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中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探究

2019-09-10 22:25郭麗娜
學業 2019年8期
關鍵詞:塑造人文精神初中歷史

郭麗娜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歷史教學由傳統的知識求知教學向人文精神塑造過渡。筆者通過研究當前初中歷史人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文本,培養他們的主動探究性,注重他們文化修養的培育,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課堂教學也要與生活實踐結合,讓學生豐富精神世界,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體現出人文精神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歷史;人文精神;塑造

隨著素質教育和初中歷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注重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精神文化,體現出學生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就顯得非常重要。當前初中歷史學習中教師只在乎學生的成績,將一些知識強灌輸進學生腦子,沒有以人為本,學生學習興趣一般,教學中沒有表現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缺乏人文教育,沒有體現出歷史教學應該達到的目的性要求。初中歷史教學應該提升對學生文化修養的培育,讓他們具有社會價值觀念,對傳統中華文化有比較好的繼承。筆者通過研究當前初中歷史教學關于人文精神的內涵意義,指出探究實踐的策略,希望對初中歷史教學有所幫助。

一、初中歷史教學學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意義

初中生的年齡比較小,認知水平正在發展階段,他們的可塑性比較大,既是掌握基本學習技能,也是培養他們道德觀念和人文精神的最佳時期。他們的獨立性在慢慢的增強,喜歡接觸一些新鮮事物,愛好廣泛,自己的頭腦已經開始具有主觀性,同時他們也容易興奮和沖動,對一些事物不會辨證的解決,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引導他們慢慢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分析可見,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大,這個時候如果在歷史學習中加強人文精神的塑造,能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得到較好的發展,從而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初中生。

由于人文精神地缺失,很多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多不良習慣,遇到問題喜歡暴力解決,動輒拳腳相加,以自己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時間長了就會滋生犯罪的苗頭。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對人文精神的教學很少,大部分學生雖然愿意接受這方面的教育,但是他們對人文精神的內容和宗旨了解甚少,他們只知道學習人文精神對自身的修養是有好處的,因此初中教學中要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人文精神,激發學生求知欲,在具體工作中要將人文精神落實到行動中。由此可以看出,歷史教學加強學生人文精神塑造,可以讓他們具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有利于他們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道德水平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歷史教學應該審視目前的狀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

1、更新歷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

歷史教學要努力改變當前的初中歷史授課模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教學的策劃者和引導者,多讓學生通過歷史事件思考當前的問題,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求知精神和行為作風,在學生面前要溫文爾雅,氣質和言談舉止必須具有一種教育者的高度。教學不僅是傳道、授業和解惑,教師要適當幫助學生成長,慢慢的改變歷史教學中的那種劃書、背題的教學方法,要發揮歷史課的教育欣賞功能,在探討中體現出人文精神,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究,讓學生從各方面考慮問題,形成辨證的思維能力,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自己的鑒賞能力。比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什么是鴉片?鴉片對人體的毒害有多大?英國為什么不惜一切代價發動鴉片戰爭?通過這樣的提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他們主動思考歷史,潛意識的對鴉片這種毒品深惡痛絕。提問完學生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一些鴉片戰爭的真實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體會到清政府的無能,國家落后就要挨打,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讓他們主動的探索生命、死亡和生存意義等人文精神。

2、挖掘教材內容,從教材中找到人文精神因素

課程是歷史教學的心臟,教材又是課程的核心表現,歷史課本中具有大量的人文精神知識,教師要充分挖掘人文精神資源,領會教材的精神內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課本中人文精神的素材有很多,比如勾踐的“臥薪嘗膽”到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再到近代的黃繼光、董存瑞和孔繁森等,這些都是人文精神比較好的素材,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來。挖掘課本內容,不僅讓學生學到了歷史事件的內容,還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我國偉大人物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做出的犧牲,非常有利于他們人格的發展,使自己具有獨立的精神文化。

3、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文精神素材來源于實踐最終也要服務于實踐中去。課堂歷史教學畢竟是小范圍的教學,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的思維很容易受到限制,因此,教師要努力將課堂帶到實踐中,讓學生體會到人民的辛苦,生活的來之不易,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價值取向。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或者周末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讓學生領悟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拓展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烈士紀念館,讓學生從內心增強愛國主義意識,也可以讓學生去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使自己形成尊老愛幼的習慣,道德行為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歷史課堂教學要充分結合實踐教學,讓學生心靈得到釋放,從實踐中得到更多的感悟,人文精神得到有效的塑造。

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對歷史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從中找到人文精神的價值所在。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歷史過程,對他們進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共鳴,發揮出自己的人格特點。課堂教學也要聯系生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道德行為得到很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峰.人文價值視角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索[J].成才之路,2015(17):19.

[2]李高原.初中歷史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J].未來英才,2015(10):205.

猜你喜歡
塑造人文精神初中歷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淺析《天堂電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經濟新常態下中小房產企業競爭優勢的塑造
背負十字架的勇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