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內容框架與路徑探索

2019-09-10 07:22謝先成
教師教育論壇(普教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導師制生涯職業

曹建華,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嘉定分校常務副校長,民進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副主委,上海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上海市楊浦區第十三、十四屆政協委員。曾獲得“全國優秀教師”、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學獎”、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優秀教練員”、“上海市園丁獎”、上海市楊浦區教育系統“青年崗位能手”、上海市楊浦區教育系統“第六批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上海市楊浦區“第八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獎項和榮譽稱號。

【編者按】新高考改革實行選科、選考制,在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時,使學生的生涯決策時間前置,這凸顯了高中學校開展生涯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然而,由于生涯教育在我國起步晚、體系不健全,很多高中學校缺乏生涯教育的經驗,所以在進入新高考改革后的較短時期內難以把握生涯教育的規律,不能迅速適應新的發展形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作為新高考改革試點地區的一所優質學校,較早地進行了生涯教育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成效。為引領廣大高中學校應對新高考改革所引發的生涯教育變革,本期人物訪談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嘉定分校常務副校長曹建華,希望為廣大高中學校更好開展生涯教育提供借鑒和啟示。

記者: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標是通過“6選3”的選考制度,增加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促進學生有個性、有特色地發展。這一方面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顯了高中學校開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涯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哪些?新高考改革前后的高中生涯教育有何不同?

曹建華:新高考改革作為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一環,在改變“唯分數論”積弊,促進公平、科學選才、增加選擇、完善監管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新高考實施“6選3”的選考制度,對高考科目、高考成績等組合進行了新的調整,在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權時,要求學生提前對自己的生涯進行規劃并做出決策。實際上,剛升人高一年級的新生的年齡多為十五六歲,他們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思維還不夠獨立,學習上對老師的依賴很大;再加上家長的素養參差不齊,對社會、教育的認識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這個時候學校完全放手由學生自己和家長完成選科任務,確定未來生涯發展道路,一些學生和家長可能就會因為沒有得到合適的指導而不能做出科學決策。從這個層面來說,高中學校開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作為新高考改革的先行試點地區之一,很多高中學校在很早之前就進行了基于新高考改革的生涯教育方法方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新高考改革前,由于生涯教育在我國起步晚、底子薄,很多高中學校并沒有開展生涯教育的傳統。新高考改革后,由于學生學習需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高中學校不僅認識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而且開始獨立開設課程,系統開展生涯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協助學生認識大學、專業及職業,指導學生做好生涯決策,做好學生的生涯管理。2018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出臺《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涯教育的指導意見》,指出中小學生涯教育的主要內容應包括自我認識、社會理解、生涯規劃三個方面,并提出高中生涯教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科學進行生涯規劃,具體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生涯教育課程與活動實施,深化學生的自我認識,以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指導,以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研究性學習等學習實踐活動為載體,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參與能力;在選學擇業的過程中,指導學生了解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和社會的職業需求等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學業和職業的規劃能力,提高學生的生涯決策和管理能力”。

記者: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實現教育目的和目標的栽體,高中學校開展生涯教育歸根結底要依托相關的課程。那么,高中學校應如何構建生涯教育校本課程呢?擔任該課程教學的師資該如何配備?課時應如何安排?您能介紹一下貴校在構建生涯教育校本課程方面的經驗嗎?

曹建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校要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明確未來發展方向,進而規劃自己的生涯,就需要整體構建生涯教育體系,開設生涯規劃課程,把生涯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為此,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交大附中”)確立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生涯發展”的教育理念,希望通過理念的指引讓教育行動更明確。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之下,學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并通過研究國內外生涯教育理論和實踐,確定了高中生涯教育的三年分階段任務,即高一進行生涯認知教育、高二進行生涯體驗教育和高三進行生涯選擇教育。具體來說,學校在高一新生入學不久后便利用測評系統對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測評,確定職業傾向,然后根據測評結果引導學生自由組建社團、選擇選修課,以此來進一步驗證和發展學生的職業傾向。同時,學校還開設了面向全體高一學生的生涯規劃校本課程,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生涯認知。當學生進入高二年級后,學校主要通過四種方式開展生涯教育。一是引導學生開展相關課題研究;二是邀請職業規劃專家進校開展講座;三是與中職學校合作開設“技能實踐課”,幫助學生對職業形成一定的認知;四是組織學生進入企事業單位,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職業體驗,讓他們在經歷、實踐中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規劃。在經過高一、高二年級較為系統的學習后,學生進入高三年級時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涯規劃能力。所以,學校積極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知名大學合作,共同開設大學先修課程,供學生學習。另外,學校還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尤其是升學指導,具體包括復習迎考、自主招生、填報志愿、升學就業等。

