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麻醉方式對下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痛覺過敏的影響及相關因素

2019-08-30 03:12曾垂應謝冰鳳
總裝備部醫學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腰麻手術過程硬膜外

曾垂應 謝冰鳳 賴 玥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院麻醉科 福建龍巖 364000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由于無節制的發展,使得我國的環境問題愈發尖銳,雖然近年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倡導可持續發展,推出了多條相關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活環境,但在部分地區依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污染問題。而污染問題則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患病率在逐漸增高,而在多數疑難雜癥的治療中,手術是最具代表性的治療方式。當前,在綜合醫療實力的不斷進步之下,各類疾病的治療均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在手術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避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產生疼痛感,而在手術結束后,極易出現痛覺過敏現象,即疼痛感官異常強烈,在輕觸患者后,便可使患者產生強烈的痛感。本文圍繞下腹部術手術患者術后痛覺過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可以對醫療實力的進步作出貢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與本次實驗的患者為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共153 例患者,在本次實驗中,將153 例患者按照每組51 例患者的標準,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了全麻組、硬膜外麻醉組和腰麻組,在入組參與實驗前,患者或患者家屬已在相關知情同意書中簽字。全身麻醉組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8 例,最小年齡27 歲,最大年齡55 歲,平均年齡(42.17±1.28)歲,主要行闌尾切除術、直腸腫瘤切除術、膀胱腫瘤切除術及子宮切除術;硬膜外麻醉組中,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33 例,最小年齡26 歲,最大年齡64 歲,平均年齡(45.33±1.96)歲,主要行直腸腫瘤切除術、膀胱腫瘤切除術、子宮附件切除術;腰麻組中,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14 例,最小年齡34 歲,最大年齡68 歲,平均年齡(47.38±2.07)歲,主要行膀胱腫瘤切除術、闌尾切除術、直腸腫瘤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子宮附件切除術。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較大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三組患者均需要進行下腹部手術,在術前,應對患者身體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手術的可行性。

全身麻醉組:患者平臥,讓其放松心態,麻醉醫生以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全身麻醉的誘導,誘導藥物由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咪達唑侖、順阿曲庫銨組成;并及時進行氣管插管,開始機械通氣,以確?;颊咴谑中g過程中的呼吸順暢,手術過程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為主的麻醉藥物持續微小劑量泵入維持麻醉效果[1]。此外,麻醉藥物的劑量并非以模式化、經驗化的形式進行斟酌,需要在手術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根據患者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來對麻醉藥物的微量泵入量或者麻醉深度進行適當的調整[2]。

硬膜外麻醉組:該組準備工作與全身麻醉組相同,在麻醉前,護理人員協助患者保持側臥位,麻醉醫生確定滿足手術平面的穿刺點后進行常規消毒鋪巾,然后進行硬膜外穿刺,在穿刺完成后,置入硬膜外導管;手術過程中,由硬膜外導管注入麻醉藥物維持麻醉,實驗劑量麻醉藥物選擇利多卡因,達到滿意平面后,微量泵入羅哌卡因維持麻醉效果[3]。

腰麻組:在手術開始前,麻醉醫生需要協助患者采取左側臥位,將L2-3椎間隙作為本次腰麻組患者的麻醉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后,使用腰穿針穿刺,穿刺成功后,于蛛網膜下隙注入以羅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的麻醉藥物,在對患者麻醉完成后,協助患者由左側臥位換為平臥位,并開始手術[4]。

