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初中生隱性輟學的原因及控輟保學措施

2019-09-10 23:03梁國泉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23期
關鍵詞:初中生農村

梁國泉

摘 ?要:“輟學問題”是當前農村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把農村中學輟學的現象降到最低,為美麗鄉村建設培育出更多的人才。本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造成農村初中生隱性輟學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控輟保學有效措施。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隱性輟學;控輟保學

農村地區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一直是制約、影響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投入的不斷擴大,農村初中學生的輟學率雖然得到一定的抑制但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一、農村初中生隱性輟學的原因分析

1.厭學是導致學生輟學的最主要最直接原因。農村初中輟學生中,多數是因為對學習產生一種厭惡的心理,由厭學走向輟學。學生之所以厭學,歸根到底是教育教學出了問題,應試教育給他們帶來的極大壓力,特別是對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這是所有對輟學問題的研究中一致認同的原因,因此也是農村中學生輟學的最主要原因。

2.學校問題。首先教師教育手段簡單,方法粗暴;其次農村學校課程與農村兒童生活經驗難以有效結合,忽視實踐和技能操作,導致學生對學習無興趣;再次教育投入不足,學校課余生活枯燥,學生課外活動貧乏,學生個性得不到發展。

3.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大部分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許多學生成了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成為輟學者在一定程度上與缺乏父母直接教育有關。學生輟學和社會普遍的價值觀認同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市場經濟的浪潮沖擊和刺激著學生純潔的心靈,“一切向錢看”的錯誤價值觀深深影響著學生。此外,不法用人單位的招工誘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輟學,因此要切實加強對用人單位用工制度建設,規范用人行為,杜絕不法用人單位招聘在校學生的問題。

4.家長觀念問題。落后的小農意識和教育觀念的缺乏仍然是相當一部分農村家長的現狀,加之就業難的問題使家長產生讀書無用論思想,家長僅在生活上給予照顧,而對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漠不關心。

5.教育公平問題。學生面對艱難的學習任務和群體之間距離逐步拉大,心理壓力逐漸增大,進取心、自信心漸失,于是自暴自棄。不公平的競爭還表現在學生獲取知識途徑方面。貧困農村地區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生活設施、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周邊環境等多方面存在差距。

6.寄宿制和校園暴力的影響。非寄宿制學校無法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免費的食宿場所,有些學生需在學校附近租房住宿,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寄宿制學校寄宿的學生不能適應在學校的獨立生活,部分學生在學校遭遇校園暴力,一定程度上增加部分較懦弱學生輟學的念頭。

二、農村初中生隱性輟學的控輟保學措施

隱性輟學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學校、社會和家庭要從培養合格人才的目標出發,重視隱性輟學現象,注重疏導與引導,注重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為農村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注重疏導與引導

面對存在隱性輟學問題的學生,教師需要注重疏導與引導,調節學生的行為和心理。首先,教師應端正教育思想,加強學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應該充分關心和愛護學困生,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成績,防止他們隱性輟學。要引導學困生確立遠大的人生目標,讓夢想引領學困生起航。其次,注重鼓勵。所有的學生都需要鼓勵,犯錯誤的學生更需要鼓勵。當學生犯錯的時候,教師不能總是嚴厲批評,重重處罰,以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要給學生提供機會,給予他們信心和愛,鼓勵他們改正錯誤,從錯誤中學習。學生改正錯誤之后,教師再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步,還能建立一種信任關系,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再次,多關心學生的感情。一些學生不愛學習,人在課堂心不在課堂,其原因可能是家庭不和睦或生活不易。在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多關心學生,讓他們在學校能體會到溫情,要多傾聽學生的心聲,然后加以引導。當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的時候,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適當的疏導。要做好學生的工作,幫助學生減壓,同時用科學家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事例激勵學生,培養學生以苦為樂的堅韌意志,引導他們揚長避短,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注重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針對農村初中生隱性輟學問題,改善學生的外部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改善學校周邊環境,整頓社會不良風氣。教育部門要聯合政府部門共同治理學校周邊環境,將對在校學生的保護延伸到校外。其次,凈化網絡空間。要整頓網絡,清理一些傳播不良思想的APP,給學生提供一個文明和諧的網絡環境。再次,學校要建立良好的家?;訖C制。教師不僅要和學生建立信任關系,也要多和家長交流,共同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讓家長認識到受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發揮其外力作用,促進學生的轉化。最后,學校要優化教育資源,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要降低考試難度,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注重引導學生發展興趣愛好,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論

農村初中生出現“人在心不在”“學籍在人不在”的隱性輟學現象,既有教育外部原因,也有教育內部原因。學校、家庭乃至全社會要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注重疏導與引導,注重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要在教育層面促進學生學業進步,身心自由健康發展,減少和消除隱性輟學現象。

參考文獻

[1] ?田晨. 農村學生輟學現象及其原因淺析——以中原某地區W村為例[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7(02):125-126.

[2] ?韋夢婷. 淺析農村學生輟學現象及成因——以茂名市為例[J]. 南方論刊,2018(01):39-40.

[3] ?茍斐斐,朱平. 基于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初中生輟學現象分析[J]. 教育現代化,2018,5(01):324-325.

[4] ?馬壯. 后“普九”時代農村初中生隱性輟學歸因分析[J]. 教學與管理,2015(34):4-6.

猜你喜歡
初中生農村
巧用地圖培養初中生史料實證意識——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識記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討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淺談如何有效地學習初中語文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