在生涯教育師資配備方面,學校多方位、多層次地為學生配備了生涯教育教師。一方面,學校實行全員導師制,旨在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涯教育導師,以保證學生能及時獲得相應的指導;另一方面,學校規定班主任要將生涯教育的內容納入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承擔一定的生涯教育任務,負責學生自我管理的指導和落實。從類別上看,學校既有專職生涯教育導師,也有兼職生涯教育導師。前者主要負責全校生涯教育課程的研發和開設以及學校生涯活動的策劃、組織和落實;后者多由學科教師和心理教師擔任,主要負責生涯教育課程的實施和對學生的學業的指導。值得一提的是,心理教師在承擔生涯教育任務時,通過發揮學科優勢,在課堂主陣地和職業體驗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效果明顯。

在課時安排上,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分階段地實施生涯教育。具體來說,高一生涯教育每周上一次課,高二生涯教育主要是集中時間學習或外出參加活動,高三生涯教育主要是進行不定時的、碎片化的指導。

記者:新高考改革最為突出的特點是使生涯決策前置,將生涯決策關鍵時間點由原來的高二分科、高三志愿填報提前到了高一。盡管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增大了,但卻面臨著“如何選科、選考”的挑戰,這也成了擺在家長、學生和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您認為破解難題的關鍵在何處?

曹建華:我認為破解該難題的關鍵在于家長、學生和教師能做到“不唯分數”或“不要太功利”,換句話說就是,無論是學生選科、選考,還是家長、教師指導學生選科、選考,都應該按照“志趣和潛能相匹配”的原則來進行,否則,學生做出的選擇可能會出現不可取的情況,甚至會對他們的長遠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比如,物理是某一位高中生學習的薄弱學科,但其父母或自己希望就讀某重點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如果這位學生堅持按照父母或自己的意愿來選科、選考的話,那么他(她)很可能會在高考中失去優勢。這不僅會耽誤學生的學習,甚至可能會導致其不能升人理想的大學,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所以,無論是學生選科、選考,還是家長、教師指導學生選科、選考,我都建議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尤其是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特長和優勢學科。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達到所設定的學習目標。

記者:高中學校開展生涯教育不可能完全通過課堂完成,而研學旅行課程的開設無疑為生涯教育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實施空間。您覺得兩者應如何實現有效銜接和融合?

曹建華:進入新高考后,上海高中學校積極探索了多種多樣的生涯教育途徑和方法,如有立足課內的方法(生涯認知教育),立足課外的方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生涯體驗),還有兩者相結合的方法,其中課外方法就包括研學旅行。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讓廣大中小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美德,感受革命光榮歷史……同時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際上,高中學校開展研學旅行就是要依托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旅游景點、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工礦企業、大型農場等組織活動,以此提升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和對生活的體驗、思考與認識。如果高中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中把生涯教育的因素融入其中,必然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比如,高中學校組織學生進企事業單位開展研學旅行,可將主題定為“體驗不同職業生活”,學生在活動中就會有意識、有目的地感受不同職業的特點,增強職業感知,形成對職業的深刻認識,明晰自己的興趣在哪,適合學什么,適合做什么,進而會形成生涯規劃的自覺意識。一旦這種意識形成,學生在選科、選考以及專業填報方面做出科學抉擇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

記者:為與新高考改革相銜接,教育部于2018年元旦前夕發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明確指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細化。作為學校教育重要內容的生涯教育,如何實現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價值追求相吻合?

曹建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價值追求就是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生涯教育是培養和發展時代新人的有效手段,如引導學生開展生涯規劃課題研究,可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探究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或研學旅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社會責任和對國家的認同感,等等。所以,生涯教育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價值追求是相吻合的。目前,生涯教育雖然沒有被正式列入國家課程,但新高考改革要求廣大高中學校立足本校實際開設生涯教育課程,培養學生規劃學業、職業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學會選擇,在需要做出選擇時能做出正確的抉擇。所以,在目前國家沒有出臺明確的生涯教育課程方案的背景下,廣大高中學??蓞⒖计渌麑W科的課程方案,把核心價值觀、核心素養要點等融人生涯教育課程設計之中,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整合,并學習和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嘗試探索符合本校實際的課程實施方案。同時,高中學校也應鼓勵學科教師依據本學科特點適時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并做好組織保障工作,為學科教師開展生涯教育清除顧慮。

記者:2018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研究并制定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涯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構建大中小幼銜接的生涯教育內容體系,分學段實施生涯教育。您認為高中生涯教育的側重點是什么?如何實現與大學教育的有效銜接?