1.3 評價指標

以三組患者的VAS 評分、觸痛閾比較作為本次實驗的評價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的統計學分析處理軟件使用SPSS20.0,(n)為計數資料,VAS 評分使用(分),觸痛閾比較使用(g/mm2),以(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本次麻醉實驗的相關數據來看,全身麻醉組患者的VAS 評分在拔管后1h 為(8.33±1.61)分,6h 后(6.43±0.84)分、拔管24h 后(4.03±0.61)分;腰麻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別為(8.23±1.07)分、(5.03±0.65)分、(3.26±0.32)分;硬膜外麻醉拔管后1h、6h、24h 的VAS 評分分別為(8.37±1.19)分、(3.72±0.46)分、(1.62±0.21)分。三組患者拔管后1h 的VAS 評分差異不大,(P >0.05),但在6h 后、24h后,差異較大,(P <0.05)。其次,全身麻醉組患者的觸痛閾比較在術前、拔管后1h、6h、24h 分別為(133.57±24.63)g/mm2、(33.55±4.04)g/mm2、(53.63±6.48)g/mm2、(75.33±11.86)g/mm2;腰麻醉分別為(134.73±24.95)g/mm2、(33.73±4.27)g/mm2、(78.05±9.52)g/mm2、(103.08±17.86)g/mm2;硬膜外麻醉組分別為(135.06±25.04)g/mm2、(33.65±4.16)g/mm2、(93.46±11.38)g/mm2、(129.46±20.46)g/mm2,三組患者的觸痛閾比較于拔管后6h、24h 具有可比性(P <0.05),術前及拔管后1h 無可比性,(P >0.05)。

2.1 三組患者的VAS 評分于拔管后6h、24h 具有可比性,其余時間物可比性。

表1:三組患者VAS 評分對比(n)

表2:三組患者觸痛閾比較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多數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上漲,影響了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在對患者進行下腹部手術時,需要在麻醉下進行,在過去醫療條件較差時,主要采用開放式手術,而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進步,微創手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創口小、傷害低、便捷性高等特點,大大提高了手術質量和效率,但依然需要采用麻醉藥物來對避免患者出現疼痛,本次實驗選取了我院的153 例下腹部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了全身麻醉組、腰麻組、硬膜外麻醉組,使用三種不同的麻醉方式來尋找造成患者痛覺過敏的主要影響因素[5]。

本次實驗中,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腰麻以及硬膜外麻醉。首先,全身麻醉的應用較為廣泛,使用方式一般為呼吸道吸入、靜脈注射或者肌肉注射三種,在置入藥物后,麻醉藥物會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產生抑制作用,使其痛覺出現短暫性的缺失,在手術完成后,麻醉藥物會逐漸從患者體內排出,從而恢復知覺。其次,腰麻是通過刺穿患者脊柱處蛛網膜,將麻醉藥物注入,阻斷患者的脊柱傳導神經,使患者的交感神經被阻斷,達到麻醉效果。最后,硬膜外麻醉是通過在患者的硬膜外進行穿刺,并注入麻醉藥物,是麻醉效果作用于脊神經根,達到麻醉作用。三種麻醉藥物在藥效消失后,均會使患者出現痛覺過敏癥狀。

就本次試驗證明,對患者術前、拔管1h 后、6h 后、24h后的各項指標進行了詳細記錄,從中可以發現,在術前、拔管1h 后,三組患者的VAS 評分、觸痛閾指標,并無較大差異,不具備明顯統計學意義(P >0.05),而三組患者的VAS 評分、觸痛閾比較,在拔管6h 后、24h 后發生了較大變化,可比性較高,(P <0.05),其中,對痛覺過敏影響最大的是全麻組,其次是腰麻醉,最后是硬膜外麻組。由此可見,麻醉方式是影響患者痛覺過敏的主要因素。

猜你喜歡
腰麻手術過程硬膜外
腰麻后發生低血壓的影響因素及下腔靜脈內徑變異度對其預測價值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壓瘡高風險者手術過程急性壓力性損傷護理干預
剖宮產產婦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臨床麻醉效果研究
硬膜外分娩鎮痛對催產素引產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
腰硬聯合麻醉與持續硬膜外麻醉應用在全子宮切除術中的作用
改良硬膜外導管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研究
根據霧氣現象判斷硬膜外腔導管位置的臨床研究
保溫護理對98例全身麻醉患者術后復蘇應用價值分析
麻醉復蘇室與臨床護理特征性分析與措施
不同濃度左旋布比卡因腰麻與老年混合痔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