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桐城文化之四大優秀品格

2019-09-10 07:22張銀飛章瑞
關鍵詞:優秀品質傳承創新核心價值觀

張銀飛 章瑞

摘 要:桐城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安徽優秀地域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該文化具有“忠孝雙全”“經世致用”“精忠體國”“兼善天下”等諸多優秀品質,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對接互補。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深入挖掘和探索桐城文化的優秀品質,激發社會各界對安徽乃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和弘揚熱情,進而推進桐城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同時,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其中汲取豐富營養,在培育過程中實現嫁接生根,在弘揚過程中促進開花結果,均具有較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桐城文化;核心價值觀;優秀品質;傳承創新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他曾多次闡述兩者之間的關系,論述其現實作用和現實意義。習總書記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1]。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盵2]安徽擁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桐城文化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面對桐城文化傳承與創新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如何依托并彰顯安徽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優勢,促進社會各界對桐城文化的重新認識,推進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進而激發社會各界對安徽優秀傳地域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熱情,進一步彰顯桐城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其中汲取豐富營養,嫁接生根、開花結果,是的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應依托、利用這一安徽優秀傳統文化之資源優勢,積極倡導專家學者對桐城文化重新認識、研究,是桐城文化傳承與創新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焦點。

本文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文化自信建設,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入挖掘桐城文化優秀品質。

一、“忠孝雙全”:美德與典范

忠孝觀念源遠流長,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人文色彩,是中華民族主要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園?!缎⒔洝罚骸胺蛐?,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盵3]2唐玄宗注云:“忠孝道著,乃能揚名榮親,故曰終于立身也?!盵3]7在桐城文化中,其君子文化內涵和外延上均有忠孝觀念,這種“忠孝雙全”的美德與典范,桐城君子通過自身的言行,在時代的洪流中堅守和秉承,形成了桐城君子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來,桐城通過推進君子文化建設,致力于在傳承創新地域優秀傳統文化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桐城與蒙城正式被安徽省確定為省級君子文化建設試點縣,為桐城君子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搭建了更加廣闊的平臺?!熬游幕桥嘤秃霌P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直接嫁接,并在新時代開花結果的老樹新枝?!盵4]明清以來,“六尺巷”和諧禮讓精神完美體現桐城君子之風,是桐城君子文化經典闡釋,也是桐城君子文化高度濃縮與體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天然的契合點。

桐城仁人志士在追求深層次精神家園和獨特精神標識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正人君子,其展現的君子文化精神與當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如“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集中體現了“忠孝雙全”君子文化內涵和特征。一方面,在“孝”上堅守儒家倫理的精髓。為救身陷囹圄的父親,方以智“懷血疏訟冤”,不畏皇權、不懼權貴,以“孝”字當先,憑一己之力,救父脫困?!奥勑逻M士方以智,父亦系獄,日號泣,持疏求救”[5]。此舉感動崇禎皇帝,對其極為贊賞,并認為“孝”是國家選拔人才的前提和基礎,甚至在國家選拔能人志士時,提出了應以“求忠臣必於孝子”[5]的方以智為楷模,更進一步指出“不孝若此,能為忠乎”[5]。另一方面,在“忠”上體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方以智在“忠”上表現得也較為典型,“京師陷,以智哭臨殯宮,至東華門,被執,加刑毒,兩髁骨見,不屈?!盵5]面對“毒刑”,方以智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其君子之風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忠”上的社會責任感主要體現在方以智對文天祥許身報國的認同和贊賞上,他認為“報國,義也;臨難,決矣”[6]。生逢亂世,面對日趨衰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方以智以天下為己任的君子情懷,對奸臣敗國憤然不已,希望憑借一己之力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救國家于危局。在清兵入關、明王朝覆滅之際,方以智又欲效法文天祥,極力主張領兵北上,收復失地。由此可見,忠孝雙全的方以智,展現出來的桐城文化的優秀品質,是明清200多年桐城文化歷史一個縮影,更是桐城文化正能量的一面旗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均有對應的“坐標”。在桐城“建設君子文化的研究高地”背景下,需要引起當地政府乃至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二、“經世致用”:務實與創新

