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從“坐”到一起變為“做”到一起

2019-09-10 23:03蔡茜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23期
關鍵詞:木桶傳統媒體中心

蔡茜

我們說的媒體融合,一定不是簡單的物理相加——各平臺“坐”到一起,而應該是真正“做”到一起,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全媒體策劃力、執行力、傳播力的“統一高效”應是它的標簽。

在媒體融合的發展中,很多地方都經歷過“坐”到一起的初級階段。那如何從“坐”到一起到“做”到一起?讓我們以浙江臺州椒江在媒體融合中的探索為例,進行探討。

一、椒江媒體融合“三個一”

1.一種模式:

2017年3月13日,椒江成立臺州市新府城傳媒有限公司(國企)。在全市率先啟動“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新聞中心+新府城傳媒)的“合署型”運行機制,共同承擔《今日椒江》報紙、“椒江新聞網”網站、“椒江發布”微信公眾號、“e椒江”APP等平臺的策采編發等任務,實現所有平臺人員和職能的充分整合,不但“坐”到一起,也朝著“做”到一起努力。

今年5月,臺州市委編辦文件批復,椒江區新聞中心更名為臺州市椒江區傳媒中心,明確正科級全額事業,臺州市新府城傳媒有限公司托管給傳媒中心,實行公司化運營,在“事業+企業”運行模式助推媒體深度融合上再進一步。

2.一個平臺:

“椒江區全媒體采編系統”于2016年6月投入運行,實現“一次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分發”的工作目標。為更高標準打造融媒體中心,今年上半年與浙報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其為椒江打造“縣級融媒體中心項目”,通過天目云系統支撐椒江縣級融媒體中心重組組織結構、優化體制機制、整合素材資源、創新生產傳播等。

3.一次轉型:

如果說統一采編平臺是“硬融合”,椒江更加注重“軟融合”,鼓勵記者實行多條腿走路,即第一時間分別采寫符合各平臺特點的新聞產品,在采寫階段就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的精準報道。這樣的做法,似乎比平臺的約束更加有效和徹底。同時,鼓勵采編人員進行組團式、項目化運作,各取所長,釋放全媒體內容生產力。

二、媒體融合是一種自我革新

不管是一種模式、一個平臺、一次轉型,還是從“坐”到一起變為“做”到一起,都需媒體在融合中的不斷自我革新。

一是組織架構的革新。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動蕩的時代最大危險不是動蕩,而是延續過去的邏輯?!边@正是媒體融合最大的痛點——從根深蒂固的媒體平臺各自為陣到全媒體意識的轉變。反觀當前的融媒體中心,仍有一些地方在融媒體中心里分設報刊部、新媒體部、電視部等,各自為陣的痕跡依然抹不去。

組織架構是指,一個組織整體的結構,其本質是為實現組織戰略目標而采取的一種分工協作體系。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主要功能可以說是公益性的,但僅采用收支兩條線的事業單位運行模式則缺乏活力。在薪酬分配上進行改革,就要留有一條產業線,才更有利于留住人才。也就是融媒體中心在財政保障前期建設投入的前提下,必須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椒江的“事業+國企”模式是有效探索——在事業板塊做產業效益的加法,讓企業的經營效益反哺事業的新聞公益事業,又通過績效考核來激勵和倒逼人員轉型,增強全媒體生產力。

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因此,融媒體中心的組織架構,不能是報紙、新媒體等平臺的物理組合,不是簡單地“坐”到一起,而應是策劃、采訪、技術、編輯等新聞生產環節的分工,媒體各平臺真正“做”到一起,他們只是分發的不同出口,不再是獨立運作的部門。

二是產品思維的革新。

媒體融合,并不是你有一個中央廚房就算融合完成。從產品思維的角度出發,從新聞策劃階段就應讓生產內容對需,全媒體、精準化、社交化等體現在策劃、采編的全過程。技術形式與產品內容也不再是兩張皮,而是讓內容被技術賦能,讓技術與內容發布相輔相承,才是融媒體產品的特征。

有了融媒體的產品思維,才能倒逼傳統媒體人、新媒體人轉型為融媒體人。即記者主動學習掌握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等全媒體技能。椒江的探索值得思考,一是全媒體記者兩條腿走路,甚至多條腿走路,在策采編過程中就讓媒體融合在自身得以實踐,可謂媒體融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二是組團式、項目化運作又彌補了個人的短板,變“木桶原理”為“反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我們耳熟能詳,即木桶的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而組團式則讓每個人都貢獻了最長的一根木板,從而決定了整體的特色與優勢。反木桶原理可以說是媒體融合中的一次創新實踐。

三是融合形式的革新。

媒體融合,很多認為就是新媒體“吃”了傳統媒體。筆者認為,應該是傳統媒體吸納新媒體的元素,新媒體借用了傳統媒體的優勢,在融合中共同發展。

如紙媒的數字化轉型,就是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的方式之一。數字報,是最基本的表現。椒江媒體融合中的“雙向融合”是值得推廣的模式。一方面傳統媒體的圖文產品通過后期編輯,變為更加生動豐富的新媒體推文,更可以制作成H5、圖解、視頻等新媒體產品;另一方面傳統紙質媒體通過“二維碼”橋接視頻、H5、動畫等新媒體產品,無限延伸報紙閱讀空間,打造 “有聲音”“會說話”的報紙,讓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中破題。

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對于新聞的消費已不僅僅停留在新聞本身,只有媒體融合真正實現“做”到一起,新聞產品才能不斷契合受眾的口味。

參考文獻

[1] ?【傳媒融中對】華小波《看組織生態如何給融媒體中心賦能》2019.3.9刊發;

[2] ?【傳媒融中對】中報協調研組《全國報業大調研51: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時代》2019.2.13刊發;

[3] ?【傳媒融中對】中報協調研組《全國報業大調研52: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2019.2.14刊發;

[4] ?【創新媒體云】王瀟其、范以錦《媒體融合的困惑:“吃掉報紙”》2015.4.10刊發。

猜你喜歡
木桶傳統媒體中心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我來講故事
木桶兄弟
木桶和籃子
熔巖燈
磁懸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與發展
培養多面能手 提高綜合技能
建立內容權威 運用網絡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