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語文課堂中的滲透

2019-09-02 08:41羅勇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8期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滲透

羅勇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強烈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價值。高等院校作為我國孕育人才的基地,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語文課程是我國高校較為重視的一門公共課程,背負著學生綜合素質和文化內涵的重要使命。本文從高校語文課堂現狀入手,探討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高校語文課堂中。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高校語文課堂;滲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8-0138-02

doi:l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60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過去時代的賢者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探索和體悟。千年來,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它是中華人民智慧的境界,是中華自尊寶貴的文化財富。我國高校為迎合社會發展走向,在素質教育改革環節中加大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高校語文教學改革之中不斷弘揚、探索,從而為我國培養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做出巨大貢獻。

一、高校語文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高校語文課堂在大學人才培養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語文知識,更注重于培養大學生的文化底蘊,以高尚的情操和優秀文化樹立大學生精神品德。在社會逐漸發展,結構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大學生提升文化自信、塑造大學生的民族榮譽感成了大學教學育人的重點工作內容。由于高校語文在教育學生文化修養和道德理念方面都有較強優勢,在以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輔導的民族精神進行引導,高校語文課堂成為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所以,高校語文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進行實踐教學,具有關鍵的教育意義。高校語文課程在大學整體的教學課程中都含有極其重要的育人能力,通過高效語文課堂的實踐活動,既可以提升大學生優秀文化底蘊,還能夠提升大學生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能力。因此,在高校語文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更為顯著地提升高校語文教學輔助其他教學的重要作用,為大學生奠定整體知識結構的文化基礎。

二、高校語文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原則

(一)關注教學目標性

高校語文教材內容具有極強的文化內涵,其傳統詩詞、傳統節日等皆蘊含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每一篇文化內容中都蘊含著傳統文化帶來的教育價值,如果內容中的教育目的并不突出,那么學生在學習時對內容的認知程度就會因為內容涉及面較廣而無法凝聚于其中,進而難以體現出教材內容的具體教學目的。所以,在高校語文課堂時間活動過程中,教師需對教材內容進行明確標注,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了體現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高校語文課堂中帶給大學生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高校在制定教材時應融入更多傳統教學作品,例如《六經》《詩經》《中庸》、唐詩宋詞等知識廣泛,內容博厚等文化內容,在熏陶學生傳統文化時,更讓學生深入體會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邃。

(二)發展教學實踐性

首先,傳統高校語文課程活動過于注重書本教學方式,強調以教師為核心,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內容。這種方式不僅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難以見到語文教學的成效,所以高校應創新語文教學方式及教學理念,就必須注重高校語文教學的實踐功能。將高校語文教學方式中融入實踐教學方式,以此相互協調實現語文知識和綜合素質共同進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將高校語文教學傳統文化篇目和語文知識內容融合進語文實踐活動中,既能夠提升學生整體文化素養,還能夠更好地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內涵。

三、高校語文課堂傳統文化缺失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語文課程沒有明確定位

人文素質教育重點內涵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學語文作為優秀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在高校中,特別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除了與漢語言相關的專業課程外,其他語文課程通常是課程極為松懈的公開課,致使高校語文課程逐漸邊緣化。為了滿足現代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高校對學生的專業技術及知識培養更為注重,學生為拿到各專業證書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從而輕視大學語文課程,致使高校語文課程教學效果極差,再加上學校對于語文課程沒有明確定位,因此,高校語文課程極難與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

(二)教學形式單一,內容陳舊

在高校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模式死板、師生缺乏互動溝通,只能夠單純的完成教學指標。教師自身不具備靈活的授課方法,對學生學習情況不夠了解,不能對其因材施教,更不具備教學主動性,進而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極為抵觸,并不能充分發揮教師自身能力,更不能發揮課堂的主要作用。與此同時,教師在學習內容方面有所滯后,并沒有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特點和學生自身優勢等因素,令教學內容極為枯燥,大學語文課程過于單調。

