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光學成像歸納

2019-09-10 07:22陳冬梅
大眾科學·上旬 2019年7期
關鍵詞:平面鏡物理

陳冬梅

摘 要:光學成像是初中光學知識的難點與重點,采用作圖法,形象直觀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通過歸納,全面系統地總結知識,提升辨別能力、應用能力。

關鍵詞:物理;光學成像;平面鏡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的光現象知識,成像多種多樣,應用變化多端,學生總是很難區分。依據教材與大綱標準,常見的成像情況主要有以下四種,每種情況我從成像原理(光的哪一種現象);像的性質;作圖等三個方面歸納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小孔成像

成像原理:光的直線傳播。

成像的特點: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和物體與小孔的距離、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調節距離可改變像的大小,像的大小可以比物體大,也可以比物體小,還可以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如圖1所示。

例1:小明同學在課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圖2所示的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紙看到的像是(? ? ? ?)

A.蠟燭的正立像 B.蠟燭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圓形光斑

分析:小孔成像重在一個“小”字,是蠟燭的光經過此小孔成像在半透明膜上,所成的像與孔的形狀無關。

答案:B

二、平面鏡成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的特點:正立、等大的虛像,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無論怎樣改變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物距),像的性質始終不變,如圖3所示。

例2: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沖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沖的過程中,關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虛實,它和像之間的距離,正確的說法是(   ? )

A.虛像,距離變小 B.實像,距離變小

C.實像,距離變大 D.虛像,距離變大

分析:燕子在水中的像相當于平面鏡成像,水中的像是虛像,燕子向下俯沖,它到水面的距離減小,,像到水面的距離也跟著減小,它與像的距離減小。

答案:A

三、眼睛受騙:水面(或玻璃表面)、不均勻的透明物質折射成像,如鋼筆錯位、池底變淺、海市蜃樓等。

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成像特點:偏高的虛像(一般在初中階段不研究像的大?。?,以水面折射為例,在水面上方斜著觀察水中的物體,看到的像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 如圖3所示.

例3:古詩中有許多描述光學現象的詩句,

如“潭清疑水淺”說的就是光的_________ 現象;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中,詩人觀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陽的實際位置,而是光線經過不均勻大氣時成的像,此時太陽的實際位置是圖8中的 _________ (填“甲”或“乙”)。

分析: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體,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發生偏折,折射光線進入眼睛,看到的像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所以人在岸上把池底看高,感覺水變淺,答案是:光的折射;光在不均勻的大氣中也發生折射,看到的位置變高。

答案是:乙。

四、凸透鏡成像

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像的特點:多變,具體的性質由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物距)決定,如圖6所示: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不同時,像的大小、倒正、虛實均可以改變,可以成不同性質的像,分別可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的原理);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幻燈機的與原理);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的原理)。

例4: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30cm的地方,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有蠟燭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該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

A、20cm? ? ? ?B、15cm? ? ? ? ? C、10cm? ? ? ? ? ? ?D、5cm

分析:根據光屏上有放大的像,像的特征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可知物距大于一倍的焦距小于二倍的焦距,即f<u<2f ,f<30cm<2f 得15cm<f<30cm

答案:A

例5:照集體相時,發現有些人沒有進入鏡頭,為了使全體人員都進入鏡頭,應采?。?/p>

A、人不動,照相機離人遠一些,鏡頭往外伸一些

B、人不動,照相機離人遠一些,鏡頭往里縮一些

C、人不動,照相機離人近一些,鏡頭往外伸一些

D、照相機和鏡頭都不動,人站近一些。

分析:像的的大小要改變,需要同時改變物距和像距,屬于像的動態變化題,是有關凸透鏡成像知識的難點,有部分人沒有進入鏡頭,像須變小,則要增大物距,相機遠離人一些,減小像距,鏡頭往里縮一些。

答案:B

猜你喜歡
平面鏡物理
留言板
平面鏡夾角成像探究
把握物理難點,分數更上一步
學好物理有方法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輪復習檢測題
“光現象”易錯題練習
“平面鏡成像”練習
例析平面鏡成像易錯點
活學活用平面鏡成像規律
平面鏡成像考點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