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效果

2019-08-30 03:13胡昱瓊
總裝備部醫學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護理人員滿意度評估

胡昱瓊

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科 湖南長沙 410006

急診重癥患者病情較為危重,入院后進行緊急搶救和治療若患者病情穩定可入普通病房,但有的患者病情仍危重且存在進一步惡化風險,因此需轉入ICU 進一步處理[1]。而急診-ICU 轉運交接耗時較長,過程中容易出現危險事件,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臨床日漸重視急診轉運過程中護理服務探究,提高轉運效率,保護患者安全,其中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可達到上述效果,應用價值較高。本文以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轉運護理模式對患者的影響,旨在為轉運工作提供護理指導,提高轉運質量,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時間:2018年1月-2019年5月,對象:急診轉運患者,樣本量79 例,對患者資料回顧分析,按照轉運模式分2 組,對照組39 例,試驗組40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7 例,年齡30-78 歲,平均(54.13±2.85)歲,疾病類型:嚴重心律不齊5 例,急性心肌梗死10 例,腦外傷11 例,創傷性休克10 例,呼吸衰竭3 例;試驗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0-79 歲,平均(54.76±2.77)歲,疾病類型:嚴重心律不齊6 例,急性心肌梗死11 例,腦外傷9 例,創傷性休克10 例,呼吸衰竭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急診轉運護理模式,試驗組采取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專業護理小組,實現一體化模式,設置護士長及護理小組,對既往護理工作進行匯總分析,形成新的護理方案,創建科學的行政架構,整合醫療資源,部署急診患者轉運方案和流程;(2)完善轉運流程,轉運前由主管醫師評估轉運可行性,判斷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轉運設備進行系統評估,叮囑護理人員做好事先檢查工作。同時強化轉運安全管理工作,轉運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體位,做好隱私保護和保暖工作,檢查各類導管暢通性,尤其搬動患者時,做好導管固定工作,護理人員單獨管理氣管,扶住導管的同時托住患者枕頭;(3)規范交接工作,設計急診患者轉運交接單,記錄患者姓名、年齡、性別等基礎信息,并對診斷、意識、送至ICU 的時間、瞳孔、血壓、脈搏、心率、急診處理、急診醫生、護送護士等信息進行詳細登記,同時填寫患者物品是否妥善處理,通常由ICU 護理人員監測患者病情,轉送護理人員填寫交接內容,并核實交接過程是否存在遺漏。

1.3 觀察指標

(1)轉運過程中各項指標評估,具體指標如下:試驗組貴重物品、轉運設備、電話詢問、交接時間、生命體征,每項采取10 分制評估,分值越高提示治療越佳;(2)滿意度評估,于住院前進行評估,使用調查問卷方式,評估患者對轉運效率、治療及時性、服務態度、應急處理能力等滿意情況,滿分100分,以分值評判滿意程度,分3 個等級:91-100 分為非常滿意,71-90 分為滿意,70 分及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2]。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24.0 軟件,計數資料,表示為[n/(%)],χ2值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t 值檢驗,統計學意義指標:P <0.05。

2 結果

2.1 轉運過程各項指標

試驗組貴重物品、轉運設備、電話詢問、交接時間、生命體征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 <0.05,詳見表1。

表1:轉運過程各項指標比較(±s)

表1:轉運過程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貴重物品 轉運設備 電話咨詢 交接時間 生命體征試驗組 40 7.21±1.15 7.34±1.05 6.34±1.25 7.04±1.02 7.14±1.05對照組 39 5.34±1.24 4.62±1.12 3.34±1.33 4.64±1.05 4.04±1.11 t-- 6.953 11.139 10.333 10.305 12.75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滿意度

試驗組滿意度評估結果顯示,非常滿意18 例(45.00),滿 意20 例20(50.00), 不 滿 意2 例(5.00), 滿 意 率95.00%(38/40),對照組非常滿意14 例(35.90),滿意16例(41.03),不滿意9 例(23.08),滿意度76.92%(30/39),試驗組滿意度明顯較對照組高,χ2=5.384,P=0.000。

3 討論

急診患者病情危重,起病急且存在進一步惡化風險,治療難度較高,對臨床救治與監護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而急診和ICU 為兩個獨立科室,在急診初步診斷和治療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需進行轉運,患者入住ICU 接受進一步治療。但是考慮到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和危重性,轉運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因素,為了保證患者安全,必須基于科學有效護理服務,但常規轉運護理時效性較低,應用價值不高,需選擇更為高效護理服務模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轉運過程中各項指標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無縫隙護理管理最早由美國湖地醫療中心推出,在先進管理理論指導下,優化業務流程和職能,創新管理機制,形成持續改進的管理系統,符合以人為本思想[3]。針對急診患者,在一體化護理模式下,無縫隙護理管理以專業的管理團隊開展工作,參與轉運工作,并完善轉運流程,重視對轉運工作可行性和潛在風險進行評估,預見性處理各類事項,保證轉運工作順利開展,此外強化交接工作規范性,詳盡真實地填寫交接單,保證患者信息及搶救情況記錄真實、詳細,ICU 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狀況,補充患者信息。

綜上,在急診患者轉運過程中,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可提高轉運效率,保證患者安全,更利于患者及時接受治療,患者滿意度理想,值得借鑒。

猜你喜歡
護理人員滿意度評估
不同評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第四代評估理論對我國學科評估的啟示
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區護理人員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護理管理者如何保護和調節護士的身心健康
護理人員獎500被批“寒酸”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明天村里調查滿意度
重癥監護病房護士的壓力源分析及應對方式
立法后評估:且行且盡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