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黛玉與斯嘉麗女性形象對比分析

2019-08-27 07:27高倩茹
北方文學 2019年23期
關鍵詞:斯嘉麗女性形象對比分析

高倩茹

摘要:中西方女性形象向來大相徑庭,中方女性含蓄為美麗,西方女性奔放為出色。本文以近乎同時代中西方發布的關于女性意識小說的女人公《紅樓夢》的林黛玉與《飄》的斯嘉麗進行女性形象的對比,以其二人的相同與不同之處為切入點,分析在意識覺醒的前期,她們所處的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抑背景,和她們女性意識覺醒發展不同來揭露她們不同命運的原因。以便于了解這兩個女性形象,和深深影響她們發展的中西方文化差異,來揭示社會環境對女性主義發展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林黛玉;斯嘉麗;女性形象;對比分析

一、關于女性主義的界定

女性主義又稱女權、婦女解放、性別平權主義,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于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階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瑪格麗特·米切爾《飄》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背景下,一個南方種植園莊主女兒斯嘉麗的女性主義意識覺醒以及其蛻變的過程與表現。而曹雪芹的《紅樓夢》以中國古代封建制度大家庭興衰為主線,描述女主角林黛玉古典東方的女性形象,因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及其自身性格缺陷而造成的悲劇故事。這兩部小說分別在中西方文學史上數第一本關注于女性主義意識的小說,將其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觀察中西文化女性形象不同差異,更為總結發展現當代女性主義做好鋪墊。

二、林黛玉與斯嘉麗的共同點

盡管林黛玉與斯嘉麗來自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他們仍然擁有明顯的相同之處。她們在各自的時代中都受到了或多或少一定的男性主權的壓迫,她們均來自封建制度下的大家族中,但對封建傳統習俗都有了反叛意識;其次她們對愛情觀念的一致,她們都對自己鐘情的愛人付出,全然不顧。

(一)對封建家庭和社會的反叛

在封建家族中,崇尚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風氣中,林黛玉卻因為是家中獨生女的身份而自幼被父母培養飽讀詩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謂是一代才女。斯嘉麗更是對封建教條社會處處表現不滿態度,南北戰爭之前,南方種植園屬封建制度,將“淑女”形象做出一一要求。而斯嘉麗天性活潑,大方,與年輕男士市場保持親近曖昧關系,追求者眾多。其衣著露骨夸張,與其他淑女端莊大方的裙裝不同,經其家人幾番勸阻無果,她卻從未在意世俗眼光與評價等等表現,處處顯示出其與淑女格格不入的一面。

(二)對理想愛情的堅持

《紅樓夢》中悲劇色彩濃重,不能不提的便也是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林黛玉從初識賈寶玉與其一見如故,經過青梅竹馬的相處時光,小時的純潔友誼也慢慢醞釀為深沉的愛情。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感情端倪也從時時小事著眼,并且從未再接觸過其他男人,對寶玉的愛情關懷可謂從一而終,忠貞不渝。林黛玉一心一意只掛念寶玉一人,也期盼能嫁給他的未來成為她心中一直默默不能坦白的夢。對于林黛玉這樣純粹的古典女性來說,感情忠貞不渝,全心全意,是對自己心中所愛的尊重,所以黛玉一直堅持她內心理想的愛情。斯嘉麗亦是如此,她自幼鐘情于她的鄰居阿希里,這個英俊而溫柔的紳士。她不顧家人勸解,朋友嘲笑,只一味對自己心中的鐘愛之人付出所有。