(三)師資隊伍文化素養不高

由于各方面因素,高校語文課程的授課教師多數被認為工作能力不夠,處世卻足夠圓滑,專業課程不夠穩定,導致高校語文課程中的教師隊伍出現不穩定因素。而且高校語文教師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專業程度良莠不齊,總體教學水平有待加強。高校內嚴重缺乏對語文教師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和培訓。想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高中之中,提升語文教師自身傳統文化底蘊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高校語文課堂中的主要策略

(一)加大傳統文化滲透語文課堂的力度

高校語文課程自從設立以來多次被廢除重立,經歷了無數風雨的阻礙,幾經發展最終發揮出在高校教育中的主要地位。然而高校語文課程依然面臨許多問題,一方面,受社會發展影響,大學語文課堂一直處于發展低谷期?,F今大學生在受到社會中不良思想的影響下,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及內涵較為輕視,同時也不重視高校語文課堂中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將大學語文課程當作收獲學分、可有可無的課程,進而使大學語文科目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另一方面,大學語文沒有收到高校足夠的重視,教學方向不明確,令大學語文的教學成果沒有達到預想目標,這與語文課程本身的“終身學習”教育觀嚴重不符,更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綜合文化素養,沒有達到傳統文化中所弘揚的精神意義。所以,在高校教育體系改革過程中,高校語文教學需得到國家、教師、學生的高度重視,令高校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出在優秀傳統文化中起到的突出作用。高校語文教學才能夠在人才應用和素質教育中得到有效進步。

(二)語文課程教材須體現傳統文化精神

高校語文教材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所以,建立完善的教材是高校語文改革的重點實施對象。想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高校語文課堂之中,高校語文必須在教材中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底蘊內涵,以凸顯出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的精神。目前高校語文教材中大多選取歷史悠久的文人典范及近代人文精神作品,通過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講解及欣賞,讓學生吸取語文知識和感受傳統文化內涵,因為這些作品不僅是語文教學的典范,更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高校編訂語文教材時,應多選取一些能夠彰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作品,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一部優秀的高校語文課程教材不僅是語言文學等知識合集,更是體現出優秀傳統文化濃厚歷史底蘊的精髓所在。所以,高校語文在教材編訂方面,需更為注重繼承傳統文化,體現傳統文化其中的魅力所在,從而為高校語文教學提供更為全面、完善的教學指導。

(三)提升高校語文教師傳統文化底蘊

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在滲透于高校語文課堂之中,需要高校語文教師在不斷指導和實施教學中達到理想教學目標。所以,加大高校語文教師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的培養,提升高校語文教師自身教學水平,是目前高校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其一,高校語文教師須樹立不斷學習的思想理念,補充自身知識底蘊和工作水平;高校語文教師在課堂之中占據主導地位;實現高校語文教學目標需要提升高校語文教師個人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高校語文教師承載著宣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所以教師必須樹立自身教學理念,閱讀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欣賞傳統文化名作,以提升自身欣賞水平和教學能力,深入理解傳統文化中豐富的知識內涵。其二,高校需著重培養語文教師的文化專業素質,采取培訓及考核模式加深語文教師的重視程度。此外,語文教學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點關節,必須引起所有高校領導的認識。目前為止,許多高校的語文教學基本由年齡較小的教師承擔,所以年輕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手段具有一定局限性,很難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于語文教學課堂之中。所以,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語文教師專業文化水平和教學能力,高校需不斷提供給語文教師培訓和教育機會,重點加強語文教師傳統文化培訓,以此實現在高素質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徹融入于高校語文課堂之中。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語文課堂是貫徹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基地,但是僅依靠語文課堂教學還不足以完成教育目標,高校應將其由內而外延伸至校園每一個角落,將傳統文化滲透進生活和學習之中,營造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長此以往,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提升高校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及民族優越感。

參考文獻:

[1]周志紅,方江蘭.基于本土文化的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調查研究[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8,36(2):96-101.

[2]賀紹華.注入傳統文化精髓,優化高校語文教學設計——評《大學語文新編》[J].新聞戰線,2018(23):170.

[3]何柳青.信息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21):177-178.

猜你喜歡
優秀傳統文化滲透
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