曹建華:生涯發展覆蓋了個人的整個人生,高中階段是一個人生涯發展的重要時期。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思想雖不成熟但又不像初中生那樣稚嫩,具備了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這就決定了這個時期生涯教育的側重點有別于其他時期。我認為高中生涯教育的側重點應該至少包括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社會認知和職業定位與準備四個方面。

高中學校研制生涯教育課程、實施生涯教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高中教育承上啟下的特殊性,應特別注意加強高中教育與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對話,使生涯教育一脈相承,不出現脫節的問題。在對接大學教育和與大學教育銜接方面,交大附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比如與大學合作開設虛擬班,研發先修課程,用項目驅動的方式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職業興趣點,希望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有理想、有抱負,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有一定規劃能力的、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有為青年。

記者: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涯教育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打造專業化中小學生涯教育教師隊伍。在普通高中學校率先建立和普及生涯導師制”。您如何理解生涯導師制?建立生涯導師制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高中學校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哪些問題?

曹建華:在理解生涯導師制之前,我們可以先探討一下什么是導師制。導師制是指學校為便于有針對性地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加強學生管理而為學生配備指導教師的一種制度。高中學校建立導師制是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是加強師生交流,促進教學相長的有效途徑。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就可以這樣來理解生涯導師制:高中學校為更好地指導學生選科、選考,應對新高考改革帶來的挑戰,從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出發,引導他們認識自我,了解職業,促進學生做好生涯選擇并為之不斷努力的個別化教育方式。高中學校建立生涯導師制對于促進學生學習、做好生涯規劃決策、促進學生特長優勢及個性化品質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目前已經有很多高中學校開始嘗試應用生涯導師制開展生涯教育工作。從實際情況看,高中學校在此過程中碰到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不能隨形式而轉變,一些所謂的導師習慣用學科教學思維而不能采取合適的方法開展生涯教育。

記者:上海作為新高考改革的試點地區將于2019年6月迎來第三屆參加新高考的高中畢業生。志愿填報指導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您能在2019年高考來臨之際為廣大參加新高考的高中學校在志愿填報指導工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議嗎?

曹建華:志愿填報指導確實是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學校在高考前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志愿填報指導,有利于提高他們決策的科學性,緩解他們的焦慮感。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少高中學校在開展志愿填報指導工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區,表現為指導對象的單一性。這些高中學校只為學生提供志愿填報指導服務,而不考慮家長及社會的需求。實際上,家長在學生志愿填報過程中也是重要的關鍵性人物,但由于家長的素養參差不齊,并不是每一位家長都具備生涯規劃知識和技能,所以部分家長可能會給孩子的決策帶來干擾。高中學校對家長進行填報志愿方面的指導,有助于協助他們找準自己的定位,為學生在決策時提供一些輔助型的幫助和支持,如搜集一些資料,尊重學生的選擇興趣,幫助他們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等。另外,高中學校在開展志愿填報指導工作時還需要考慮社會的需求,向人們解讀新高考改革導致諸如賦分制度的變化、批次的改革、大學“標簽”的變動等變化。

記者: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高中學校開展生涯教育更需要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高中學校如何聯動家庭科學開展生涯指導,發揮生涯教育的家校舍力?

曹建華:家庭教育對學生生涯發展產生的影響極大,學校教育始終無法替代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高中學校在開展生涯教育中要使教育效果達到最優,就必須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與支持,發揮家校合力。我認為高中學校聯動家庭共同開展生涯教育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要給家長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協助之外,還可以通過組建家校生涯教育工作委員會,承擔為學生在選課走班、學業規劃、自我管理、志愿填報和未來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咨詢指導的任務。第二,學??梢蚤_設家長大講堂,請不同社會閱歷的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讓家長講述自己的學習經歷和職業經歷,豐富學生的職業認知。第三,學??梢匝埣议L與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生涯教育活動,讓家長從中感受到教育意義,從而支持學校教育、配合學校教育。

(責任編輯:謝先成)

猜你喜歡
導師制生涯職業
我的教書生涯
精準導師制對學生的影響和幫助
16 Years in the Mines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證研究
手殘黨的廚藝生涯
高職生導師制內涵研究①
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的應然取向
我愛的職業
五花八門的職業
關于馬術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