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加強對小學低年級課堂秩序調控的策略

2019-09-10 12:29王新穎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15期
關鍵詞:習慣課堂教學老師

王新穎

在新課改中,教師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謂想盡千方百計,使學習活動更加具有開放性、趣味性、實踐性,然而,好說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常常會在參與這些學習活動中身不由己地違犯課堂紀律,嚴重影響著教學的效率。在新課程改革強調合作、探究、交流的課堂教學中,采取什么辦法對課堂教學秩序進行有效調控,克制住學生的好動的天性,把他們玩兒的心思收回來,引導到學習討論中去,做到對課堂教學收放自如呢?

一、教師要增強對課堂上偶發事件處理的能力,培養自己的教育機智。

也許某種突發因素急轉直下地干擾了課堂,也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未能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必須馬上知道該說什么或做什么,這樣才能及時修正偏差或重新將課堂引向具有教育意義的方向上來。一個課堂上的負面的偶發事件能頃刻間在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中化為自己施教的最佳契機,這需要老師具有一定的教育機智。

教育機智是一個教師智慧加經驗再加愛心的產物。教師要想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不僅要有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對教材稔熟在心、對學生足夠了解、在教學中多思多慮,還要具有高度的修養。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好多鉆研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只有充分的預設,才會有課堂上精彩的生成;教學中勤反思,只教而不思,也會迷惘,同時還應有一顆關愛學生的心。對學生有真摯的感情。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機智地應對活躍的學生和多變的課堂。

二、教師平時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學習習慣指的是: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扎下根來就難多了。孩子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力戒拖延和磨蹭。有關調查表明,學習好的學生,一般都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功課,這樣做主要為了使學生形成一種時間定向,一到什么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習的愿望和情緒。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專心學習。同時訓練學生的專注能力,集中精力學習。所以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不要滿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而要教育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神專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幫助孩子學會控制干擾,訓練他們高度的專注能力。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可與平時的禮儀教育相結合,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站立的習慣,傾聽的習慣,交流的習慣是對別人最起碼的一種尊重,交給學生正確的坐立的方法,傾聽方法,交流的方法等。譬如可將一些課堂中諸如預習、聽講、交流、思考、練習等學習活動中的注意事項編成口訣在教室內張貼,讓學生耳聞目染。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也是件極具意義的事情。

三、教師可在分組教學中引入小組長負責制,競爭評價機制。

目前很多的教師都在課堂中不同程度地引入“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聰明的老師及時地在課堂中引入小組長負責制,小組內明確一名責任心比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內的學習活動,如分配學習活動目標、任務,維持小組內的課堂紀律,協調小組內的研究活動,記錄、匯報小組內的活動情況。在小組討論中,小組長實際上起到并發揮了“小老師”的作用。

競爭評價機制:每一位學生都希望獲得老師肯定和贊許,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要對學生的課堂紀律情況、小組之間學習交流情況及時、準確地做出評價。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可有意識地說一些“看哪個同學聽課最認真,看哪個小組討論的最認真”之類的話,在每堂課結束時的小結中適當地評價一下小組學習表現,在課堂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趕、幫、比、學、超的班級氛圍。

四、教師在課堂上對待學生表現堅持寬嚴相濟的原則。

所說的寬就是在生活、學習等細節上,要學會關心愛護學生。學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笑著和學生說話,學會和學生平等相處。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親和力,培養自己的寬容胸懷。老師既要看到學生的優點,也要容納學生的不足。在學生思維受到堵塞時,多開導開導,多激發激發,在學生課堂表現較好時,不妨真心贊揚贊揚。

一說起嚴來,就很容易讓人想到一系列的詞,如冷峻、冷漠、面無表情、不苛言笑,呵斥、指責、批評等等,給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真正意義上的“嚴”應該是在班級紀律、在班級管理制度、在原則性問題上的“嚴”——對待紀律、對待制度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對待學生公平公正,沒有偏向;對待問題對事不對人,不因個人感情而有所袒護。作為老師要“敢嚴”,新課程倡導賞識教育,導致一些教師在思想認識上進入“誤區”,在教學管理中不敢對學生嚴,對課堂上學生搞小動作、喧嘩嬉鬧行為不敢批評,其實賞識教育與批評教育并不矛盾,一味地賞識不對,一味地批評也不對,二者應該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缺一不可的。作為老師還要“善嚴”,教師在批評或要求學生時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的老師一個眼神足以讓那些在課堂上“心猿意馬”的學生馬上收斂,對“膽大妄為”的學生提出警告,也要言簡意賅,切忌借題發揮,喋喋不休地批評。有時候老師批評學生,要站在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的角度去做,要讓學生覺得老師批評自己是為自己好,是真正地關心自己,愛護自己。同時老師在批評時還要注意語氣、措辭,注意針對學生的性格脾氣對癥下藥。

總之,如果學生違反了課堂秩序,決不能簡單粗暴地進行訓斥、懲戒,正確的做法是尊重關愛,寬嚴相濟,曉之以理,科學引導,讓學生明白課堂上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要想做到在熱烈的課堂氣氛下課堂教學活而不亂,教師必須始終關注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的自制力、專注力,內驅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進一步形成團結、獨立、活潑、緊張的教風、學風。

猜你喜歡
習慣課堂教學老師
習慣
上課好習慣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好習慣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