“經世致用”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范疇之一,強調學問要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在學習知識、修養道德的基礎上,凸顯實干精神,解決社會和民生等方面的現實問題。當下,我國正處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偉大實踐的關鍵期,“經世致用”的務實與創新依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號召力,具有理論和現實的雙重意義,它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桐城文化重要的優秀品格之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從理論到實踐,是值得探究和挖掘的。

桐城派在其形成、發展的過程中,秉承了“經世致用”的主張,提倡“無濟于用者,則不學也”[7]。這一思想,對桐城派、桐城教育、桐城文風、桐城家訓等諸多方面了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在桐城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儒學烙印。鴉片戰爭之后,國家內有憂患、外有強敵,桐城派諸賢挺身而出、共赴國難,進一步發揚了“經世致用”的思想,他們關注國情、民情和夷情,堅持務實、求變和求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身救國家于危難的時代大潮中,展現了一代桐城諸賢的精神風貌?;谶@一務實與創新的“經世致用”思想,晚期桐城派根據動蕩不安的國內外局勢,立足于當時國家發展的現實需要,并結合當時民生、民情,通過自己的愛國行動,賦予了“經世致用”思想新的、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時代內涵。

“有重大影響的開風氣人物”[8]的吳汝綸,便是這一思想典型的代表性人物,他在從事幕僚期間,協助曾國藩、李鴻章處理洋務運動的各項事務,將“經世致用”的務實與創新精神落實到教育實踐中,為中國近代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打破了傳統私塾的教育觀念,在書院辦學形式上敢于創新?!皩W校不興,人才不出,即國家有珍瘁之憂?!盵9]248吳汝綸堅守人才興國理念,在教育實踐中秉承了這一思想。在保定蓮池書院院長任期內,結合西方辦學經驗和國家外交的需要,打破了以經、史、子、詩為主要課程內容傳統私塾教學模式,先后在學院增設了西文學堂和東文學堂,開設了博物、格致、機械等學科,使得務實與創新的“經世致用”思想在辦學中得以全面的實現,為晚清有識之士學習、傳播、借鑒西方先進辦學理念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二是打破了傳統教育對象的局限,在普及國民教育上勇于實踐?!敖裎釃须y驟然。然欲自立于世界,則必以國民教育為的,必行國民教育?!盵9]286吳汝綸一再強調國民教育的重要性,努力踐行國民教育,提高國民素養,以期實現與西方列強一樣,成為世界強國。晚年創辦桐城學堂便是推行國民教育的另一個偉大的教育實踐,為更多基層民眾接受教育、轉變思想、提升認知搭建了平臺,同時,為我國的基礎教育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三、“精忠體國”:責任與擔當

“精忠體國”是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范疇,也是個人對國家應盡的道德義務,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的核心內容之一,桐城文化在外延和內涵上,都集中體現了這一點。桐城派“中興功臣”的曾國藩,以儒家的倫理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把對國家的忠誠作為立身之本,在戎馬一生中堅守“精忠體國”的責任與擔當?!熬m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盵10]117第21冊這一言論,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角,要從兩個方面加以把握。一方面,其觀點有失偏頗、較為偏激。封建社會“忠”,指向是對王朝的愚忠,是對“君”的頂禮膜拜,在傳承桐城優秀傳統文化品質過程中要堅決摒棄。但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的倫理道德規范中“君”與“國”界定是較為模糊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君”與“國”實則一體,忠君便要體國,體國必須忠君。應看到,曾國藩的忠君思想,比較集中的反映在忠于國家的層面上。

