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述國內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研究現狀

2019-09-10 07:22王霜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習得性歸因量表

王霜

【摘要】:對近年來國內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研究文獻進行簡述,發現: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研究范圍多局限在具體學科的學習上,較少涉及社交能力、實習就業等其他方面 對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形成原因多考慮對過往的失敗經驗及歸因、教師態度、家長教養方式等,可能忽略了影響因素。本研究對以上內容進行整理,期望為找到集中解決中職生的習得性無助的策略提供思路。

【關鍵詞】:中職生 習得性無助

1 習得性無助的研究概述

1.1關于習得性無助的研究簡述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MartinE.P.Seligman通過研究動物的學習首先提出習得性無助(LearnedHelplessness)概念,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傾向,是人或動物通過某種學習經驗后天形成的無能為力的心理體驗,這種體驗往往給以后的學習帶來消極影響。

溫青霞(2014)對國內外習得性無助研究的述評中指出:國外在習得性無助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學過程和實際應用,應用集中在心理治療和教育領域,研究資料頗為豐富。而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國外理論的闡述和學生學業領域的應用中,在闡述無助的產生過程時,只單一的說明某一具體因素的影響,未細究其影響過程及應對策略。

1.2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學生的習得性無助研究簡況

筆者選用中國知網(CNKI)以“習得性無助感”為關鍵詞,發現,自1984年國內始有這一主題的研究,1984年國內發表習得性無助的研究文獻1篇。以“學科”為分類依據,在“中等教育”領域,2008-2017十年共發表習得性無助研究論文169篇,其中中職生為研究對象的僅9篇。在“教育理論研究”領域,搜索到習得性無助相關理論文獻共159篇,其中關于中職生的教育理論研究為17篇。在“職業教育”領域,共搜到習得性無助的研究文獻85篇,以中職生為研究對象的58篇。極少部分文獻考察教師的習得性無助現象。

2 中職生的習得性無助的研究進展

2.1中職生源現狀簡析

我國現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據周正,李?。?010)的研究認為,雖然目前我國中等職校呈“百萬擴招”現象,但這只是一種規模性復蘇,并不代表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已經真正復興,能夠承載中職生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相反,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職校的原因往往是考不上普高,或者剛上普高錄取線但家庭經濟負擔不起從而選擇職校。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調查顯示,超普高分數線的學生中有66.7%選擇“普高學習生活太辛苦,上職校輕松”這一原因,主動回避認為困難的事情,本身即是無能為力的體現。

2.2中職生的習得性無助研究的具體情況

2.2.1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研究主題

關于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研究主題多涉及習得性無助對中職生具體學科的影響,研究思路大體一致:采用觀察法、訪談法、文獻法以及問卷法探尋中職生某學科上的習得性無助感現狀。通過數據分析探究在性別、年級、學業表現等方面中職生習得性無助是否存在差異 或探究某特定的教學設計、實驗設計是否對中職生某學科學習有影響。在涉及到中職生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就業等方面幾乎沒有習得性無助的影響研究。

2.2.2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研究測量工具

部分研究者采用了Seligman的習得性無助感量表,該量表分三個維度,第一維度為外部歸因,即了解個體將事件的原因歸因于自己還是外部因素。第二維度是普通歸因,即個體評估事情原因是從特殊的環境還是從一般問題考慮。第三維度是穩定性,即個體歸因時相信事情的原因是穩定的還是可變的。

也有研究者從不同理論出發,自編習得性無助量表。如曾瑩(2011)編制了中職生學習習得性無助感量表,共分為認知、歸因、情緒、行為維度。本量表被李玲玉(2014)在論文中采用。并認為該量表在其研究中具有較高的適用性,能夠較全面地考察中職生的消極的情緒體驗和歸因模式。

2.2.3中職生習得性無助成因探討

已有研究大多從內外因兩方面來歸納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成因。

內因:中職生往往是小學、初中階段的學困生,學習的結果失敗遠多于成功,因此成長過程中學困生的無助感越來越強,尤其經歷中考,所謂的“成功者”能升入普高學習,而“失敗者”才成為職校生。面對這樣的失敗,歸因時學生傾向于將失敗歸咎于自身能力差和老師教不好,長此以往,形成強烈的習得性無助。

外因:對學校教育方面,教師對待學困生的態度與對待優生的態度差異 家庭教育中父母常以批評教育、打擊教育為主,很少或從不夸贊子女等都是中職生習得性無助形成的原因。

筆者認為另一個可考察但被忽略的因素有:對“中職生”這一身份的認同。社會觀念普遍認為,中職學校是失敗者的選擇,是沒有未來的。盡管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但就生源而言,仍是中考低于普高錄取分數線的人選擇進入職校。因此,“中職生”這一群體更難形成對自己身份的認同。這樣的“難認同”是否會成為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影響因素呢?期待通過實證性的研究來進一步的探索。

2.2.3中職生習得性無助應對策略

在針對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研究文獻中,研究者們提出了各自的應對策略。在針對具體學科學習中,研究者多從改進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來設計教學過程,以期論證某具體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此類應對措施雖針對性強,但推廣性有限。

作者認為,從內部因素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歸因、正確的自我認識、鼓勵學生學會自我贊美 從外部因素講,家校合作,師生溝通,實現良性情感教育 學校重視,政策支持,提高職教地位。以上是應對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綜上,國內對中職生習得性無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學科學習上得到了一定有參考價值的研究結果?,F行可參考的測量工具較為豐富。成因探討上,除內、外因,筆者認為可從“身份認同”上考慮習得性無助的影響。最后,應對策略上,目前暫沒有兼具可操作及適用性、推廣性強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劉志軍,鐘毅平.習得性無助理論發展研究的簡評[J].心理科學展,2003,26(2):374-375

【2】溫清霞.習得性無助研究述評[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4,(20):65-69

猜你喜歡
習得性歸因量表
生態旅游景區服務場景的量表開發研究
積極人格教育量表編制與現狀調查研究
班主任引導高三學生考后積極歸因的探索
例談分數意義習題習得性教學誤區
CSE閱讀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評價中的有效性及影響因素
別讓“習得性無助”擊潰你
虐待對兒童歸因風格的影響
積極歸因方式:當船漏水了
為什么有些人喜歡把成功歸因于自己 把失敗怪罪給別人?
議論文評價量表的設計思路與使用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