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夜》文本解讀與教學路徑探析

2019-08-27 07:27陳丹婷
北方文學 2019年23期

陳丹婷

摘要:《月夜》是鄉土文學家韓少功的一篇散文。他通過詩意的語言、對比的手法、看似“無理”實則有意為之的語段來表達對寧靜、充滿詩意的鄉野生活、對自然的向往與喜愛。

關鍵詞:《月夜》;詩意語言;鄉土生活

文學文本的內容和形式是統一的。教學《月夜》時,教師應著重關注這一篇中的詩意的語言、農村月夜與城市月夜的對比、一些看似無理之處實則蘊含深意的語段來進行教學,一步步剖析、解讀、感悟作者對寧靜、充滿詩意的鄉野生活的向往與喜愛。

一、品味詩意的語言,感受情感

語言是情感的使然,“月亮是別在鄉村的一枚徽章”開頭顯露情感,統領全文,并引出下文城市和鄉村月光的對比?!盎照隆笔峭癸@身份的標志,還帶有“自豪、驕傲”的感情色彩。作者以這句話單獨成段,透露自己對鄉村愛情的情有獨鐘。第一,因著作者對鄉村月光的喜愛和自豪,作者以“徽章”凸顯“月光”鄉村區別于城市?!昂堂缟巷h搖的月光,溪流上跳動的月光,樹林剪影里隨著你前行而同步輕移的月光,還有月光牽動著的蟲鳴和蛙鳴……”在“飄搖、跳動、輕移、牽動”等帶有活力和動感的詞語搭配下,用的都是美好、令人心生愉悅的詞匯,畫面感十足:月光仿佛變成了搖曳生姿的舞者、跳動活潑的孩子、安靜同行的友人、田園里的指揮家,這是作者喜愛鄉村月光之情的二次顯露。正是對鄉村月夜抱有喜愛之情,作者才會用心去觀察,眼中的鄉村月光才會如此美麗。

身為鄉土文學作家的韓少功從城市回到故鄉,在融入大自然過程中發現,在人類的感官之外還存有我們未感知到的世界,如未能聽到的聲音,未能看到的影像和未能觸摸的形態,他以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寫作,以聽覺上的月光代替視覺上的,化靜為動,給自己、給讀者描述了一個活潑的感官世界——“叮叮當當”是月光的輕盈靈動與詩意盎然;“嘩啦嘩啦”是皎潔月光的一瀉千里的情態的生動展現,這些應當成為教師帶領學生感受情感的著眼點。

二、深入對比,體會情感

《月夜》的情感張力還在城市的月夜與鄉村的月夜兩者對比中顯露,于對比中見“月夜”的“高下”?!俺鞘械脑鹿馐窃趺礃拥哪??”在作者眼里,城市的夜光是“即使偶爾能看到遠遠天空上的一丸灰白”,但是還會“暗淡于無數路燈”之中,磨損于各種噪音之中,稍縱即逝在叢林般的水泥高樓之間,不過像死魚眼睛一只,丟棄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薄芭紶?、灰白、暗淡、磨損、稍縱即逝、死魚眼睛、垃圾”等詞語,往大了說,就是“貶義詞”,往小了看,幾乎都是在表達不喜歡、甚至厭惡的時候才會用上這樣的詞語。這里是作者故意為之,用這些“貶義詞”抒發自己對嘈雜、忙碌、刻板城市的厭惡之情。

卻在描寫鄉村月光時,一轉先前筆風,用的都是美好、令人賞心悅目的詞匯,正如“溪流、禾苗、飄搖、月光、跳動、月光,樹林剪影、隨著、同步輕移、月光,牽動、蟲鳴、蛙鳴等,畫面感十足。作為城里人的“我”是在三十多年忙碌的城市生活里之后來到了一個真正有著月亮的夜晚的鄉村,得以脫身于繁忙勞碌的都市生活,以身融入到鄉村中,“看月亮從樹陰里篩下的滿地光斑,明滅閃爍,聚散相續……”于比較間,讀者可加深對作者何以愛“鄉村月夜”和何以厭惡“城市”之情。

三、挖掘“無理”處,深化情感

《月夜》凸顯了韓少功特有的夾敘夾議、敘議自由切換的寫作風格:常常是文不知所起,興筆所至,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文章呈現出靈活自由,不拘一格的特色,也有不少看似“無理”令人費解之處。解讀文本需要關注文本的“無理”之處,注意悖情點,關注在不合常理的文字背后所蘊藏的復雜獨特的情感。

“城里人是沒有月光的人”。特別的寫法肯定能夠蘊含著特別的情感。事實上,城里不可能沒有月光,沒有的是發現、欣賞美麗月光的時間、眼睛、心。作者直接表達對城市人“忙碌”的諷刺,城市人終日忙碌,把夜晚過成了“黑暗的白天”,在城里“只有無眠白天與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覺白天的交替”。作者已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城市生活,對此可以說是“深惡痛絕”。第二次“無理之處”:“我伸出雙手,看見每一道靜脈里月光的流動?!痹鹿獠粫鲃釉凇拔摇钡撵o脈里,但鄉村的月光在“我”一生當中無處不在。作者將月光比作維系人的生命中的最重要的血液,以突顯鄉村生活對他自己個人的生命烙印和生命意義。并在下面隱含著對“無理”的解釋:“……我是躺在涼臺上嗎?也許我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騰?也許我是一個無知無識的嬰兒在荒漠里孤單地迷路?也許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絕對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見和盤問?”作者在鄉村中生活,躺在竹床上,面對浩瀚無邊的天空,返顧童年,發出三個“也許”,四個連問,這一系列關于生命意義的終極追問,都是作者在鄉村生活才會做的事情。在對比中表達了厭惡城市嘈雜,沒有詩意的生活,向往鄉野寧靜、充滿詩意的生活的志趣,“無理之處”實則“深意十足”。

多處“無理之處”,實則是作者有意為之。每次“無理之處”都是作者情感的一次起伏。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縫隙”處作者流露出的情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并讓學生在反復的讀和咀嚼中,思考“無理之處”的用意,繼而達到對作者情感認知的深化。

參考文獻:

[1]丁純.論韓少功散文的精神守候[J].中國文學研究,2015,01.

[2]涂慧.詩意的突圍與根性的找尋——韓少功鄉土散文的藝術訴求[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5,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