三、女性主義意識的不完全覺醒——林黛玉

擁有共同之處的林黛玉與斯嘉麗,故事結局命運迥異不同的原因在于受社會背景及其自身條件的影響下,林黛玉的女性主義意識并沒有達到完全覺醒,女性主義也并未完全解放。

(一)對父權制度的不獨立

林黛玉自小體弱多病,從身體素質方面來看,林黛玉是不可能脫離封建家庭生長的,無藥物維持供給的她,健康方面深受影響,疾病纏身。另一方面從生存能力來說,林黛玉只是才女,卻不具備任何在社會生存的技巧,也不似王熙鳳精明算計。對林黛玉來說,她依賴于父權社會的大家庭,使其女性主義意識覺醒不徹底不完全。黛玉所受的封建禁錮和封建壓迫更深和更內在,“曾經離喪”固然有助于她體驗世態炎涼,而動輒“思家”也阻撓著她對本階級獲得更為清醒的認識。這就決定了她較斯嘉麗更難從父權制度的重擔下解放出來,她的反封建要求雖較強烈,但所作的反抗卻不及斯嘉麗有韌性,易顛覆命運,其覺醒后也難找到自己的出路。

(二)對愛情消極被動的態度

封建禮教認為青年男女應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而林黛玉的心在寶玉身上,卻一再與寶玉爭吵、試探、對“金玉之言”的一再較勁,都是因為黛玉對愛情的表達方式過于消極被動,不善表達真實情感。林黛玉隨情不自禁地時時流露出對寶玉的深情,但她畢竟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她的心理也是被整個禮教壓抑影響著。

林黛玉清純的愛情觀使她獲得了叛逆青年賈寶玉全部的愛,但也因為她將愛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唯情性格導致了愛情的悲劇。唯情性格中庸俗盲目的特點使林黛玉輕視自己的生命,充滿自虐,缺乏必要的理性,這既不符合寶二奶奶的身份也不可能擔當起必要承擔的家族重任;唯情帶來的狹隘自私,使林黛玉背負尖酸刻薄的惡名,在賈府缺失代表民意方向的人緣;唯情性格中對封建禮教的依附,使得林黛玉雖然愛上了叛逆者,卻既做不到將愛人拉回社會正統,又做不到和愛人一起共赴背叛之路,她的這種尷尬處境,只能導致愛情的失敗,悲情的結局。

四、女性主義意識的完全覺醒——斯嘉麗

同林黛玉悲劇結局不同,斯嘉麗開始真正完全意義上的女性主義意識覺醒,經歷了曲折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一)對社會習俗的反抗精神

從性格上來講斯嘉麗秉承的是父親的倔強任性,精明頑強,對于怎樣成為大家閨秀的傳統教育,她陽奉陰違。不久的時間,她的丈夫戰死沙場,她以守喪服出席了宴會,并在宴會上當著眾人面與白瑞德開心跳舞。她總是能獨立地思考,對事情有自己的主見,背離傳統,挑戰世俗,彰顯自己的個性。

(二)對家族與莊園的責任

看到被北軍搶劫后慘不忍睹的莊園,母親病亡、父親癡呆、妹妹病重,斯嘉麗不得不承擔起這個重擔,成為這個家庭的主人。作為女性,斯嘉麗獨立、勇敢、表現出難得的擔當精神,她選擇不在沉淪。在被戰爭摧殘得一塌糊涂的美國南方,她成了這個亂世中的開辟者。

(三)對經濟獨立的渴望

面對命運,斯嘉麗從不低頭。她在不斷挑戰自己,挑戰這個社會,最后她勝利了,她擁有了在這個社會最有效的話語權——經濟獨立,發出了女性個體的時代最強音,這也體現了她堅強不屈、努力奮斗的價值觀念。面對莊園將要被沒收的現狀,她奮力抗爭,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委曲求全,嫁給了自己不喜歡的人,她妹妹的未婚夫。面對道德理性和現實理想的沖突,她毅然選擇犧牲到的理性,為的是讓自己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五、探析林黛玉與斯嘉麗差異的原因

