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項修煉成就優秀教師

2019-09-10 00:53霍慶
教師教育論壇(普教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仁愛研究工作

為師是一場修行。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應當是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地通過自我更新、自我校正、自我修煉,進而完善人格形象、提升教育理念和習得經驗技能,從而遇見更好的自己的修行過程。為此,教師應當自覺從以下六方面加強修煉:

一、修仁愛之懷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明確對教師提出了“仁愛”的要求?!叭蕫邸崩砟顝娬{的是: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因為教育工作是在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要帶著感情。

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仁”,一個人是“人”,兩個人則為“仁”,它同樣強調人在與其他人相處時,一定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當你想到別人了,側隱之心就產生了,人自然就變得美好了。

教師要修煉自己的仁愛之懷,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來看待和處理問題,設身處地給學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要尊重學生的權利和意見;還要學會關心學生,主動和學生交往,熟悉學生的基本情況;牢記學生的名字;課前提前進班,課上多下講臺,下臺多參與討論,隨時給孩子一些關心;自習課多進教室,課下多和孩子們一起進行文娛體育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建構和諧師生關系,彰顯教師仁愛情懷的具體體現。

二、修寬容之德

寬容是一種美德。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孩童,他們多是從錯誤中不斷進步、獲得成長的。如果教師沒有寬容之德,不能以寬容大度的胸懷去對待學生的錯誤,理解學生的難處,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

教師一定要持有這樣一個基本態度:學生犯錯誤,不是他(她)不聽話,更不是故意給教師增添麻煩。教師如果發現學生犯錯誤,需要以寬容的態度、正確的育人方式,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去處理問題。而且這正是幫助學生從錯誤事件中吸取教訓、學會生活、獲得成長的最好契機。但是,教師如果認為學生是在故意給自己制造麻煩,就會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教師想修煉自己的寬容之德,就要把諒解、欣賞和鼓勵作為教育手段,妥善對待并處理學生的失敗和錯誤。教師要多從學生的錯誤行為中尋找積極的動機,發掘值得肯定的點,通過表揚的方式,先立下認同的根基,再明示差異、矛盾、沖突,并為他們指出一條解決問題、改正錯誤的正確途徑。

三、修服務之念

新時代的教育行業雖然不能被列為服務行業,但國家已經對教師提出了服務學生、服務家長的要求。服務學生,就要求教師要堅持把學生的成長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然教師在服務學生成長,那么對學生沒有具體幫助的行為就算不得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行為。

以服務的理念對待學生時,教師才能夠真正認識學生,才能給學生更多的寬容和期待,同時也能夠啟發學生反省自己行為中的錯誤,通過這種教育行為還能夠讓學生從錯誤的事件中獲得成長。

教師要修煉自己的服務之念,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就應堅持如下四個基本原則:一是要堅持相關原則,就事論事,不上綱上線,不借題發揮,不擴大事態;二是要堅持尊重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譏諷、不挖苦、不訓斥、不打罵、不體罰學生;三是要堅持合理原則,要保證自己所采取的教育行為不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且有助于學生的自我省思;四是要堅持對學生有幫助的原則,采取切實能夠幫助學生改進問題的措施,調動能夠幫助學生改進問題的資源,與家長齊心協力幫助學生成長。

四、修善學之品

新時代的教師面對的是觀念更開放、思想更復雜的學生群體。面對層出不窮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常常束手無策,甚至產生了嚴重的焦慮和倦怠心理。究其原因,還是教師處理學生問題的能力不足。歸根到底,是因為教師不善于學習,導致教育方法陳舊,形式呆板,途徑單一。

教師如若不讀書、不看報,跟著感覺開展教育工作,是永遠不能把工作做到學生心坎里去的。這也難怪學生會不買這類教師的賬。

教師要修煉自己的善學之品,要將學習視為延續自己教育生命和為自己教育生命增值的日常行為;要和名師學、和網絡學、和書本學、和同事學;要加入一個適合自己的教師專業成長共同體,主動去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相互鼓勵,攜手成長。當教師能夠把自己融入一個有著共同理想的團隊時,也就意味著教師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追求目標,能自覺而主動地建立一個支持自身專業發展的環境。在這樣的成長環境里,大家相互學習,彼此交流,共同迫尋教育的真諦,教師才能具備成長的持久動力。

五、修創新之舉

教育是最具創新潛能的行業,教室是最具創新條件的場所,學生是最需要創新成果的群體,教師也理應成為具備創新意識的引路人。另外,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也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提供智力和情感支持。善于創新的教師也會通過創新的方式,不斷激發自我,永保教育的青春與活力。

教師是一種具有理智的、專業的、有智慧的職業。理智需要分析思考,專業需要掌握方法,智慧需要創新工作方式。在符合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創新度,就是教師專業技能進步的速度;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創新度,就是開展教育活動的成功度和新穎度。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根本區別也在于,能否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不斷創新方式,以滿足學生好奇、喜變、樂玩的心理需求。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教師是不受學生喜歡的。

教師要修煉自己的創新之舉,就要在“更”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教師要換一種方式,換一種更加尊重學生意愿,讓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開展教育工作。

六、修科研之態

教育工作是一項專業的工作,不僅僅需要從教者具有工作熱情,更需要其具有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研究精神,彰顯基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藝術和教育智慧。只有不斷思考,對工作精益求精,才能不斷改進工作,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也是工匠精神的意義所在。

許多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缺少的正是這種研究的態度,他們在工作中往往執迷于表象而偏離了對事件本質問題的關注和探究。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對待學生問題時,往往只關注于學生能不能認識錯誤,能不能向教師檢討錯誤并做出保證等有助于平息事件的表象行為。這樣的做法只給了教師自我安慰的心理滿足。教師沒有用研究的態度來對待問題,就不能提高專業能力和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

教師要修煉自己的科研之態,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對學生和工作負責;另一方面是為了提升教師自身的工作能力,是對自己負責。教師不要將教育科學研究看得多么神秘,參與課題是研究,觀察記錄是研究,談心談話是研究,家訪信訪是研究,游戲活動是研究,提煉歸納是研究,反思總結是研究,教育寫作是研究……可以說研究無處不在。教師通過不斷的研究、嘗試和革新,思考和改進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為,教育工作才能令人滿意,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自身才能不斷進步。

只有不斷修煉自己的仁愛之懷、寬容之德、服務之念、善學之品、創新之舉、科研之態的教育工作者,才能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完善自己,成為新時代的優秀教師,在這條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霍慶,教育部國培項目、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特聘教師,河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省級培訓專家團隊成員,中國教師研修網、中國新思考網、山東教師教育網教師培訓特聘專家,河北省教師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國內多所院校教師專業成長顧問。)

(責任編輯:徐璐)

猜你喜歡
仁愛研究工作
仁愛至和 篤行達慧——至和教育的理念體系與實踐體系構建
不工作,爽飛了?
仁愛篇(上)為人撐傘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仁愛來到我身邊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愛版)教案設計
選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