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中學生厭學現象的成因及對策

2019-09-10 22:13左燕華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23期
關鍵詞:厭學中學生農村

左燕華

摘 ?要:研究當前一些學生的厭學情緒,分析其厭學原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樹立信心,激發興趣,學好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認真研究、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也將就農村中學生厭學現象的成因及對策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意見。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厭學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存在認識偏差并產生消極情緒,主動遠離學習,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老師講課等,進而經常曠課或逃學。我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京師范大學的調查研究顯示,中國學生普遍厭學,而中國農村中學這類學生遠多于城鎮中學,并且隨著社會環境的復雜化及競爭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厭學學生選擇輟學。因此,如何緩解農村中學生的厭學情緒,改善厭學現象是目前農村中學教育的棘手問題,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中學教學質量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中學生厭學的成因

(一)學校方面是產生厭學心理的關鍵。

1.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不能真正的貫徹素質教育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由于升學率、教學成績還是社會、家長、上級評價學校的主要因素,學校辦學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教師職稱評聘制度依然存在,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負擔過重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痛苦、產生厭學情緒,以及對學習喪失興趣的主要原因。

2.部分教師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學生心理的研究。教師的教學方式以“灌輸式”、“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為主,不注重學法指導,將學生置于題海之中。結果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形成了不愿意學、逃學、棄學等消極行為,孩子們的厭學情緒愈來愈重,最終導致厭學癥形成。

3.學校生活太過單調。學生在學校里除了學習和上課,沒有多少業余活動可以參加,一些綜合實踐課形同虛設,這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

(二)學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

個別學生在學習文化方面先天不足,能力缺乏。這類學生往往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或者只會死讀書,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地應用、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學習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還有一些學生由于性格原因,在班級里人際關系差,與其他同學不能友好相處,感到在學校沒意思,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冷漠,他們就會更感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學情緒就會產生。

(三)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首先是一些家長教育意識的落后。有的家長由于工作生活又忙又累,或者是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不能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甚至認為小學學習無關緊要,只要初中、高中能學好就行了。其次是缺乏良好的家教方法。小學知識對于家長來說并不難,但是不少家長往往沒有方法或是不能堅持在家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導致孩子缺乏學習主動性??傊?,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思想落后了、厭學了??吹竭@樣的情況,作為教師,天職是教書育人,對他們的矯正,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二、緩解農村中學生厭學現象的對策

(一)開展培訓,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

近年來,國家頒布了多項惠農政策,如:“送技術下鄉”,“送種子下鄉”等,均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相應地我國教育部門應該多方位整合教育資源,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對農村中學生家長進行培訓,使他們了解中學生的心里變化特點,教給他們正確的家教方式,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春節返鄉高峰期,由政府和學校組織培訓,將家長帶入課堂,使其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同時提醒并強化他們在子女成長過程中應履行的教育責任,使他們正確處理好務工與孩子教育之間的關系,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二)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首先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適度,不能過高或過低,要符合孩子的特點和心智水平,這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才不會感到吃力,幫助他們逐個設置目標,在完成目標的同時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遠離厭學。另一方面家長要以自身為榜樣,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經常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他們的心理需求,多方面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使他們能夠主動的、快樂的進行學習。

(大概)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素質

為了使更多的農村中學生遠離厭學,學校應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真正落實素質教育。一方面可以改革課程設置,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知識水平差異,設置貼近農村生活的課程,如農作物的組織培養和栽培技術等課程。另一方面要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可以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特長,使他們緊張的學習情緒可以得到放松。同時學校應做好對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增加教師的學習機會,使他們不斷積累新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授課過程中多與學生進行溝通,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課程設置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輕松充滿吸引力,使更多的學生遠離厭學情緒。

結論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千千萬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即使生源萎縮的農村學校,教育也不容忽視。如果真正能做到:政府干預,學校用心,家長操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激發學習興趣,認真完成學業,那么農村的教育大計也就不再是令人擔憂的事了。

參考文獻

[1] ?孫威,林建,馬玲,徐僡,申歡.農村中學生厭學原因分析及改進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186-187.

[2] ?張玉琴.農村中學學生厭學情緒的成因研究[J].教書育人,2017(17):25-26.

[3] ?呂艷,李進朝.對當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J].科技視界,2016(16):196.

[4] ?蔡永鋒.淺談農村中學生厭學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6(11):186-187.

猜你喜歡
厭學中學生農村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形勢下探究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厭學心理的矯治探究
一例學生厭學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