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

2019-08-30 09:57陳聰
知識文庫 2019年15期
關鍵詞:培育法治法律

陳聰

在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存在法律知識基礎薄弱、法律運用能力較低、法律信仰不堅定、與時俱進法律精神缺乏的問題,可見高職學生法律素養較低,社會、國家、學校、高職生都應該致力于提高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以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儒家思想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幾乎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儒家治國思想主張“德治”“禮治”,即“人治”,“其人存則政舉,其人亡則政息”。但在新時期下,依法治國是治國安邦的基本方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也是現代文明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是法治社會的建設者之一,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素養培育,有利于推進我國法治文明的進步。同時,高職教育本身側重于職業技術培訓,加強法律素養培育,有利于增強其文明素養,利于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的綜合型人才。

1 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內涵

根據前人的研究總結,法律素養是指法律知識的掌握、法律能力的運用和法律意識的形成。法律知識掌握是指能夠了解、解讀、掌握具體法律規范的內容,是法律素養的知識基礎?!胺赡芰κ侵高\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在長期的法律知識積累以及法律實踐活動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是法律素養中較高層次的內容?!薄胺梢庾R是指在掌握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在運用法律實踐的過程中將自身的認識內化與升華,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法律觀念、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是法律素養中最高層次的內容?!睆姆伤仞B的界定可以看出,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內涵是指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法律知識、法律能力、法律意識方面的掌握、運用和形成情況。

2 高職學生法律素養較低的表現

在來源上,普通高校學生是經過高中教育,完成高考以后進入高等院校的,而高職學生有一部分學生是初中畢業進入中專,后又升入大專,沒有經歷高中教育,所以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思想素質、自我約束能力等方面整體上比普通高校學生較低。在培養方式上,普通高校既有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專業,也有培養意識型人才的專業,形成技能和思想并重的培養模式。而高職院校,屬于專業技能型院校,以技能培訓為教學重心,輕思想意識教育,重技能培訓是高職院校的普遍狀態。所以,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比普通高校學生要低。

2.1法律知識基礎薄弱

法律知識是法律素養的基礎。中小學階段只有政治課程中會涉及到法律條例、犯罪界定等等法律基礎知識,高職學生中學階段對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較差,還有一部分沒有接受過高中教育,所以高職學生入學前法律知識就較為缺乏。步入大學后,高職學生系統接觸法律知識的媒介只有《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但高職院校的這門課程大多是形同虛設,起不到宣傳法律知識的作用。再加之家庭和社會法律教育的缺乏,導致高職學生了解法律知識幾乎只能通過網絡法律事件。但是網絡法律事件中也有很多法律素養較低的網民的評論,所以網絡事件對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因此,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基礎較為薄弱。

2.2法律運用能力較低

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是靈活運用法律解決問題,參與法律實踐的前提。很多學生由于不知法而低估法律的強制性,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比如敲詐勒索、偷盜搶劫,很多學生是因為不懂法而誤入歧途。而且當學生的合法權益遭受侵犯時,他們也缺乏尋求法律幫助的勇氣和途徑,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校的餐廳、小賣部或者線上的購物網站侵犯了學生的消費者權益,很多學生不自知。即使有些同學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由于沒有經過具體的法律運用實踐,也很難準確合理的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最后只能忍氣吞聲。

2.3法律信仰不堅定

雖然我國已經推行依法治國多年,但受傳統“人治”思想或社會消極法律事件的影響,很多學生并不信任法治,法律信仰不堅定,會認為 “權利”“金錢”或“人情”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在解讀自身或他人事件時就會從“權利”“金錢”“人情”出發。他們法制觀念淡薄,忽視法律的重要性,甚至漠視法律的強制性,這是高職學生法律素養較低的思想意識方面的原因,也是最深層次的原因。

2.4缺乏與時俱進的法律精神

時代在不斷進步,我國的法治環境也在不斷改善。而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法治領域,關于互聯網的法律條例頒布后,少數學生會通過網絡掌握新的法律知識,但有些學生并不關注。學生在校接觸的教材有較為嚴重的滯后性,如若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增加新的法律知識,學生就會出現法律盲區。比如,很多學生參與網絡非法賭博,從事網絡非法兼職等,就是因為沒有認識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形式的違法犯罪行為。所以,高職學生比較缺乏與時俱進的法律精神。

3 培育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途徑

培育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不僅關系到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關系著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甚至關系著我國的法治化進程。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3.1營造良好的社會法治氛圍

在培育學生的法律素養之前,在國家層面要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這樣才能形成全社會的“法治”理念,才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依法治國的氛圍,培育他們的法律素養。前些年由于網絡立法滯后,導致很多網絡事件無法可依;有些地方執法機關執法存在包庇現象;或是對司法過程存在錯誤解讀等,一旦經過網絡發酵就會給民眾造成很大的法律信仰傷害,處于世界觀形成時期的高職學生也必然會遭受影響。因此,國家層面既要加強法治建設,也要加強網絡法律事件傳播的導向監管,避免或減少錯誤解讀法律事件的言論的傳播,以減少民眾遭受不實消息的侵擾,進而增強他們對法治的信心。

3.2豐富高職法治教育形式

學校是高職學生系統接受法律知識的最佳場合。首先,學校和教師要高度重視《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提升它在公共基礎課中的地位,上課真正涉及法律知識內容,考查形式多樣化和嚴格化,以此督促學生也重視這門課程。其次,教師應該用豐富多樣的形式使枯燥的法律知識變得有趣,更容易讓理論課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接受。比如,課堂上教師應多使用案例教學法,多使用校園內發生的法律事件或網絡上的熱點案件舉例等等,從而把法律的知識性和實踐性結合起來。再次,學校應該支持鼓勵學生成立或舉辦與法律相關的學生組織或交流會,加強法治實踐活動。比如,學校團委可以幫助學生成立校園法律協會、創辦模擬法庭、開展熱點法律事件辯論會等等。

3.3加強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自我培育

法律是現代社會維護自身權益的武器,任何人都應該樹立堅定的法律信仰。年齡尚小,世界觀尚未健全的高職學生更應該樹立堅定的法律信仰,相信依法治校、依法治國,以“法治”作為自己的行事準則。所以,在高職院校,學生應該積極認真的學習法律知識,參與法律實踐活動。而且高職學生的與時俱進精神也要用在培育法律素養上,通過課堂或網絡的形式及時了解新的法律條文,法律解釋等內容,更新法律知識庫。同時也要在知法的情況下,提高自身自律能力,不違法,學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高職學生自身也要有培育法律素養的自主性。

加強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是適應我國法治社會建設,也是培養綜合性職業技術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學生自己都應該積極努力以豐富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運用能力,強化法律信仰和增強法律意識,從而提高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

(作者單位: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部)

猜你喜歡
培育法治法律
走實“1+6法治同行”黨建之路
法治護航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
職業道德與法律 教案
涉及網絡募捐的現有法律規定
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