曾國藩忠于國家層面上的責任與擔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對國家時局的關注?!熬又?,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世之亂也,上下縱于亡等之欲,奸偽相吞,變詐相角,自圖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難避害,曾不肯捐絲栗之力以拯天下?!盵10]173第14冊面對時局的動蕩,曾國藩批評矛頭直指清王朝存在嚴重的社會亂象和不良的社會風氣,痛批世人將儒家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拋之腦后,為求個人得失而置國家安危于不顧的社會現實?!坝嘁娈敱M忠報國,不得復顧身家之私?!盵10]189-190第20冊通過自己一生的言行和實踐,以盡忠報國為己任,表現出了對國家的一片赤誠之心。在國家危難之際,以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文弱書生,投筆從戎,力抗太平軍。其次,對民生疾苦的關切。曾國藩對“精忠體國”的責任和擔當還集中體現在對民生疾苦的關心上。民本思想是儒家歷來提倡的核心思想之一,早在商周時期,提出了“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盵11]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盵11]曾國藩繼承并堅守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在為政和治軍上,這種愛民、憂民的思想均有所體現。在主政一方時,“力戒州縣不可取民財,須令州縣有為善之樂?!盵13]710曾國藩對當地官員的勸誡,反映出了以天下蒼生為念的思想,以為政首在愛民的戒律嚴格要求自己及身邊的官員。在軍事上,曾國藩強調“行軍以不擾民為本”。[13]710堅守愛民為第一要務,并要求身邊人也要如此。最后,對國之棟梁的關心。曾國藩的“精忠體國”的責任和擔當還集中體現在對國之棟梁的重視和培養上。面對晚清內憂外患的局勢,曾國藩多次上書當朝統治者,極力闡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當今所當講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盵14]在與左宗棠的書信交往中強調“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10]5第1冊他在從政和治軍期間,更加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其幕府便有“神州第一幕府”之稱。正是由于曾國藩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愛護人才,他在戎馬一生中,他在戎馬一生中,才能創造多個“第一”,如第一艘輪船的建造,第一所兵工學堂的創辦,第一批西方書籍印刷,第一批赴美留學生選拔等等。此外,曾國藩的人才觀,對桐城派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張裕釗、吳汝綸等桐城派中流砥柱既是曾國藩的學生,又是其幕僚的核心人物,在治國理政、文學創作、教育創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與曾國藩的培養和重視是息息相關的,在一定層面上為桐城文化的傳承、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兼善天下”:精神與情懷

孟子《盡心上》篇,在與宋勾踐的對話中,首次明確提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15]的言論。隨后,這一思想融入儒家文化思想之中,后世儒家學者將其奉為儒家文化思想的典范,中國文人士大夫更是以此作為“入世”與“出世”第一行為準則,體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和逍遙豁達的境界?!凹嫔铺煜隆钡木衽c情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汲取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髓,直接對接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與外延,對豐富其內容、提升其內涵、拓展其外延,均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桐城文化是在我國重大歷史變革中沉淀的優秀地域文化,面對日益凋敝、民不聊生的國家現狀,桐城諸賢不僅在文化傳統上繼承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更為重要的是,在救亡圖存、保家衛國的時代號角中,將“兼善天下”的精神與情懷踐行在砥礪前行、奮力崛起的探索之路上。桐城文化中“兼善天下”的精神與情懷,體現在禮、樂、政、兵、農、教育甚至是家風家訓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在鴉片戰爭爆發后,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和民族苦難,桐城派后起之秀無一人投敵獻媚、無一族迎合列強,無一字賣主求榮、無一文阿諛奉迎,不論是“入世”還是“出世”,諸多的文學作品均表現出了對西方列強侵略的同仇敵愾,抒發著“兼善天下”的愛國情懷,桐城諸賢甚至從某種意義上完全超脫了“達”與“窮”的界限,形成了桐城另一優秀文化品格。