經過對林黛玉和斯嘉麗相同與不同之處的對比分析,來探究造成二人命運的內在原因,以分析中西方文化下女性形象差異所在。

(一)社會背景

《紅樓夢》的創作背景正值中國地大物博的封建清朝社會,無歷史動蕩不安林黛玉又深受封建腐朽制度壓迫很難真正達到完全徹底的反抗意識和反抗行為。其女性主義意識覺醒后找不到出路的煩惱、婚姻問題的焦慮、“曾經喪離”的悲哀,三者一結合,便造成了她感情的脆弱?!讹h》又名《亂世佳人》經歷了南北戰爭的洗禮,面對生命威脅等一系列問題,又受美國北方自由民主影響,所以斯嘉麗掙脫出封建牢籠,戰爭已摧毀這樣的無形牢籠,任其自由發展。斯嘉麗的女性主義意識與反抗達到完全徹底。

(二)個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林黛玉與斯嘉麗本身兩種性格、氣質不同也構成其結局不同的重要因素。

1、內向型思維和外向型思維

老子的《道德經》說:“道虛靜,倡導平心靜氣,安靜自守,潔身自好,好自為之,節制欲望,不可爭奪名利”。于是“靜”、“思”、“悟”、“忍”成了大多數中國人內向思維和性格的特征。這樣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束縛著林黛玉正常的女性主義意識覺醒,面對家族包辦婚姻的安排,她的悲哀只能用哀怨泣血的詩篇來宣泄,她瘦弱的身軀只能獨自經受凄風冷雨。斯嘉麗擁有的財富、地位和富有魅力的外表賦予了她極強的虛榮心和張揚的個性。她渴望生存和財富,她求變的性格和冒險進取,崇尚征服,強調個人奮斗的外向性思維方式讓她勇敢迎接困難、克服困難,讓她在社會和生活的變遷中勇敢的生存下來了。

2、意向性思維和實證性思維

黛玉是水做的骨肉,內心敏感、情感脆弱、生命的易逝,人情的冷暖,都使她自惜自憐。她的孤傲讓她總是用挑釁悲觀的眼光看待一切,春來春往,花開花落都會讓她憂郁哀傷,黯然淚下。斯嘉麗注重的是實證分析和邏輯論證,強調的是觀察與分析,她需要解決問題而不是難過,正是這種重觀察、分析、理智的實證性的思維方式支撐著斯嘉麗堅強地活下去。

3、懦弱性格與執著信念

黛玉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成長,注重祖宗之遺訓,圣賢之教誨,不敢稍有雷池,為了尊重長輩的意愿,黛玉只能選擇死亡來控訴對社會和時代的不滿。這種循規蹈矩的后饋性的思維方式注定了黛玉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動來維護自己的愛情,只能悄然逝去。斯嘉麗總是隨著情況和現實社會的改變,面向未來,用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她不求一成不變的穩定性,不會按部就班,這種前瞻性的思維方式總能讓斯嘉麗找到新的方法渡過難關,讓她在絕望中看到希望,永不放棄。

六、結語

本文集中研究林黛玉和斯嘉麗女性形象對比分析,屬于中外文化對比的范疇。分析內容以相同點和不同點兩方面著手,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二者女性形象的差異的比較,分析其差異產生的社會和個人原因,我們可以對中西方女性形象有了更深地認識與了解。

林黛玉和斯嘉麗作為中西文化史上女性形象的典型,象征了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襯托出的人物特征,絕不能以優劣來評價其女性形象,只能說時代造就了一類人的出現。通過對她們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應明白女性主義意識發展的曲折性與艱難性,為日后提升做好基礎鋪墊。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國際化的推進。東方女性形象也向多元化發展,人們的目光不僅在于其多元化的發展,更應注重現下女性主義解放的程度以及日后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海滄區婦兒工委、海滄法院婦委會.論我國女性意識之覺醒[EB/OL].廈門婦女網,2010-9-21.

[2]常愛民.斯嘉麗的女性主義解讀[J].電影文學,2010(12).

[3]瑪格麗特.米切爾.飄.毛榮貴 姜淑宣譯[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斯嘉麗女性形象對比分析
《飄》中斯嘉麗性格的分析與探討
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寡姐”的寡:美人稀有
中年再讀《飄》,終于明白小說中隱藏的這三個真相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關于斯嘉麗·約翰遜你可能不知道的三件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