和她的創作[J].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3(7).

[4]騰威.“穿裙子的加西亞·馬爾克斯”與阿連德家族史——重讀《幽靈之家》[J].藝術評論,2007(8).

猜你喜歡
伊莎貝爾女性
只有“聰明”的伊沙貝爾
22個“生命之吻”
我的動物鄰居
21世紀以來被拐賣女性文學中的典型形象
《閑情偶寄》中的中國女性之美
論女性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