“姚門四杰”之一的姚瑩堪稱是桐城文化“兼善天下”優秀品格的一個典型和榜樣。姚瑩不論是“入世”還是“出世”,一直“視天下國家之事,皆如己事”[16]。姚瑩在“入世”任臺灣道期間,面對英軍的不斷挑釁與數次侵略,不因列強的強大而怯戰、畏戰,更不顧個人安危,親臨戰場一線,從容淡定、指揮得當、屢戰屢勝,將英軍拒之于國門之外,彰顯了文人士大夫“兼善天下”的情懷。即使因功獲罪,被貶四川后,毫無個人榮辱得失的抱怨之言,更無政治打擊后的消極沉淪,仍不負“兼善天下”之初心,“君子之心當為國家宣力分憂保疆土而安黎庶,不在一身之榮辱也?!盵17]堅持從國家的需要出發,不計個人利益得失,結合實地考察情況,積極探索御敵之策,創作了《康輶紀行》。表現出了一個文人愛國主義思想和憂國憂民的道德情操。此外,還有眾多“出世”的桐城派作家,不僅懷有投身報國的理想,更有身為一介布衣的強國之夢,極力主張變法圖強,反對媚外投降,反對抱殘守缺,閉關鎖國,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人文理念,努力踐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論主張,力求徹底改變積貧積弱的國家之面貌。如“曾門四大弟子”之一的薛福成,在未“入世”前,薛福成便積極思索社會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曾寫下萬字《上曾侯書》,提出救國之策。在從事幕僚期間,極力反對坐而論道、空談誤國,主張實業救國,致力于振興我國工商業,發展國家經濟,尋求救國之道。薛福成的經濟思想,具有時代的進步性和時代的現實意義,為中華崛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言獻策,彰顯了一位為后世稱贊的布衣幕僚“兼善天下”的優秀品質。

綜上觀之,桐城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淀,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當年就具有創新性、務實性、獨特性和典型性的特點,表現出了“忠孝雙全”“精忠體國”“經世致用”“兼善天下”等優秀的文化品格和人文魅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根植于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是與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桐城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安徽優秀地域傳統文化的典范和代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表現出來的優秀文化品格,不是某些人說的儒家思想的“殘羹冷炙”、封建思想的“殘余毒瘤”,更不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負能量”,而是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必須要堅守和弘揚的文化品質。一方面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必然會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枝繁葉茂”。另一方面,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的背景下,進一步挖掘桐城文化的優秀品格,充分發揮其文化功能,有利于凸顯了其的當代價值。為此,深入挖掘桐城文化諸多的優秀品格,實現創造性轉化,進一步探索其文化品格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應有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沁入心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發揮無可比擬、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講話[N/OL].人民日報,2014-2-26,(001).

[2]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3] 余長寶.孝經全鑒[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

[4] 錢念孫.君子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N/OL].光明日報,2014-6-13(001).

[5] 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13833.

[6] 任道斌.方以智年譜[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83.

[7] 方苞.方望溪全集[M].北京:中國書店,1991:298.

[8] 史涅.試論吳汝綸對西學的認識[J].安徽史學,2001(4):56.

[9] 吳汝綸.吳汝綸全集(三)[M].徐壽凱,施培毅,校點.合肥:黃山書社,2002:248.

[10]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M].長沙:岳麓書社,2011.

[11] 楊任之.尚書今譯今注[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158.

[12] 四書集注[M]. 陳戍國,標點.長沙:岳麓書社,1987:525.

[13] 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日記二)[M].蕭守英,整理.長沙:岳麓書社,1987.

[14]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信二)[M].長沙:岳麓書社,1996:368.

[15] 孟子.孟子[M].牧語,譯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315.

[16] 姚瑩.康輶紀行[M].施培毅、徐壽凱,點校.合肥:黃山書社出版社,1990:478.

[17] 姚瑩.中復堂全集[M].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751.

猜你喜歡
優秀品質傳承創新核心價值觀
幼兒優秀品質的培養
淺談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語文教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討
中英茶文化的傳承創新比較研究
學校優質特色發展需要校園文化的浸潤*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論中國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傳承與創新
傳統民俗文化與民間游戲在幼師課堂的傳承與創新
國產喜劇電影的核心價值背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